培养正确法治意识

2022-01-15 22:43黄硕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黄硕芳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最终效果,对学生的正确观念的形成、良好品质的塑造具有直接影响。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个时期的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观念,将会直接对学生的三观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为了让学生朝着正确人生道路前行,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合理手段,采用科学方式,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切实提升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对于初中生来讲,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此课程的设立与开展,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品质培养、观念形成等具有积极性的作用,通过知识的深度学习、思维的高度运转,道理的正确理解,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理想,还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必须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选择合理的教学措施,逐步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紧扣学习目标,提升教学实效性

初中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在引导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良好习惯,最终为社会国家发展培养优质人才。在开展此项课程的过程中,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具有清晰的教学任务以及目标,但在具体授课期间,教师应保证教学任务、目标、方式一致化[1]。

举例,在教学“生命可以永恒吗?”相关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生命有正确的解读,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期间,应围绕这个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方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选择可利用的高价值资源,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优质服务。如,组建不同类型的资源,文本、音频、视频、实物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必须要遵循“以生為本”这个原则,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要与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相吻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并保证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切实解决成长道路中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与学习整个过程的重要支撑,并指明了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方向。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对象,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就在于以生为本、掌握正确教学目标。

二、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优秀的辅助教学工具[2]。并且,网络技术、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优势,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学情境打造提供了优质条件,使课堂资源更丰富。

例如,在教学“两会”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搜集大量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认识国家。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投影仪设备等,为学生展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深度解读两会知识点,了解我国人大代表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方式。当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一定印象后,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如:“人大代表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选拔出来的?”、“选举方式的方式有哪几种?”、“他们肩负什么职责?”通过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不仅能让学生将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扎实,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搜集、筛选等多项能力。

三、优化活动设计,激活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全面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课时期间,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3]。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探究、反思、分享,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三观。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活动“我是法律小助手”、“真实案例分析”、“犯罪行为不可取”等。以教学“法律”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犯罪行为不可取”,让学生提前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犯罪行为,以及相关的事件,并将其改编成剧本,与其他小伙伴共同演绎。在演绎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法规的作用是什么?”随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共同绘制“犯罪行为总结图”,并探讨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最后,进行展示和交流。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经验变得更加充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必须要了解这门课程对学生的人生、品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作用,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了解真实学情,转变教学思想等方式,有效解决课堂中现存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价值,发挥学生潜能,挖掘学生潜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正确习惯、良好品质奠定基础,使学生在高效的道德与法治中形成正确三观。

参考文献

[1]伞国红.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143-144.

[2]沈燕燕.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视角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 新课程,2021,(50):73.

[3]徐姗姗.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J]. 新课程导学,2020,(05):18.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在绘本的芬芳里呼吸数学知识的精彩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性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