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下农村留守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2-01-15 22:43张海丽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新时代德育

张海丽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学校教育要求德育为先。之所以强调德育为先,是因为国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就必须发挥德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寻找有效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德育工作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改革发展指明目标与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留守小学;德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它并不是单纯地指品德教育,而是包含品德教育在内的思想意识、家国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的总称。教师要正确认识德育在内容上所呈现的多样性,将德育思维融入学科教学过程当中。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

(一)消极依赖

学生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长大,容易养成依赖型人格,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外出打工的父母认为自己亏欠了学生,所以对学生有求必应,过分关爱;抚养学生的(外)祖父母大多没有工作,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照顾学生起居,所以会过分溺爱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学生,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甚至不能单独处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差。

(二)自甘堕落

隔代的生活观念具有较大的差异,(外)祖父母对生活的要求仅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而生活不仅是生存。一般而言,(外)祖父母的节俭思维过于严重,连学生成长过程中基本的物质需要都要过分节俭,精神需要更是直接省略,甚至会以为学生的精神需要就是不务正业。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用生存的方式生活,学习的目的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缺乏对自己人生长远的规划,缺乏理想与追求。

二、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农村德育发展的对策

(一)依托情感教学目标,培养德育意识

德育,并不是单一的指思想品德教育,而是涵盖思想品德在内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层面教育的总称。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德育内容,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德育教学措施,从情感意识方面做有意识的突破,发挥情感意识的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以情感意识为目标的德育学习中,达成情感层面的共鸣,自觉培养人文关怀意识,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念。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教学手段可供选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适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教材中,会有家国情怀相关的主题单元学习。学生在完成家国情怀主题单元学习后,能够自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回望中华历史的漫漫征程,中华今日之光明前景是无数的英雄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深觉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展开了反思,教师达到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施展德育工作的目的。教师依托目标情感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英语主题学习中,深刻感受文本内容所传达的家国情怀。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及时的点拨,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德育体系完善发展,有助于留守儿童树立更符合自身学情实际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二)发挥学生家长的德育作用

留守儿童一般是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抚养。祖辈的思想观念落后,对学生的德育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以家里和学校为主,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若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教给学生家长合适的教育方法,共同营造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例如,有一位留守儿童从一个月前开始经常不交作业,行为孤僻冷淡,上课经常开小差。笔者来到这位学生的家里访谈之后发现,原来这位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了,长期由奶奶抚养,父母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平时父母也没通过手机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奶奶没有智能手机,语音通话也只是寥寥几句。据这位学生奶奶描述,学生大概在一个月前发现了爸爸妈妈的离婚证。笔者要到了这位学生的爸爸的微信,让他把平时工作的辛苦照片拍下来,又引导他往家里寄礼物,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寄托与亲情的温暖。通过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德育后,该学生的性格逐渐变得乐观开朗,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三)构建优质班级德育环境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实现对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先做好对德育环境的有效构建。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环境状态会直接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语言、行为产生影响。例如,我要求班级中必须使用礼貌用语,而且我在与学生交流时也会使用礼貌用语。这就会构建起以礼貌为基础的交流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时刻保持有礼貌的状态,并在与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这对于他们正确语言习惯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引导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会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融入德育内容。考虑到德育工作的特殊性,我在制定班级制度时会专门举办一次班会,让学生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环节中,由此来落实他们的班级主体地位。很多教师在此环节会忽视学生而自主制定班级制度,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制度的科学、有效性,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让学生缺少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这会影响他们对班级制度的态度,而且此种方式违背了德育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自己制定约束他们言行举止的班级生活规范。由此在进一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班级归属感,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学生群体,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部分学生在道德成长和学业水平发展方面异于其他学生。教师要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借助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将留守儿童德育过程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呈现,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国意识,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落实德育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研究[J].小学时代,2020(04):94+97.

[2]王兴成.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9(78):109-110.

[3]张长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8(13):164.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新时代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