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2-01-15 22:53梁盛永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梁盛永

摘要:数学在小学教学中作为一项基础性教学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同时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所以数学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和其他的学科相比,数学过于抽象,往往会出现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成绩提升较慢的情况。教师应该多加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引用各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为后期顺利完成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小,正是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帮助学生高效完成数学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从培养这些能力方面入手,把情境式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不断巩固基础知识,为数学思维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学科都是如此,数学也不例外。对比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在后期的学习当中也会比较省力,容易形成数学思维,相反的,则会愈发感觉学习困难,不但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还会对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小数和负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联系。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小數和负数的相关问题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这个知识点正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要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教师应该重视课后实践训练的开展,可以在学生学习相应的习题后,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既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理解小数与负数的相关概念,认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区别和差异,提升学生的执行思维能力,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以构建和发展。

二、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对于学术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而空间想象是属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元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感知能力,让学生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素材,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用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活泼好动,对新鲜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学生自我实践操作的学习欲望要远高于学生进行思维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学习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脱离被动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经历和课堂参与感。例如在学习有关于“位置”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进行位置的建设,例如可以将学生所在教室和学校作为位置的讲解案例,让学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绘制一张简单的学校地图,并且配以相应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且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实践应用,即可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生初步掌握位置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地图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地图中寻找到学校和家里的位置,并且在地图中标注出自己的上学路线,这样就将抽象的位置概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图像和实际生活事物,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通过直观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体形象为主,也就是一般靠直观判断,要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还是有一点困难的,所以在低年级教学的时候,最好是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数字放到具体的事物中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也能够很好地掌握。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和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帮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解读数学知识和生活案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感性。最后大脑借助语言思维对感知事物进行分辨分析,总结抽象的本质特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素养和对于知识的敏感度,并且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展开“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遇到的场景游戏,如分水果游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首先为学生准备水果,但是教师准备的水果不能刚好是学习小组成员人数的整倍数。此时学生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无论怎么样分都会有剩余的水果,这样学生将会在自主体验中无意识地认识到“余数”这一概念。随后教师就可以将余数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感知数学知识的核心内涵,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数学问题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从当前数学教学来看,数学问题可以分为拓展性和非拓展性两方面;从问题的解决来看,数学可以被分为可解决和不可解决问题。虽然不可解决和拓展性知识并不是教学大纲内设置的必要学习内容,但是这些教学内容的构建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教师则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知识的拓展和一些不可解决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开动头脑,自主解决这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有趣过程,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接受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教师可以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降低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设置小组进行探讨和交流解题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福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1(1):33-34.

[2]张雪燕.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1(15):81-82.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