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2022-01-15 22:53汤永松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双减

汤永松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但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难以体现,课程价值也被忽略,因此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样的现状只有借助“双减”带来的契机,才能更好地转变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率,展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针对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双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尝试新方法的应用,以此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双减”的理念难以落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将课程中学到的内容实践于生活之中,“双减”理念也提出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不够丰富,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解决成长烦恼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功能,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是针对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没有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这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相适应,因此难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二)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大多数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将其等同于传统文化课程进行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获得,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依然在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这直接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低,对于课程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双减”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因材施教,但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导致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无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时事政治热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时事政治是国家和社会当下发生的新闻消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将时事政治热点融入到課程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格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公众事务。教师在融入时事政治热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事政治消息,并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关注时事政治选取的内容,并且将之与课堂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时事政治的引入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针对知识内容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程教学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这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提高,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双减”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减轻学生的负担,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情境入手,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元素,使创设的情境更加适应课程教学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亲情之爱”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找一找自己家中的亲人合照,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带到学校在课堂上分享一些这些照片中的故事,以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考虑案例是否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契合,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案例是否适应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法适应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素养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电视栏目《今日说法》中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且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探讨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其次,教师要将案例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注意学习内容与案例的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选择案例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有效的讨论,在展示完案例之后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且引导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带动机制,使学生在相互带动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思维,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师在“双减”的指导下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在长期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迪淮.“双减”后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20(4):37.

[2]李小海,冯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