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2022-01-15 22:53罗冬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罗冬梅

摘要:小学生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课中应用题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用题教学中是学生可以实现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应用,并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这种情况下应用题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教师要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展开合理设计和实施。本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未来良好的成长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新课程理念迅速渗入,当下的数学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数学课中教师开始运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数学教学因为应试思想的存在,很多的教师开展应用题教学并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并阻碍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发展,教师要明确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应用题教学展开合理的设计。因此还需要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快速的进步。

一、发掘隐含条件,灵活转化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很多的题目中明显数学条件并不多,但是硬性的条件是非常多的,一些题目中的一直条件非常隐蔽,数量关系是非复杂。给学生的应用题解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这种应用题对学生而言,不仅非常生疏,解答起来也非常复杂。在学生面对这类应用题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对应用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进行深入挖掘,将一些应用题进行简单化处理,让隐性条件展现出来,从而找到解题的目标。因此在应用题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假设一些不同条件的需求,比如让学生求解汽车每个小时的行驶距离,需要了解哪些条件。学生要考虑在这类的题目中,要知道汽车的速度,并退出汽车的距离以及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这样就可以计算出速度。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可以对应用题中的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挖掘,从中总结出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

二、突破固定思路,追求便捷的解题方式

运用可逆性思维,这是学生在应用题的解题中要掌握的一种思路,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很多的学生对正向思维可以理解,对逆向思维没有足够的接受能力,因此应用题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逆向思维加强关注。

很多的应用题若是按照正向的方式进行解决是非常困难的,步骤十分繁琐,也无法保证解题的最终效果,为了让应用题的解答更加简单,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思路展开适当的引导,按照应用题中给出条件,将应用题的固定思维打破,将原本的解题方式进行改变,然后追求新的解题思路,用逆向思维,可以实现对应用题的简化,让学生顺利掌握应用题解题的方式和步骤。一般情况下,应用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题展开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更加灵活。

三、打破原有解题的思维定势

应用题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定势的突破。语言本身也是思维工具,是对思维进行承载的重要媒介。因此应用题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对一些辅助工具进行使用,为学生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对数学语言展开适当的应用,对应用题中的一些已知条件进行介绍,对已知条件进行直观认知,然后运用自己的一些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充分锻炼,并让学生在解题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应用题教学中,使用一些直观性的辅助工具,让学生对应用题展开深入思考,并对数量关系进行总结,让学生从感知不断过渡到抽象,从而了解应用题的实际意图,对数量关系形成更强的概括能力。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锻炼,借助应用题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加强基础定理的渗透与讲解

在应用题教学领域教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基础定理概念以及其他的知识点,对于学生解题思维发散性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在应用题讲授环节,教师需要注重基础定理的有效讲解、渗透[1]。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利用相关的概念定理,对具体的问题展开有效分析,从而保证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楚、明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效能。

例如:教师针对“整数加减法”类应用题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先针对基础定理进行的渗透、和讲解。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加减法运算中相关的定理,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启蒙和培养。通过情景创建、例题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运算定理的具体使用方法加以理解,从而支撑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小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就应用题中所包含的基础定理知识进行分析,为低年级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五、加强问题情景的直观构建

在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思维基础以及对事物所呈现的兴趣需求,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融入情景教育理念。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设置趣味生动的问题情景[2]。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思考,以便加深学生对应用题自主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在情景的支撑下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教师在围绕100以内的加减法设置应用题时,则可以合理的结合生活案例对应用题的信息进行趣味化整理。例如小红有50个本子,小明有40个本子,小红将自己其中的10份本子给了小明,请问小明有多少本子?小红有多少本子?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情景的体验,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并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计算定律,对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开展应用题教学,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教师要对应用题教学展开适当的设计以及实施,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整体效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数学思维得到强化,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贾衍梅.良好教学语言沟通技能的培养——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沟通技能操作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9(12):97.

[2]陳春华.基于“课时目标—课堂教学—课后测评”有效衔接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以三年级上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89-91.

[3]林焱.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人教版三下“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为例[J].新教师,2019(12):51-52.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