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2-01-15 22:53詹仲琴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对策动手能力

詹仲琴

摘要:动手能力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越发看重具备动手能力的人才,将能力培养纳入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美术学科有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与触类旁通,从而推动美术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学生,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激活学生思维与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等有着积极意义。学校和教师需要在增强学生动手兴趣、强化学生动手意识等方面加强创新,以尽快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

一、小学美术教学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与智力

对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带动其协调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强化。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动手活动更利于促进学生的脑部神经发育,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加独特与丰富的学习体验。而参与复杂、有趣的美术课动手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受,有利于促进其协调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素养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有着个性强烈、想象力丰富以及好奇心强等特征,具备较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教师通过艺术活动的引导与艺术氛围的熏陶,能够让他們对美形成独特的感受。因此,教师应当尊重与保护学生的个性,循序渐进地挖掘学生的优势。课上除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讲解外,教师应当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通过各种美术表达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现与表达自我的平台,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动手兴趣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渲染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与美术联合教学,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绪,通过刺激听觉带动多感官的体验与感悟。接着,教师让学生将通过听音乐而联想到的画面创作出来。如,通过播放雨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或远近快慢不同的雨声,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优美的雨景图,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营造生活化的情境。美术知识源于生活,加强美术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与发现美,并将生活中的美用各种创作方式呈现出来。如,在手工艺术课《鸟语花香》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出各种自然的美丽画面,让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并能够独立设计花鸟图画。最后,教师可以创设实物演示情境,让学生增强对美术的感受。教师可以演示用糖纸制作蝴蝶结、花朵等艺术品的过程,激发学生做手工的兴趣,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逐渐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二)通过艺术鉴赏培养动手意识

为挖掘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需要深入开展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轻松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而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反哺理论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如,在绘画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和分析经典的创作案例,系统性地拆分画作元素,向学生传授画作的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创作目的与主题。在对比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意境相似但内容不同的多幅画作,向学生渗透光色等绘画技巧,讲解创作者的艺术风格与笔触特点及空间透视规律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与强化创作意识的目的。在工艺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不同作品的视频资料,细致讲解工艺品的创作过程,包括使用材料、创作手法、营造意境的方法等,再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创作项目,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工艺创作。

(三)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强化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切实发挥人文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如,在通过开发地方资源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用创作寄托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教师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描绘家乡风光、观看与制作特产、走近家乡的古今建筑系列活动、分组制作家乡服饰、参与节日活动等途径进行艺术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课堂的容量,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体会当地文化与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形式创作出关于家乡的美术作品。如,在游戏化活动的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具有不同应用价值的纸盒的创作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向学生介绍纸盒等材料的特性,了解材料的衍生方向,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通过拆分、剪裁、组合等手段制作纸盒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科探索能力等。又如,教师在班级内组织手工大赛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力。此外,教师可以用学生的作品点缀教室,为学生营造富有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熏陶学生情感等作用。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地位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也在推动不断革新。动手能力成为了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减少对学生动手能力发展的约束,给学生提供更多想象与自我表达的空间,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凤莲.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策[J].启迪与智慧(中),2020(2):61.

[2]蒲翠.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20(5):239.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对策动手能力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