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浅析弘扬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与正确英雄史观的培养

2022-01-15 22:53任珣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历史人物历史课堂

任珣

摘要:英雄观是在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新的代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打造崇敬英雄、向英雄学习、在特殊背景下捍卫英雄、关心英雄的浓厚氛围。对中学生进行英雄史观培养是必须的。

关键词:历史课堂;历史人物 ;英雄史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英雄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现在,中国正处在不断翻涌的历史浪潮之巅,在如此一个时代背景下,英雄以及英雄精神对于助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为此,让当代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新时代英雄观,不仅让英雄文化的鞭策作用的内涵得到发挥,而且英雄文化也是鼓舞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的精神源泉,不仅如此,英雄文化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要紧动力。由此可见,在中学课堂进行英雄史观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历史课堂中关于英雄史观的理论来源

何为英雄史观,从字面意思来讲,指的是就是主张由少数帝王、诸侯和英雄决定历史进程,或主张世界上某些神秘力量主宰人类历史发展的历史观。但是随着漫长历史的不断沉淀之下,新的英雄观吸收并借鉴了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吸收了中国五千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营养,总结了中国历史变迁中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英雄事迹。

(一)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文化

从古至今,中国厚厚一匝的历史长卷中,许多英雄和他们的英勇事迹跃然纸上。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有亲率八千江东子弟,纵横半个中国,将那富庶的关中尽握手中的西楚霸王项羽;有气定神闲,天地之万象,变幻之风云,无不了然于胸;借得东风,破他人百万雄兵的诸葛亮等等。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予仪式上,榜样们身上高节、坚毅、淳朴的精神品质正是继承了这些舍身报国、发奋勤勉、恪尽职守的英雄的品质。英雄观也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棵大树上开花结果的。

(二)蕴藏在唯物史观中的英雄观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在特殊的社会背景当中,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和发展,誓死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当然,值得一提的事,英雄人物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支持的英雄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是微乎其微的。

二、在历史课堂中以历史人物引线培養英雄史观

前文从历史课堂中对英雄史观理论方面进行了论述,但是英雄史观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步骤还是教育的实施。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需要通过学校营造更好的英雄史观教育氛围来实施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历史课堂中的历史人物

在课堂中有秦始皇灭六国、开汉家之天下的刘邦、三国诸英雄、唐宗宋祖;还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论是他提出的对外开放战略,还是“一国两制”政策,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将种植水稻作为终身事业,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袁隆平、以邓稼先、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向新台阶。历史教学中必须加入关于英雄史观方面的教育,充分弘扬我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二)改善学校的英雄史观教育氛围

在课堂中有秦始皇灭六国、开汉家之天下的刘邦、三国诸英雄、唐宗宋祖;还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论是他提出的对外开放战略,还是“一国两制”政策,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将种植水稻作为终身事业,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袁隆平、以邓稼先、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向新台阶,历史教学中必须加入关于英雄史观方面的教育,充分弘扬我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三)做好英雄史观教育的隐形渗透

无论课堂教学还是主题活动的显性教育,因此,做好英雄史观的隐性渗透对于学校而言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学校的宣传栏张贴一些关于相关的宣传标语,在教室里贴上一些英雄历史人物等,在细微之处进行英雄史观教育。英雄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内在标志,是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是人民言行的价值指南。崇尚和捍卫英雄需要学习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2

(四)辩证看待历史课堂中的英雄史观

不管是英雄史观还是宣扬英雄史观教育不是一味夸大英雄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在9 世纪以及 20 世纪初,兰克学派是西方最重要的历史学派之一,张广智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们:“在西方多年来占据主流地位的兰克学派那里,历来关注的是‘精英人物’,笃信‘具有巨大内在力量的伟人’。在这种史观的桎梏下,无论你翻开西欧近代史的哪一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伟人的形象。”3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的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正所谓辩证的看待历史课堂中的英雄史观也就是要将英雄与普通百姓的关系摆正,在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本来是亿万万群众的事业,决计不是几个英雄的创举。如果过分强调是几个人的创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利于培养普通劳动人民的自信心,而如果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么大国崛起便犹如天方夜谭。在课堂当中讲述到名人时,历史教学要更多地肯定那些对祖国和人类真正作出贡献的人,对于那些五花八门一时之间名气极大的人就需要在具体情况当中进行具体分析,关键还是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社会文化建设当中他有何突出贡献。

三、结语

不管是在古代保家卫国、守卫边疆的战争中,还是在近现代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英雄精神对人民都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培养英雄精神的重要性更是凸显出来。目前,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在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涌现了不少“逆行”英雄,国土苍茫,四海升平时语笑喧阗的人们,在阴霾压抑的日子里,也能挺身而出,钟南山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战于疫情一线,端的是一身胸怀天下的国士无双;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裳,剪短青丝,坚守战场,一袭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妆。他们何尝不知疫情难料,生死茫茫,可国难当下,血脉滚烫,他们眸里只有呻吟的国土,只有啜泣的病患,他们明白,舍弃小我,是为大国安然。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越能研读人性的平凡而伟大,越可见布衣之下的炎炎赤血。“平凡造就伟大”,这些“平凡的英雄”的付出,背后却是英雄史观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结果。

但是在弘扬英雄史观的教育中一定要辩证看待英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偏激的英雄史观宣传有可能滋生个人崇拜主义,尤其在中学生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警惕。我们一定要时刻记住:英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创造历史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托马斯·卡莱尔:《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周祖达译,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

[5]庄分锁.历史人物教学探讨[J].镇江师专报(社会科学版),1990(04):99-101.

[6] 张金虎,黄春蕾.家国情怀培养方法探究:以咸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1):251.

[7]吴潮.关于加强高校历史专业教材教法研究的几点认识 [J]. 历史教学,200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托马斯·卡莱尔:《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周祖达译,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第 1 页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历史课堂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人物说史
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历史人物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