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串联,夯实积累促语用

2022-01-15 23:13张亚红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自主识字语用能力

张亚红

关键词:语用能力 《语文课堂作业本》 “读一读,记一记” 自主识字 串词引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也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基础。《语文课堂作业本》作为一本相对权威的练习本,紧扣学段目标和课文内容,每一课都设计了“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这类练习题,真的只能是鸡肋吗?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适时地、巧妙地将这一练习引入课堂,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可让它在学生的识字学习中起到最大效应,有时,还能更有效地推进文本的学习。

一、归类识记,助积累沉淀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这样的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二年级是识字量最多的年段,但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基本功,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是识字的最佳时期。因此,二年级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高效的识字学习应在在语境中学习、巩固、运用。而语境最基本的单位就是词语。《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的“读一读,记一记”,正好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了最基本的语境。在师生共同学习文本之前,学生已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素读,对生字有了初步印象。之后,再让学生打开《课堂作业本》,自主读读记记词或词组,然后由老师根据本课词语特点,拎出部分串词引领,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为进一步学习文本作好铺垫。如《雪孩子》一课中,有六个带有“氵”的字,在学生初读课文及同桌互助读练习本上的词语后,再集中呈现该练习题中带“氵”的词,凸显共性,进行归类识记;然后引学生聚焦最具内涵的“激动”一词,出示“激”的古字,根据字理识记,再在扩词中帮助理解,最后回归文本语句,感悟“激动”一词的运用。这样的串词学习,面中有点,点中带片,使识字学习枝杈相连,纵横交错。

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归类意识,在自学时,会自觉地去寻找识记规律,提高了识字效率,为进一步学文作铺垫。当然,这一步识记并不是本课生字学习的终结,个别新出现的词语或有着更深意义的字词,还得在课文这大语境中感悟、积累并学习运用。如《雪孩子》中的“添”是一个书面化的词,学生平时不太习惯使用,而且,这个词是第一次出现。《语文课堂作业本》中“增添”、“添加”两个词的朗读,使学生快速理解了它的意思,但是它在学生心中还只是一个符号,并没真正存进语言仓库。于是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又结合语境及生活进行拓展积累:

屋子里真冷,往火堆里加些柴火,就叫——添把柴;

来了个客人,往饭桌上加一双筷子,就叫——添双筷;

来了个新同学,往教室里再加张桌子,就叫——添张桌;

……

像这样,在归类识记的基础上,再结合多种情境横向拓展,让学生在识字中学语言,在学语言中活化该字,使识字教学与语言学习得到统一。

二、同类铺垫,为阅读导航

记得一位教学专家曾说过:学是教的逻辑起点。而低段学生学习文本,基本上是字词始。《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的“读一读,记一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基本的识字语境,也为我们的语用教学提供了一个起点。在学生或合作或独立地“读一读,记一记”之后,拎出几个具有共性或有关联的重点词,作为学生走进文本的突破口,可帮助学生在素读中快速理清文脉。如《狐狸分奶酷》中的“拌嘴”,是整个故事发生的起因,虽是一个很生活化的词儿,却又是学生不太会用的词。其中生字“拌”的识记更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找不到“拌嘴”与“拌”的偏旁之间的联系点。而《语文课堂作业本》“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正好为这两者牵线搭桥。像这样的形与义都特别重要的词,必定是教学的重点对象。所以在学生自学后,教师先抽出“捡起”、“搅拌”两个词,读读演演,学生很快就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记住了“捡”和“拌”。教师再顺势出示“拌嘴”,将学生引入故事开头:

1.自由读读第一段,思考:因为(                 ),所以

()拌嘴。

2.曾經因为什么,谁和谁也拌过嘴?用上句式说一说。

学生借助“拌嘴”,知道了故事起因,读懂了“拌嘴”词义,读出了情绪,并会用“拌嘴”说身边琐事,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从识记走向体验,最后用于生活,使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无痕融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串词应用,促语言发展

语用教学认为,积淀言语经验,提升言语表达,丰富言语智慧,最终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实现“例”的增值,是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识字、写字虽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不过字词是学生言语发展的基石,低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与字词教学有机整合,在识字中学语言,在学语言中积累词语,在言语实践中丰富词语内涵。

《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的词语,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纯粹地“读一读,记一记”并不难。我们教师的任务,除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还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拎取一些词,让其与文本奥妙处建立联系。如《狐狸分奶酷》一课的练习,在归类识记中学习了“捡起”、“搅拌”两个词,引出“拌嘴”并领学生走进了故事。不过,除了带“扌”的,在本课的一、二类生字中,还有许多带有“ 口”的字,如吵、嚷、咬、吃等。“吵、嚷”在课文里是以单独词的方式出现的,而在“读一读,记一记”中合成为“吵嚷”,这对学生解读文本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而且正是这些带有“ 口”的词,串起了狐狸分奶酷的整个过程。其中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就是“吵嚷”,最能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涵的也是“吵嚷”,能与带“扌”的字产生联系的还是“吵嚷”。引导学生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中找到“拌嘴”的近义词“吵嚷”,从而引出一串带“ 口”的字进行读、写;然后紧扣“吵嚷”朗读体会熊哥儿俩的斤斤计较;由“咬、吃”切入,揣摩狐狸分奶酪的表现,体会它的狡猾;最后再引导学生紧扣这些关键词复述故事、表演故事,把课文语言进行重新建构。从字形归类识记到故事朗读,再到复述表达,由字词带动故事,以语言带出内容,主干分明,枝叶茂盛,既夯实了字词教学,也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语文课堂作业本》里的“读一读,记一记”,一定要代入课堂教学。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都没有什么不可。只是无论何种方式,都得尽可能地体现它在识字教学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语用 开启语文教学的新门》 刘仁增

猜你喜欢
自主识字语用能力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之我见
兴趣激发,让学生乐识字会识字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低段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