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2-01-15 23:13田宪金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田宪金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本文将简要阐述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发展,即教育应当以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重。而在新时期,学科核心素养便是学生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为学生讲述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本文将以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为例,简要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思维导图

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由教师将地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至学生的脑海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对知识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故而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而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摒弃这种“灌输式教学”,而是逐步引导学生接触、理解、掌握、运用这些系统性较强、知识点覆盖面繁多的高中地理知识。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中不同板块之间的关联性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高中地理中各个板块内部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自主思考,逐步掌握不同板块知识间的关联,最终成功构建高中地理知识框架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想要有效地开展这个单元活动,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只有掌握了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才能借助地形图了解不同地貌的特征。而基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复杂性及其内含知识点的丰富多样性,若是单纯地进行空洞的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必然难以掌握读图能力。例如等高线地形图中包含等高线、地形剖面图、以及常见地形图三种,这三种中所含有的地理知识又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分,因此这部分内容综合性以及复杂性较强,学生往往难以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记忆,学生容易出现混淆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教学。如将“等高线地形图”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内容,然后按照相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等高线”、“地形剖面图”、“常见地形图”以及“應用”作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支,再按照各分支的实际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分,如“等高线”中包含“海拔相对高度”、“主要特点”、“数值规律”等内容,而“常见地形图”中包含“地貌判读”等内容,而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分析“水系水文特征”、“大坝港口选址”等方面,这样可以大幅简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难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是现阶段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基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在地理教材中会涉及到大量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以及原理,这些虽然是较为基础的地理知识,但是对于初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而言,由于空间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欠缺,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大气运动、地形地势这些地理概念。而到了高二阶段,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能够较为快速地掌握这些抽象概念,但是又会面临诸如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这些综合性较强,且十分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这就导致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低下,从而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以“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这一章为例,教师在创设情境以完成这一章内容教学时,想要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应当从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出发,通过网络收集校内外的各类教学资料,着重收集学生理解能力范围内的教学资料以及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资料,如将《末日崩塌》、《全球风暴》、《大雨成灾》等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电影进行剪辑,并将其整理为学生接受度高的短视频,然后在课堂中播放,这样可以通过提升情境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模拟自然灾害的现象、成因,如海啸来临前海底的水循坏、海底地震、山体塌方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海啸的现场、成因等内容的理解。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

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关,同时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进行教学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基于此,在日常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教学“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这一节时,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列举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等,并询问学生建设这些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畅所欲言,而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与补充,这样学生对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的认知就会更加全面、深刻,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地理知识。此外,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得到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不断改变,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应当随之改变。而在现阶段,教育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迈入了素质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成为了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而为了满足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更有效地完成该教学目标,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构建思维导图、创设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这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向韬.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47-148.

[2]何俊康.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罗玉梅.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王芬.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5):66.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