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融合于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有效策略

2022-01-15 23:13洪晓丽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渗透传统文化

洪晓丽

摘要:面临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发密切,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西方思想观念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处于青春懵懂期的青少年,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更要肩负去教书育人的使命,带领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处于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学阶段的美术能为今后学习传统艺术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传统艺术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渗透应当受到校方及教师的高度关注。文章基于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发展现状,笔者分析了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提出有效的融合教学策略,为国家推动弘扬传统文化奉献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渗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对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产生的历史文化结晶,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在中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坚定学生们的文化立场,同时还能够有效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特点,体会中华民族对于艺术独特的表达方式、艺术特点、风格特征以及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涉猎内容与形式极为广泛,引导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传承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弘扬学生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优秀民族传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开展中小学教育阶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科特点进行筛选教学,抽取其对美育以及育人功能的有效部分,及时剔除落后、陈旧的文化糟粕,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认知,不受重视。

一方面,由于美术并未被纳入考试科目,在家长的眼中认为美术课程仅仅是一个拓展孩子们兴趣爱好的科目,并不能真正给予他们成绩的提升,与语数外相比只是一个“副”科,可有可无。殊不知美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形与长效的,中国民族中优秀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很大部分是以美术作为桥梁,其蕴藏的内容与载体通过美术的共性体现在学生的个性之中。另一方面,美术学科也往往会被学校忽视,在当前国家提倡的“双减”政策下,成绩仿佛显的不那么关键,但由于长期历史的影响,学校或多或少对美术的认知难免还处于固有的阶段,缺乏对于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导致当前美术教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与作用。

(二)缺乏兴趣,不予理会。

应试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的学生影响颇深,学生处于繁杂的考试压力与疲惫的完成应试任务之下,再加上许多美术学科的老师缺乏创新精神,使美术学科的教学流于形式,并没有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呈现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许多学生丧失了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老师很难取得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更无法顺利开展传统文化艺术的渗透教育的功能。

三、根植传统艺术文化,实现教学的渗透与融合功能。

(一)借助美术欣赏实现传统文化艺术的渗透教育。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开展中,传统优秀的文化艺术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部分,想要将传统文化融合于美术教学之中,就应当重视艺术欣赏、艺术评述、艺术绘画等环节。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有包罗万象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他们都极富育人精神与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同时还传递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魅力和审美能力,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融合于中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给予他们文化意义,教育学生形成好的人格素养,还能够深度启发学生的艺术智慧和创新能力,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及审美风格。

(二)利用传统节日的氛围实现传统文化艺术的育人精神与创新精神。

将传统文化融合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之中,还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笔者以传统节日氛围为契机,安排学生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美术教学课堂之上。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组织“我心目中的屈原”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及图书查阅等方式,让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有更深的了解。继而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利用多彩的布头、串珠以及剪刀等工具缝制出极具美感的端午节装饰品。通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所传达的民族精神所蕴藏的魅力。

(三)组织校园比赛活动实现传统文化艺术带给学生的审美体验。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喜欢在老师面前展现自己,以此来获得自信心与满足感。作为美术老师,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成长特性,可以组织系列校园比赛,将传统文化不自觉地融于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通过组织书画大赛、剪纸手工比赛以及诗配画创意赛等形式来鼓励学生。以书画比赛为例分析活动的三个阶段:第一,宣传阶段。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广泛而深刻的宣传。其中包括比赛时间、地点以及比赛要求和奖品的说明,在这一阶段美术教师应当做好鼓励与动员工作,对于参与比赛的学生进行专题的培训。第二,在报名比赛这一阶段,事先拟定好几组题目,并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每位学生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继而进行创作。最后是评选及比赛结果的公布,应当做到公开透明,对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四、结束语

罗隐曾说道说:“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老师要怀抱一颗永不止步的学习之心,怀揣着教育梦想,不停的寻找着启发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总而言之,在当前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老师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繼承与弘扬的方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借助艺术的欣赏功能、传统节日氛围的熏陶方式、组织校园活动等方式,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对青少年的渗透教育,强化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健全学生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建蕊.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21(05):170-171.

[2]汤洁琼. 传统文化融合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6):160-161.

[3]孔繁露. 通辽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学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0.

猜你喜欢
中小学美术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农村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艺术造诣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