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钻孔减压术治疗的价值

2022-01-24 05:11郑亚松
大医生 2021年20期
关键词:骨性活动度关节镜

郑亚松

(淮安市淮阴医院骨2科,江苏淮安 2233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膝关节疾病之一,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较高的特点,该病会造成患者膝关节软骨变性、半月板退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阶段,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诸多,常见方法包括:关节软骨修复术、关节镜下清理术、钻孔减压术、膝关节置换术[2]。关节镜下清理术是将关节腔冲洗干净,进而改善关节腔内环境[3]。该法虽能改善症状,但未除去病因,其临床效果存在争议。而钻孔减压术能使患者的膝骨关节压力减小,改善关节功能,疗效确切[4]。本研究旨在分析应用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淮安市淮阴医院收治的7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6.52±7.14)岁;膝关节功能评分28~33分,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30.22±0.92)分;关节活动度78°~85°,平均关节活动度81.46°±3.82°。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3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7.56±8.26)岁;膝关节功能评分26~35分,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30.24±0.96)分;关节活动度77°~87°,平均关节活动度81.44°±3.8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淮安市淮阴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5]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并确诊;②近30 d膝关节出现明显疼痛感,活动时有明显骨摩擦声。排除标准:①精神状态较差者;②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患者经腰硬联合麻醉后呈仰卧体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将止血带用于大腿近端,于关节镜下清理关节腔内部。在患者的髌韧带旁内、外侧各作1个0.5~1.0 cm的切口,将关节镜放入,以确认患者的膝关节状况。针对关节软骨已经破损的患者,进行磨削修整。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即将出现关节软骨变性,则需要采用离子冷凝刀对其进行固缩处理,清理关节内游离体及出现炎症、增生的滑膜组织。做好患者半月板的修整或者局部切除,在完成手术后常规缝合患者手术创口并应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

研究组患者接受钻孔减压术治疗。麻醉方法、关节镜下清理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清理完成关节腔后,在髌骨周边两侧分别作1个手术切口,使用直径2 mm的骨圆针进行钻孔,直至对侧骨组织。由上至下钻孔,并于髌骨上下和左右做出2-3个钻孔,直至有黄色骨髓流出。钻孔时要尽可能保证沿软骨下骨操作,与血管和神经远离,避免血管与神经等组织受损伤。手术结束后进行多层包扎处理。术后1 d引导患者肢体伸屈与抬腿,术后3~4 d增加运动量,以改善患者的肌力状况并增强灵活度。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大于130°,经X线检查后显示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疼痛感与肿胀感;有效: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大于130°,经X线检查后显示膝关节间隙轻微增生,疼痛感与肿胀感改善明显;无效: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低于130°,经X线检查后显示膝关节间隙变窄,疼痛感与肿胀感未发生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5]为参考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膝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肌力、功能活动与畸形;评分和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关系。③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选择通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具体操作:轴心放在膝关节骨小头的位置,固定股骨长轴与臂平行,对腓骨长轴和臂进行平行移动。④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炎性因子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方法:取患者空腹血5 mL,3 000 r/min取上清,ESR选用Westergren法测定,CRP选用免疫荧光分析仪(Boditech Med inc公司,型号:i-CHROMA Reader)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70.27%;试验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4.59%;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7,P< 0.05)。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术后7 d和术后10 d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7 d 术后10 d对照组 37 39.51±1.81 69.19±2.12试验组 37 45.19±2.15 74.06±2.51 t值 -12.293 -9.016 P值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均比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对比(±s,°)

组别 例数 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对照组 37 90.51±4.31 99.46±4.38试验组 37 94.31±4.99 107.96±5.47 t值 -3.506 -7.378 P值 0.001 0.000

2.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ESR、CR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比较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病变。近年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提示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7 d、术后10 d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均比对照组大(均P<0.05),提示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关节活动度。术后,两组患者ESR、CR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炎性反应起到抑制作用。关节镜手术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能够避免患者的膝关节软骨进一步磨损、膝关节畸形等情况,有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无法从根本上控制病情进展;而钻孔减压术可对不同组织与结构进行钻孔处理,使得胫骨与髌骨内部压力降低,有助于纤维骨组织和软骨组织的生长;同时能对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以确保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7]。

综上所述,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钻孔减压术,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抑制炎性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骨性活动度关节镜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