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2022-01-24 05:11彦,张
大医生 2021年20期
关键词:牙周袋牙周组织牙周

张 彦,张 禹

(1.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东南州 556000;2.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贵阳 550000)

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主要是由口腔内细菌感染所致,其发病机制是牙龈症恶化发展、扩充到牙周组织深部,其临床症状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及移位等,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因此,早期防治十分必要。牙周维护治疗主要侧重于基础治疗后的维护,其既是牙周炎治疗的支持手段,又是保持临床疗效的有力保障。本文以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基础治疗和牙周维护治疗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接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1.17±3.34)岁。试验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61.19±3.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本研究经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初诊时间和复诊时间间隔2年及以上;②符合第四版《牙周病学》[2]中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排除标准:①慢性牙周炎复发;②有吸烟史、正畸治疗史;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肝脏功能疾病;④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基础治疗,具体操作为结合患者病情,选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如洁治术、刮治术等。根据牙周感染程度指导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并讲解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服用甲硝唑[国药准字:H44023232,规格:0.2 g×100 片 ],1 片 /次,3 次 /d;3%过氧化氢[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19,规格:100 mL,]擦洗,0.9%氯化钠注射液[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201,规格:250 mL∶2.25 g(0.9%)]。试验组患者以此为基础,联用牙周维护治疗法,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牙周维护计划:患者于全口洁治、龈上洁治、龈下洁治及根面平整洁治后,医师综合评估口腔情况,及时排除不良反应,结合临床微生物数据结果,制定一套针对性的牙周复查及维护计划;②检查缺失牙数量:记录患者在初诊使得牙齿缺失情况,并与复查时相关指标进行对比;③探诊牙周袋深度(PD):需要使用工具,规范标准手用牙周探针,刻度和尖端直径分别是1 mm、0.5 mm,在测量结果时,以最接近的1 mm为依据;在对牙周袋深度的判定上,浅牙周袋处在0~3 mm,中牙周袋处在3~6 mm,深牙周袋超出6 mm。记录牙龈出血指数(BI),在对患者进行复诊时,以BI超出2位点比例为依据,探诊牙周附着水平、具体测算方法参照PD。④随访工作:患者经治疗,医护人员应部署随访工作,随访为期2年,包括用药讲解、注意事项讲解、口腔卫生指导等。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牙周指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压周附着水平、牙龈出血指数。②临床疗效。治愈为患者牙龈肿痛、出血、糜烂等症状全部消除;显效为患者牙龈肿痛、出血、糜烂等症状显著改善,牙周探诊深度较之前减少1~2 mm,牙齿松动度改善1度以上;有效为患者牙龈肿痛、出血、糜烂等症状有所改善,牙周探诊深度较之前减少小于1 mm,牙齿松动度及牙龈出血有所缓解;无效为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迹象,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记录随访2年患者年均缺牙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牙周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s)

表1 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牙周袋探诊深度(mm) 牙周附着水平(mm) 牙龈出血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45 4.17±0.44 3.57±0.26* 4.17±0.45 4.45±0.38* 2.15±0.23 1.56±0.23*实验组 45 4.11±0.42 3.16±0.22* 4.21±0.42 4.77±0.33* 2.19±0.26 1.18±0.22*t值 0.661 8.075 -0.435 -4.265 -0.772 8.009 P值 0.510 0.000 0.664 0.000 0.441 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参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4.44%)低于试验组(9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例(%)]

2.3 两组患者年均缺牙情况对比 经过为期2年随访后比较,参照组患者年均缺牙数为(1.33±0.28)个,试验组患者年均缺牙数为(0.68±0.23)个,参照组患者年均缺牙数多于实验组(t=12.033,P=0.000)。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口腔内生成牙菌斑、多种细菌及微生物感染引发的炎症,若早期不予以重视,易引发牙齿松动、脱落或移位,甚至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人体各项系统功能。此外,患者牙龈处在炎性状态,蔓延到牙周组织,对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发现,口腔健康的人即使每天不进食、不刷牙,牙齿上也会滋生大量的菌斑,长此以往也会引发龋齿、牙龈炎等问题[3-5]。对于慢性牙周炎的早期防治,控制炎症是先决条件,如果炎症控制不合理,会破坏牙周组织,加大感染和细菌滋生面积,使牙周袋异常,进而导致牙齿的松动、移位等问题出现,不仅会影响牙齿美观,还会降低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对此应根据病情,创建适宜的牙周维护计划[6-7]。

基础治疗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常用方法,该方法以控制炎症、清除牙菌斑为主,通过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及感染,缓解患者急性不适症状。作为治疗口腔疾病的准备阶段,基础治疗具体操作是指告知患者清除牙菌斑的自我控制过程,指导合理使用洁牙工具,如牙线、牙间隙刷等;在患牙拔除后,将洁治术和刮治术紧密结合,发挥清除牙垢及菌斑作用,综合分析菌斑滞留和细菌感染的因素,对残留龋洞加以修治,为保证牙齿咬合力作适当调整,还可使用药物起到辅助作用[8-9]。但有资料指出,常规基础治疗主要停留在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上,部分患者治疗结束后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疾病复发,而洁治术的应用虽能祛除牙菌斑及细菌,但难以深入牙周袋内部清除杂质及感染源,从而降低牙周基础治疗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在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实施,该方法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分析牙周组织病变情况,进而明确牙周维护治疗的计划和复查时间,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口腔卫生指导和菌斑清除等内容。例如,医务人员在健康宣教中,为患者讲解口腔知识,指导正确刷牙方法,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对牙周维护中,做到早发现、早排除、早治疗,避免并发症和疾病复发,同时医师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实现对患者牙周的长期维护。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牙周组织各项指标改善均好于参照组,临床效果和缺牙情况均优于参照组,表明在基础治疗上联合牙周维护可以优化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生活困扰,影响其身心健康,早期的防治十分必要,通过采用基础治疗和牙周维护治疗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牙周炎复发情况,提升治疗效果。该方法安全可靠,能够切实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加强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牙周袋牙周组织牙周
根面平整在牙骨质撕裂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替牙期儿童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牙周组织的疗效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偏侧咀嚼对牙周组织及牙槽骨骨密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