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疗法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2-01-24 05:11倪效祥
大医生 2021年20期
关键词:椎动脉肩部证候

倪效祥

(阜宁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盐城 2244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由久坐、使用高枕等不良习惯诱发,也与外伤、风寒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疾病可导致颈椎节段不稳定,压迫或刺激椎动脉,进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中医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改善肩颈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筋膜的痉挛状态,但其无法纠正颈椎错位棘突关节,效果欠佳。推拿疗法对多种急慢性损伤及寒热性疾病均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纠正颈椎的错位关节,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紧张、酸痛状态[2]。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探讨推拿疗法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50.82±2.12)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12±1.6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51.03±0.2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28±0.2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阜宁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3]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下)》[4]中痹证的相关诊疗标准,并经临床确诊;②14 d内未接受相关治疗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在双侧风池、百会、夹脊、肩外俞、天柱、完骨、太阳诸穴进针0.8~1.5寸。施针过程中以患者感到头皮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四周发散为宜。留针30 min/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推拿疗法:以常规手法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患者选取端坐位,先缓解颈项部肌肉的紧张,给予6~9 min的拿、揉、推等手法放松,肩背两侧各叩击40~60次;头颈部采取拖拉牵引以及旋转复位,从患者耳后缓慢、力道适宜地向上牵拉头部,牵拉3次后左右缓慢旋转头部,揉推颈肩部压痛点,持续3~4 min,再采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以患者耐受的力度为宜,按摩颈臂部穴位,用拇指和食指用力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平均60~70次/min;揉推颈部4~5 min;左右板肩各1次;采用一指禅屈拇指手法推拿患者两侧肩外俞,之后关节用力,平均60~70次/min;最后再以常规手法提拿颈肩4~5 min,使患者放松,1次/d。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5]分级:治疗后患者头晕、失眠、颈肩痛等临床症状均消失,为治愈;患者上述症状及颈肩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患者上述症状及颈肩部功能较治疗前稍有改善,过度劳累后仍有不适感,为好转;患者上述症状及颈肩部功能均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依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6]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改善进行评估,包括眩晕、不寐、肢体麻木、肩颈部活动受限,每项最高分为6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由一名有5年从业经验的职业超声医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82230421,型号:LOGIQ C9 Expert)对所有患者进行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平均血流速度(TAV)和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的检测;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从颈部近心端向头部反复扫描椎-基底动脉走向及管腔有无狭窄部位。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行配对t检验,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不寐、肢体麻木、颈肩部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对照组患者上述各项积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眩晕 不寐 肢体麻木 颈肩部活动受限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5.13±0.27 3.16±1.06* 5.14±0.24 3.97±1.03* 5.23±0.37 4.32±0.56* 5.12±0.41 3.02±0.44*观察组 30 5.04±0.12 2.48±0.29* 5.17±0.06 3.12±1.10* 5.19±0.12 3.67±0.38* 5.23±0.24 2.47±0.54*t值 1.668 3.389 -0.664 3.089 0.563 5.261 -1.268 4.3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max、TAV、Vmin水平均升高,且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cm/s)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cm/s)

注:与治疗前比,*P<0.05。Vmax: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TAV:平均血流速度;Vmin:舒张期最低流速。

组别 例数 Vmax TAV V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37.81±3.67 54.37±2.67* 29.87±0.38 33.12±1.34* 17.82±2.15 24.12±2.12*观察组 30 38.12±0.54 60.29±3.57* 30.10±0.41 37.61±1.98* 18.01±3.04 29.33±2.03*t值 -0.458 -7.273 -2.254 -10.286 -0.279 -9.72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压迫、刺激血管神经,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患者需要极强的耐受性。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采用中医保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也能达到一定效果。中医学中并无“颈椎病”之病名,属于“痹症”“项强”范畴,常认为其发病与脏腑气血不通、经络功能失调,寒湿侵袭等因素相关[7]。针灸通过施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缓解眩晕、头痛等症状,但单用效果不佳。推拿通过专业手法对颈肩部及头部按压、揉捏病痛部位,可改善病痛部位局部组织的粘连,缓解肌肉及韧带的痉挛,解除肌肉对颈椎的牵拉,增强颈部血运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推拿手法通过揉捏风池、完骨两穴,具有祛风、通利官窍之效;按揉天柱、肩外俞两穴,具有健脑醒神、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的作用[8]。中医推拿、针灸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为寻找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参考。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推拿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较单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更好;这与丁诤等人[9]的研究结果相符。椎动脉型颈椎病也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疼、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失明。该疾病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到压迫,造成了血液流速缓慢,机体血液处于高黏度状态,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发多种病理性改变[10]。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不寐、肢体麻木、颈肩部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对照组上述积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推拿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较单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平均血流速度(TAV)和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水平均升高,且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推拿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较单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更好地改善血流动力学;这与沈羽思[11]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推拿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可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椎动脉肩部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