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体位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骨盆矢状面倾斜及髋关节发育X线参数的影响

2022-01-25 03:51代红阳徐红维
陕西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状面倾斜角髋臼

张 良,代红阳,徐红维

(1.西安市红会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安凤城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16)

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的球窝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之一[1]。骨盆是连接脊柱和下肢间的盆状骨架,是由后方的骶、尾骨和左右两髋骨连接而成的完整骨环[2]。以往个体常在仰卧位状态下接受髋关节及骨盆X线检查[3]。有研究[4]指出反映髋关节和骨盆功能状态的体位是站立位,在该体位下接受X线检查可更好地获得功能体位下髋臼覆盖和关节对位情况。据报道[5],仰卧位及站立位时,个体骨盆前后位X线片会出现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骨盆矢状面倾斜改变,而反映骨盆矢状面倾斜程度的是骶尾关节至耻骨联合距离(Pubic symphysis to sacrococcygeal distance,PSSC),因而常将该参数应用于临床中。当前临床上关于不同体位对骨盆矢状面倾斜及髋关节发育X线参数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即使有部分学者开展研究,研究对象也多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6]。鉴于此,本研究以行伯尔尼髋关节周围截骨术的DDH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体位下该群体患者骨盆矢状面倾斜程度及髋关节发育X线参数的变化情况,为完善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诊的DDH患者64例为研究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均符合成人DDH诊断标准且接受伯尔尼髋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②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③病例资料齐全;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并发精神疾患者;②并发脊柱畸形或疾病史者;③有同侧或对侧髋关节手术史者;④≤18周岁者;⑤神经肌肉系统异常者;⑥并发其他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坏死塌陷、髋关节强直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使患者保持双下肢平行,双足内旋约15°且双足尖接触,选择Definium 6000DR X线机及Unisight影像处理系统,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行仰卧位及站立位下骨盆前后位X线摄片,使用Uniweb Viewer 4.0软件进行处理,分别计算研究对象PSSC、外侧中央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上述数据均在双盲前提下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计算,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同拍摄体位的PSSC及单双侧DDH患者不同拍摄体位的PSSC,并比较两组不同拍摄体位的外侧中央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

2 结 果

2.1 研究组患者X线检查结果 见图1。64例DDH患者经X线检查,有18例髋臼发育不良,25例髋关节完全脱位,21例髋关节半脱位。

A:髋臼发育不良;B:髋关节完全脱位;C:髋关节半脱位

2.2 两组不同拍摄体位PSSC比较 见表2。研究组仰卧位PSSC明显大于站立位,对照组仰卧位PSSC大于站立位(均P<0.05)。站立位时,研究组PSS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不同拍摄体位PSSC比较(mm)

2.3 单侧与双侧DDH患者不同拍摄体位PSSC比较 见表3。按照患病差异将64例DDH患者分为单侧组(30例)与双侧组(34例)。两组患者不同体位下PS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仰卧位还是站立位,单双侧DDH患者PS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单侧与双侧DDH患者不同拍摄体位PSSC比较(mm)

2.4 两组不同拍摄体位外侧中央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比较 见表4~6。无论仰卧位还是站立位,研究组外侧中央边缘角低于对照组,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自仰卧位换至站立位后,其外侧中央边缘角降低,臼顶倾斜角及髋臼角升高;对照组患者自仰卧位换至站立位后,其外侧中央边缘角降低,臼顶倾斜角及髋臼角升高,但变化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4 两组不同拍摄体位外侧中央边缘角比较(°)

表5 两组不同拍摄体位臼顶倾斜角比较(°)

表6 两组不同拍摄体位髋臼角比较(°)

3 讨 论

DDH是髋臼发育缺陷导致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良,股骨头运动过程中出现与髋臼匹配不佳的现象。DDH患者如不加以干预,往往会发展为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7-10]。研究[11-12]指出,由于DDH患者的髋脊矢状面不平衡,患者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躯体平衡,易出现疲劳、疼痛等不良体验,发展至后期此类患者还会因椎间孔狭窄而出现神经根压迫现象,因而建议及早干预。手术干预是改善DDH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而术后骨盆矢状面的平衡是衡量手术成功率的主要指标。有研究[13]发现,正常人仰卧位时平均骨盆倾斜度为-4°,站立位为-8°,骨盆倾斜每增加1°,髋臼前倾就会减少0.7°。还有研究[14]指出,原发性髋关节疾病患者在坐位时,其骨盆后倾会明显大于站立位。这些研究都提示不同体位下个体骨盆矢状面倾斜程度会发生变化,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并未对此开展深入分析,对DDH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有限。

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的方式探究了不同拍摄体位对DDH患者骨盆矢状面倾斜以及髋关节发育X线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仰卧位PSSC均明显大于站立位。Yang等[15]通过对46例DDH患者开展评测发现,女性仰卧位PSSC平均值为55.8 mm,站立位为44.9 mm,男性仰卧位PSSC平均值为37.0 mm,站立位为20.6 mm。本研究中,DDH组患者站立位PSSC大于对照组,说明站立位下个体骨盆后倾是主要趋势,同时DDH患者骨盆前倾要较正常个体更为明显。范恒恺[16]研究指出,DDH患者和正常个体在由站立位转为坐位时,其骨盆前倾会减小,DDH患者变化幅度要明显小于正常个体。本研究认为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反映DDH患者的骨盆旋转情况,为判断DDH患者的预后提供数据支撑。关于单侧与双侧病变对PSSC指标的影响,本研究证实单侧组与双侧组PSSC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双侧DDH并未明显增加骨盆的前倾程度[17-18]。

本研究对两组不同拍摄体位外侧中央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个体在站立位和仰卧位下,其外侧中央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变化幅度较小,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DDH组患者自仰卧位转变为站立位后,其外侧中央边缘角明显减小,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增加。杨国跃等[19-20]研究显示,DDH患者自仰卧位转变为站立位时,其髋臼角由(48.01±4.68)°变为(48.49±4.7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与DDH患者自仰卧位转变为站立位时髋臼覆盖程度降低有关,提示施术者术前应对仰卧位下X线片上的髋臼旋转角进行调整,通过恰当增加髋臼外旋来增大覆盖面,以便于患者术后站立位下获得更佳的髋臼覆盖[21]。

综上所述,DDH患者拍摄体位由仰卧位转换为站立位时骨盆矢状面会出现后倾,外侧中央边缘角降低、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升高。相较于健康个体,单侧或双侧病变并不会对骨盆倾斜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状面倾斜角髋臼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双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请您诊断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关于颅面部正中矢状面确定的讨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
开缝圆柱缝隙倾斜角对脱落涡的影响
高中数学中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