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音复合词语义透明度的语素教学实验研究∗

2022-01-26 10:21张幼冬张承雪
外语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素透明度词义

张幼冬 张承雪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济南250014)

提 要:“语素法”是否适用于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特别是在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一直为学界所讨论。本实验以俄语或乌克兰语背景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为被试,在HSK(1-2 级)词汇大纲中选取双音复合词,通过公式计算词语间的语义距离,选取不同语义透明度的词语24 个,分别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语素教学和整词教学,均使用翻译、图片展示和创设情境3 种教学手段来完成词汇教学,两班实验词汇及具体教法均相同,但不同于对照班以整词开展教学的方式,在实验班是以语素为单位开展教学;最后利用语义理解量表进行教学成果的即时和延时测试,通过对两组测试分值及分值间差异显著性的比较,验证语素教学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词义理解层面,除完全透明词和完全隐晦词外,对双音复合词语素教学的效果优于整词教学;在词语记忆层面,对双音复合词中的隐晦词语素教学的效果优于整词教学。

1 引言

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词语的语义透明度越高(许艳华2018:319),且语义透明度会阻碍整词的理解(徐彩华等2000:8);此外,语素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整词的理解更加准确(房艳霞江新2012:367,黄东平舒月2020:)。将语素教学和词语的语义透明度结合在一起发现:语义透明度是影响语素教学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所有的词汇义都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肖贤彬2002:69)。那么,哪些透明度的词语更适合语素教学,哪些透明度的词语更适合整词教学呢?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可以引导我们尝试对不同语义透明度的词使用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最高效的词汇教学。

本研究拟通过一项教学实验,基于词语的语义透明度来探讨HSK1-2 级双音复合词的有效教学方法。实验涉及两类教学方法:语素教学法和整词教学法,分别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开展。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被试测试成绩的比较,考察语素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哪几类透明度的词适用于语素教学或教学效果更好——这里的教学效果包括两部分:词义的理解效果和词语的记忆效果。

2 研究现状

2.1 语义透明度的判定标准

关于词汇语义透明度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研究主要是观察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语义关系,在这方面,国内的学者从语素的基本义、色彩义、引申义以及语素义和整词义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做过非常细致的分析。2008年,李晋霞、李宇明借鉴国外语言学中“语义透明”这一概念,重新审视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正式提出“语义透明度”的概念,并从理论上将其分为4 个等级:完全透明、比较透明,比较隐晦和完全隐晦(李晋霞李宇明2008:62)。此后,语义透明度的划分层级并不固定,4 到5 类均有,且多是承袭已有研究中主观判断的方式,依据原始义判定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分析双音复合词的语义透明度;或是利用调查问卷、频率计算、重复启动实验或算法分析等,即通过对比语素使用频率来了解语素的常用程度,通过问卷来了解词语的理解程度,并以此作为语义透明度的判定标准。

2.2 语素教学的重要性及语素意识的形成

语素教学有助于生词的识记、纠错,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研究依据语素意识的形成、作用和培养方式展开。初级水平的留学生已经具有语素意识。干红梅(2008:86)提出,中级学生已经能够主动运用和泛化语素。肖贤彬提出,“语素法”是为了使学生自身建立起语素的概念,因此要设计大量的替换、拓展、归纳和比较的练习,少讲或不讲语言知识,在词汇理解和练习中帮助学习者巩固语素意识(肖贤彬2002:69)。

2.3 以往研究的局限和本文研究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开始通过了解语素义和整词义的关系及语素的使用频率等来判定词语的语义透明度。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语义透明度划分的依据还不够充分。其一,以往的研究忽略学习者母语对语义透明度的影响。其二,以往的研究忽视词语内部结构关系对语义透明度的影响。内部结构关系是决定合成词整词语义透明度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汉语复合词的内部结构会影响母语者的词汇加工,也会影响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加工和词义猜测效果,其中“向心”关系类别(如:偏正型、中补型)的语义透明度明显高于“离心”关系类别(如:主谓型),即主谓式难于偏正式;且动宾式也难于偏正式。其三,以往的研究没有考虑到被试的学习阶段。语素教学的自身适用性有限:要注意语素义和词义的对等性、多义语素的基本义项、学生的语言水平,若过度扩展,易出现义项的混淆而适得其反。其四,以往的研究分类方式相对主观。

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本研究选择母语背景相对单一的学生作为被试,即母语为俄语或乌克兰语的初级汉语学习者,将被试分为对照班(一年兴趣班经历)和实验班(零起点)。在选择词语样本时注意词语内部结构的多样性,同时重视词语分类方式的客观性。具体来说,在HSK1-2 级词汇大纲中选择词语24 个,照顾到动宾、联合、偏正等不同类型的词语,通过公式计算词语的语义透明度,按照透明度的差异将词语分为6 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验选择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作为被试,但受实际环境所限,实验班和对照班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平行班:若以零基础学生作为实验组,且实验组的即时和延时成绩优于或显著优于对照组,则能进一步说明语素教学对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即时和延时作用。

3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主要考察以下两个问题:(1)整词教学和语素教学对不同语义透明度词语的教学效果是否有差异;(2)语素教学更适合在哪几类透明度的词语中展开?在课堂二语习得中,词汇习得任务主要在于记住词语(Jiang 2000:47)。本研究是一个包括教学阶段和测试阶段的课堂教学实验,其中测试阶段包括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在即时测试阶段进行词义判断的测试,在延时测试阶段进行词义选择的测试。

3.1 被试

本实验被试的母语为俄语或乌克兰语,即斯拉夫语族。被试均为10-12 岁的五年级学生:语言基础从零基础到YCT1 级不等,均未达到HSK1级的标准,即本实验被试均为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实验班共有23 人,对照班共有21 人。

3.2 实验词语

实验词语的筛选包括5 个步骤:(1)从HSK1-2级词汇大纲中筛选双音复合词,尽可能保证所选复合词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利于开展教学实验;(2)采取孙威(2018:21-25)的计算方法来测算首尾语素和整词之间的语义距离,以此作为语义透明度划分的依据;(3)删除预选实验词汇中被试已学过的部分;(4)寻找11 位语言学专业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对预选词汇进行人工复检。通过上述步骤,共筛选出实验词汇24 个。

3.21 选词标准

按照6 种构词方式(主谓、动宾、定中、状中、联合、中补)来选择合适的词语。其中,语义越隐晦的生词越难判断:不易确定前后两字是否可以作为独立的语素单独成词,词语中所具有的语素义是否与原语素义相同,或为引申或比喻义,这需要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及《辞海》来了解词语的含义和单字的意义,判断单字搭配在一起是否能够组成整词的含义;再使用替代法来进行组词,判断新词能否由已知语素来替代,新词义和原语素义是否一致;最后剔除“离合词”,避免其特殊的语法结构加大词汇学习的负担,影响实验效果。通过上述方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初选词汇共79 个。

3.22 语义透明度划分标准

联结主义认为,语义知识为分布表征值,语义间的差别在于语义间的距离。本实验利用“语义差异为语义距离”这一思路,借助现有的同义词词典中的词义分类标准对实验词语进行编码,利用编码计算词语的语义距离,并按照语义距离数值来划分词语的语义透明度,以此来减轻人工获取规则的大工作量,避免所得结果的不一致性。以哈工大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同义词词林》语料库对词语的编码来作为计算语义距离的依据,先依据语义将词语分成12 大类,97 中类,1400 小类;然后将小类中的若干词按照语义的相关性和语义远近划分出段落,再将段落中语义相同或有很强相关性的词继续细分出不同的行。自此,由语义“大类—中类—小类—段落—行”组成的5 级语义分类体系划分完毕。到第五级,每一个分类中的词汇量已经不多,语义已经很细且不能再分,在编码时则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明语义之间的关系。依据上述分类原则所产生的编码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语义编码

以双音复合词“名字”为例,语料库中与“名字”相关的编码有21 组,如表2所示:

表2 示例词汇语义编码

利用语义树的“大类—中类—小类—段落—行”5 级语义分类来测算实验词语的语义距离,可将词语间语义距离设置为0-10 不等的数值,数值设置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语义距离计算

若语素义和整词义在5 级分类体系中的代码均不同,即语素义和整词义之间完全没有联系,那么语素和整词之间的语义距离即为0;若语素义与整词义在大类上的代码(即一级代码)相同,语素义和整词义之间的语义距离则为2;若语素义与整词义在大类和中类上的代码(即一级和二级代码)均相同,则语素义和整词义之间的语义距离为4,以此类推。

语义距离越大,由语素义推知整词义的难度就越大,被试词语的语义透明度就越低。透明度划分为由低到高的6 个等级,划分标准如表4:

表4 语义透明度划分等级

以上述方式对筛选出的79 个双音复合词进行语义透明度划分,得出实验词汇的语义透明度等级分布情况为:完全透明词15 个,占总词数的19%;比较透明词8 个,占总词数的10%;一般透明词22 个,占总词数的28%;一般隐晦词15 个,占总词数的19%;比较隐晦词14 个,占总词数的18%;完全隐晦词5 个,占总词数的6%。由此可知:初级阶段大部分双音复合词的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都较为紧密,故易于通过语素义推测出词义。隐晦词(43%)所占的比例尚未过半,一般隐晦词(19%)和比较隐晦词(18%)的占比相差不大,完全隐晦词(6%)所占比例最小。

3.23 预选词汇复检

为保证实验词语中陌生词的比重,要尽可能删减掉被试已学过的词语。若剔除熟词后某一透明度类别的词汇数量不够4 个,为摆脱记忆的前效和后效作用,可选择中期学习的词语作为实验词语。若仅有2 个熟词可供选择,则选择学习时间最早的词语作为实验词语,最终仅保留4 个熟词“鸡蛋”“米饭”“教室”“再见”。以上述方式在79 个初选词汇中进一步筛选出24 个词汇参与人工复检,结果是所选的24 个人工复检词语及其透明度的划分符合传统认知。

表5 实验词汇及语义透明度

3.3 实验方法

教学实验持续3 周,每班每周2 次授课,3 周共计6 次授课:前两次授课进行词汇教学并完成即时测试,中间两次授课继续教授词汇,在完成即时测试的同时还需完成对应生词的延时测试;最后两次授课仅完成对应的延时测试,不再安排新的学习内容。

表6 词汇实验过程

实验班采取语素教学的方法,因教学对象的汉语词汇量非常有限,除极少数生词(如:“上班”中的“上”,“学校”中的“学”)可以直接利用熟词来讲解,其他均采取先讲解词义,再单独讲解各语素义的方式;且整词义的讲解是依据语素和整词本身的特点选择“翻译”“图片展示”“情景模拟”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类来完成。因此,本实验所使用的语素教学法分3 个步骤:教授词义、教授语素义、利用语素义理解词义。

对照班采取整词讲解的方法,不再扩充语素义,且整词义的讲解是依据生词本身的特点选择“翻译”“图片展示”“情景模拟”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

3.4 测试方法

每次课程结束前进行即时测试,1 周后,进行延时测试。实验共进行8 次测试,其中即时测试4 次,延时测试4 次。即时测试为判断题,每一个生词共有正误2 个选项,在答题之前会有已学过的词语作为例子,来帮助被试了解答题要求。

表7 即时测试的题目示例

即时测试之所以选择词义判断而不是解释词语,一是考虑到被试的学习水平,也许可以理解词语,但用汉语解释会过于困难;二是考虑到答案的信度,如果被试用俄语解释词义,后期研究者在结果分析时可能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使用词义判断,只要求被试能再认所学的生词和意义,判断内容是否正确即可,学习效果易于检测且能够更快地做出即时判断。

延时测试为选择题,每个词语共有4 个选项,1 个正确选项,1 个“不知道”:该选项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学生随意猜测答案;另2 个错误选项,一个是与语素相关的错误(如选项A),一个是在讲解词语时提供的该词信息(如选项C)(赵玮2018:99-100)。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的成绩均为答对记1 分,答错或不答记0 分。

表8 延时测试的题目示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延时测试之所以使用词义选择而不是词义判断,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为保障选项设置的有效性,词义选择题可以设计多个干扰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原有做题技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二,刺激记忆,避免完全遗忘。为直观了解被试的词义掌握程度,一周内未安排复习,被试可能已经忘记部分词语及语义,多个选项可以刺激记忆,帮助被试在大脑中更好地复现生词。

4 实验结果

两组的即时测试成绩按照语义透明度分别计算得分,单一语义透明度的满分为4 分。以语义透明度等级和组别作为自变量,两组共计44 个样本的各语义透明度得分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21.0对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其中最高得分为4分,最低得分为0 分。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可借此来了解两种教学方法(语素教学法和整词教学法)对各透明度词语理解效果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各透明度词语理解效果比较(即时测试)

由下表可知,除完全隐晦词外,实验班被试在各类语义透明度词语的平均得分及单人总分的平均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班学生,且比较透明词(T =4.64,P =0.019)、一般透明词(T =1.53,P =0.08)和一般隐晦词(T =2.27,P =0.061)、比较隐晦词(T =2.56,P =0.000)的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这一结果表明,除完全透明词和完全隐晦词外,相比于整词教学,语素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且教学效果明显;但对于完全透明词和完全隐晦词,受自身语义透明度的影响,无论整词教学还是语素教学,教学效果的差异并不明显。

延时测试结果同样也由SPSS21.0 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以此来了解两种教学方法对各透明度词语记忆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各透明度词语记忆效果比较(延时测试)

由下表可知,实验班被试在各类语义透明度词语的平均得分及单人总分的平均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班学生,且一般隐晦词(T =1.87,p =0.016)、完全隐晦词(T =2.03,P =0.016)和单人总分的平均得分(T =3.51,P =0.01)的差异显著。这说明:(1)语素教学对隐晦词的记忆效果更好;(2)对于完全隐晦词,虽然在语素教学和整词教学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效果差异不大,但学生在语素教学后的记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对HSK1-2 级双音复合词进行教学时,相比于整词教学,语素教学的效果更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词、更长时间、更精准地记忆。

5 讨论

5.1 语素教学对双音复合词中完全透明词的适用性

对实验班而言,完全透明词的即时和延时测试效果虽高于对照班,但差异均不显著,这可以从其自身的表意功能、语素教学的特点两方面来考虑。Jiang(2000:67)提出二语词汇表征和发展模型,在二语词汇发展的初级阶段,二语词和概念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直接联系,二语词汇的理解一定会依赖一语的中介调节,且一语和二语都是以词而不是语素为单位进行对译,本实验中完全透明词可以直接完全地对译;加之语素班的教学方式即为先讲解整词义,再拆分语素义,被试很有可能完全依据整词对译的内容来理解词义。

此外,笔者分析这一实验结果也与语素法的教学特点有关。HSK1-2 级词更加常用,使用频率更高,且易于理解,通过直译、直接演示或拆分语素等方法均可以完成教学,难度较小。完全透明词的这一特点也使得语素教学的部分优势(如:划清词语间细微差别,帮助准确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含义等)无法发挥,最终在词义理解方面,产生和整词教学同样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完全透明词更易直接建立起词语和释义之间的联系,加工深度较浅(Stahl 1985:26),所以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都不易形成长时记忆。

5.2 语素教学对双音复合词中完全隐晦词的适用性

实验班完全隐晦词的即时测试效果并不理想,且实验班成绩稍低于对照班,这可以从语素法教学本身的局限性、实验词语的选择两方面来考虑。

语素法有“以语素为单位组织教学”和“主要为学习者提供定义知识”两个显著特点,即语素教学可以用来下定义,但引申义有时还需情境来补充,必要时还需加入文化观念的解释。许多研究者肯定语境法对不透明词显著的教学促进作用,认为在强语境下,不透明词也可以很好地习得(干红梅2008:85)。为什么比较隐晦词没有出现对照班得分高于实验班的现象,笔者猜测与实验词语的选择有关。

除语义透明度外,词语频率也会影响词语的识别效果——受实验备选词汇数量的影响,实验词语中存在一定的高频词,如“再见”“学校”,对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先整词后拆分语素的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词语即时理解的效果,但作为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词汇复现频率高,可保障记忆(延时测试)效果。

5.3 语素教学对双音复合词中其他透明度词的适用性

实验班一般透明词和比较透明词的即时测试得分、一般隐晦词的即时和延时测试得分均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这说明:至少在一般隐晦词的层面上,语素教学可以促进词语的理解,增强记忆效果。

朱志平认为,在解释词义时,理据分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激活二语学习者对双音词语素语义关系的感知(朱志平2005:137)。那为什么一般透明词、比较透明词和比较隐晦词的延时测试效果不显著,没有实现长时记忆呢?这可以尝试从理解的程度上来考虑:实验班所使用的语素教学法属于联想层面的加工,建立起词语和释义或特定语境的联系;对照班的整词教学绝大多数是使用直接翻译和图片展示的方式以建立词语和释义的联系,同样属于联想层面的加工。因此,两种教学方法的加工深度均较浅,虽然语素教学促进词语的即时理解效果,但仍然无法增加词语进入长时记忆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词语理解的层面上,除完全透明词和完全隐晦词外,对双音复合词语素教学的效果要优于整词教学;在词语记忆的层面上,对HSK 双音复合词中隐晦词语素教学的效果要优于整词教学。

6 结束语

本文的实验结果基本支持实验假设:对双音复合词语素教学(理解和记忆)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不同透明度生词的教学效果不同,应分情况讨论:在词义理解的层面上,除完全透明词和完全隐晦词外,对双音复合词语素教学的效果优于整词教学;在词语记忆的层面上,对双音复合词中的隐晦词语素教学的效果优于整词教学。

在本次实验中,被试学生的数量和可选择的词语数量较少,今后要继续扩大研究的范围,以便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猜你喜欢
语素透明度词义
《通用规范汉字表》非语素字统计与思考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31省份财政透明度大排名
企业社会责任与信息透明度
贵阳:政府透明度居九市州之首
大少不同
透明度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