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电商物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22-02-05 08:05杨坤鹏
商展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电商

杨坤鹏

(山东省沂水县沙沟镇人民政府 山东临沂 276414)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指示批示精神,相关部门应及时整合电商物流资源,构建流通体系,做到县域有配送中心,乡镇有电商物流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做好城市和农村下沉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 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

当前数字经济势头强劲,新型消费方兴未艾。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已达2088.2亿元;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高达98%,农村电商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1 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实施和落地,大多县域都设有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镇级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点正在陆续组建中,镇级服务网点起到中转站的作用,三级网络体系的建立势必给村民提供代销代购、快递收发等服务,但也存在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

1.2 农村物流配送网络逐步健全

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县区大多建设了县域快递服务中心,安装了快递智能分拣设备、运送车辆,设置了配送网点,规划了运输线路,并开展了快递统配业务试点,实现了部分村级站点物流配送。

1.3 人才培训有序开展

试点县区都聘请电商专家深入村镇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1.4 产品上行初见成效

新时代的电商消费为农业品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品牌效应持续彰显。阿里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有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交易单数突破5000万单,交易总额超过41亿元。物流企业也被带动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得到诠释。

1.5 新媒体一领风骚

随着科技发展,数字技术逐步渗透到三农领域,电商直播、带货网红、社区团购、农旅直播等新媒体已被认可,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近年来,在农村有了“新农活”(新媒体的直播运用)、“新农具”(手机)、“新农资”(网络数据)之说,并且被村民用得游刃有余。

2 新时代电商物流业发展面对的问题

2.1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

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再为温饱发愁,而是变为怎样才能生活得更生态、更环保,社会发展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城市物流在新时代的感召下也必然发生变化,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物流业追求的目标,电商的数字智慧发展使得物流必须注重时效和资源的共享利用,“最后一公里”的“懒人经济”现象出现在物流配送中,并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农村的电商物流“懒人经济”是一个巨大商机,等着被发掘。

2.2 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变化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人民的生活领域,成为当前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作创新,商流与互联网信息流不断融合,进而发展为电商互联网,为商贸流通业注入了活力。信息(电子)流、商贸流与物流开始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发展链,互联网与物流这些“虚无的东西”变成了基础设施,从而出现了“虚实”一体的智慧基础设施。例如:在实体店一买一卖的零售业重构新零售时代,出现了无人售货、网上购买寄送的电商物流业,物流也在新的基础设施上从传统的货物运输完善转变为新的物流发展形式——互联互通的物流。互联互通的物流虽是新生事物,但直接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型产业。

2.3 系统性变革物流技术转化

进入新时代,科学技术(如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物流业的完美融合,直接推进了高速发展的机器智能。机器智能的感知系统可以让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拨,并能够感知不同地域的物流信息,商贸和物流结合得更加完美,集成了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的“物流大脑”,整个电子商务体系随时可以互联互通,这个技术体系的变化给电商物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电商物流必然会加快实现标准化、智慧化、共享化及绿色化的进程。

2.4 偏远地区快递件配送不到位

新形势下,大多快递公司物流件都能配送到乡镇,有部分能派送到乡村,但偏远地区的配送仍不到位,依然是派送盲区,农民收发快递极为不便,对于农产品上行更是很大的阻碍。若配送到户,势必要增加派送员工,添加运输线路,运输成本也会随之增高。所以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很难做到位,农村消费者只能自行前往城镇领取快递,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村民对物流快递服务的满意度和网购积极性。

2.5 运输速度慢

(1)当前的村村通已经开通,但运送没有统一车辆,若再加上车辆势必增加人员和车辆支出,导致快递件运输速度慢,给“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带来了困难。(2)电商发货量大,电商企业自身打包能力与当地快递企业发货能力不稳定,经常出现发货延迟的情况。特别是农村山区没有健全的交通运输网络,也是影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2.6 客户对物流配送满意度较低

电商物流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但由于没有配送到客户手中,只是告知了客户快递到件位置,还需要自行去取,客户取件时由于快递件过多,有时出现不好找或者丢失现象,势必会造成客户对快递不满意,也降低了客户的购买欲望。

2.7 电商物流人才缺失

当前的农村只有老人和孩子等留守人员,年轻人大都外出求学、务工,留守人员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不会网购,配送点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时间和专业知识来帮助这些留守人员,势必影响电商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3 电商物流进农村的必要性

3.1 破解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

(1)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实施,购置高效分拣生产线,对快递物流件实施高效分拣,为提升快递分拣投递速度及质量奠定基础。(2)整合四通一达、邮政等快递公司,在各村建立网点,实现快递公司进村,解决快递进村难的问题。

3.2 满足农民消费升级需求

(1)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日趋增长,配送网点和农村的消费设施进行共享,解决了农村地区存在的物流覆盖率不高、电商服务点少、配送时间长的问题。(2)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解决农村地区商超规模较小、商品类型少、品质参差不齐,甚至在有的商超存在销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3)可以为农村的种植户、养殖户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及不同地区的产品设备和生产资料,增加农村居民的选择机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其收入,合理地优化了资源配置。

3.3 推进区域品牌建设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政府推进的项目,所以政府的相关部门必然参与其中,引导承担的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带动区域内品牌建设,对当地农民种植蔬菜、养殖蛋类等进行收购。除满足当地农民需求外,择优培育发展一批优势农产品和特色食品,还应由承担主体企业进行推介宣传,助力农产品上行。帮助农村的农业生产者更好地把优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实体终端作为农村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3.4 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带动农产品上行,帮助农民增收,是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目标。结合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立的销售渠道和上行通道,发展一批长期合作的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市场供应需求,开展订单种植,合理制定农产品种植品种、标准,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布局。

3.5 消除城乡消费差别

当前,很多农村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社会环境,缺乏大型超市、商场等规范化的购物场地,消费服务受到限制,电子商务进农村,着力提升城乡配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村、城市的差别。让广大农村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来自全球的商品,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消费服务,消除城乡差别,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3.6 解决就业问题

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实施,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在农村可以依托创业,通过互联网推介家乡的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带动家乡发展,在城市也可以带来服务业衍生的发展机会,包括物流、培训等服务机会。所以,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推动农村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形成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有效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4 县域电商物流建议

4.1 配套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电商与农村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共享乡村经济,鼓励农村居民开展直播带货、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模式。

4.2 运用好大数据

相关部门支持运用电商物流领域大数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订单农业、众筹农业、预售农业、智慧农业,让现代农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确定种植和生产的品种及方式,与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新型供需关系,协调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

4.3 联合合作

商务部门要引导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和快递物流公司合作共享,凝聚人才,共同入驻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共享资源、共建电商直播基地,在基地使用抖音、快手、淘宝等新媒体网络平台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运营。

4.4 双向流通

在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依托快递智能分拣设备及县物流配送中心配套建设,实现商品和快递件的统仓共配,实现快递件的下行与日用快消品等服务下行,同时“捎带”实现农产品快递件的上行,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强化本地农产品的线上推介,推广县域农产品品牌,降本增效,进而融合乡村商流、物流双向流通,实现“一条线路、双向流通”。

4.5 培育专业人才

针对县域农业产业、环境、产品特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引进一批专业人才。通过校企、校村合作,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开展线下线上融合、多层次、多梯度的网络运营、美工、推广等业务指导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村红”和“农民带货主播”等电商从业人才,孵化一批电商创业企业。同时,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行电商创业,提高电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数量,提升县域电商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