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2-02-07 00:49胡晓琴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嘉兴研学文化遗产

胡晓琴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随着国家教育部等11 个部门号召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全国各地开始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的方式和途径。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研学旅行中受到广泛关注。非遗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非遗的生成、发展、进化、流传、积淀,像春风化雨一样汇聚成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并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非遗的体验性、参与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符合研学旅行的要求,而青少年学生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生力军。2021 年 4 月文化与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2021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非物质文化研学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文章以嘉兴非遗研学旅行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嘉兴非遗研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嘉兴非遗研学旅行开发的资源概况

从2005 年嘉兴市7 项民族民间艺术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历经7 次市级、5次省级、4 次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评选,截至2020年12 月,嘉兴市共有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2 项,国家级项目15 项,省级项目70 项,市级项目293 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为12 人、71 人和282 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有嘉兴灶头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嘉善田歌、滚灯(海盐滚灯)、掼牛等。嘉兴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嘉兴非遗研学旅行产品概况

嘉兴市已有不少非遗研学实践。从数量上看,市区域内各景区景点、研学基地营地及旅行社都推出了一些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在内容上,依托于非遗综合馆、专题馆、省市级非遗基地、市非遗体验点、市非遗客厅、博物馆和景区,主要课程为参观和展示两种,包括了解非遗项目、观摩并亲身学习、体验非遗项目生产过程。从开展的时间上看,研学开展的时间为1天为主。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和运营主体多元化,主体有旅游机构(旅行社和景区)、教育培训机构、文化类机构(非遗综合馆、专题馆、省市级非遗基地、市非遗体验点、市非遗客厅)等多种类型。不同的开发主体,所开发出来的非遗研学产品也各有特色。

3 嘉兴非遗研学旅行的产品存在的问题

3.1 涉及的资源类型较少

通过对嘉兴的非遗研学旅行产品调查发现,以非遗主题类研学旅行产品较少,专题类非遗研学旅行课程较多。在研学旅行线路中,将专题的非遗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到研学线路中是常用的做法。如在“走进盐官,探索古城里的国学”主题研学中“体验海宁硖石灯彩”就作为专题课程融入到线路中,“嘉兴红船少年+传统文化”研学线路中,将“制作一幅南湖菱画”作为专题课程融入到线路中。而这些非遗项目通常为了体验者进行实践操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产品,在项目选择上集中在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两大类。例如:硖石灯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印染、农民画的创作、菱画的制作等,其他项目虽然也有所涉及,例如传统音乐(嘉善田歌)。但是,从数量上来说,嘉兴非遗研学旅行产品中引入的非遗资源只占嘉兴市非遗资源库的很少一部分,主要在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两大类。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非遗资源都适合开发成研学旅行产品,但是从可以开发的非遗资源来说,嘉兴的非遗资源开发利用还较少。

3.2 课程方案主题特色不突出

嘉兴市非遗类研学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在研学旅行课程命名、目标、内容上主题特色不突出。例如:“海宁南北湖植树研学方案一日”“嘉兴红船少年+嘉欣丝绸产业园一日”“海盐三毛故里研学一日”等主题名称设计。研学课程主题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灵魂,研学课程的命名应是简介规范、主题醒目、新颖有趣和贴近现实的。而这些主题命名设计大都以传统的旅游线路的命名方式命名,没有凸显研学旅行的主题。在这些课程中涉及到了非遗项目的制作体验,但是主题不明确,研学目标没能围绕研学主题展开。红色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等相互组合,又没有明确的主题,追求大而全,却造成在有限的研学时间里,没有有效达成任何一个研学目标,从而也不能有效达到教育目标。

3.3 探究性课程较少、体验性项目类型少

课程是研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体现非遗研学特色与价值的核心载体,是衡量非遗研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在教育部等11 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行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因此非常强调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纵观嘉兴市近年涌现的非遗研学旅行产品,课程的内容浅显、设计简单等问题比较突出,探究性问题在课程方案中较少。实践类课程以手工为主的体验项目为主。在研学过程中参观游览,浅层次的体验为主。部分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只停留在线路名称的变化,课程方案依旧与原来的旅游线路相似,停留在“游”、而非“研”。研学旅行产品需要区别于传统的旅游产品,研学旅行要凸显“学”而非“游”。例如,某基地设计的“军旅研学一战到底”课程中学生参观军事科普馆后制作简易纸质模型就结束了课程。军事科普馆以讲解参观为主,实践课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安装完成纸质模型即可,体现不了更多的探究性和体验性。大部分已经开发的研学线路,其有效性和合理性还待验证。

3.4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不深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从非遗研学旅行的形式上,仍旧以观赏为主,例如参观非遗技艺制作流程、欣赏非遗技艺的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非遗研学旅行的讲解内容,主要还是将非遗项目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从非遗体验项目的设计上,比较重视对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但是对非遗的文化起源、发展过程、技术特点、文化价值等挖掘介绍就比较少。比如,多个非遗研学旅行课程中都有体验“蓝印花布”的非遗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只注重让学生体验“扎染”的过程。这样的非遗研学项目,学生只知其形,不知其意,未能起到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非遗的作用。而这些非遗研学旅行课程之间也都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缺乏品牌特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将研学的主题抛之脑后,未能有效地将研学和教育进行衔接,不能体现研学旅行的教育性特点和开展非遗研学的传承目的。

4 嘉兴非遗研学旅行产品融合发展的对策

4.1 以非遗资源开发为依托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开发是非遗研学的依托。非遗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历史先辈想象力、创造力、智慧的结晶。一是在非遗研学开展过程中深入挖掘非遗的起源、发展过程、价值功能等内涵,传承非遗的精髓。注重培养学生对非遗内涵的探究。二是研学课程设计中引入更多的非遗类型和项目,除了传统的易于操作的手工制作类项目,丰富非遗的体验项目,充分调动五感(形、声、闻、味、触)。三是重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研学的项目,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资源进行开发,体现出非遗研学产品的地域特色。

4.2 以提高意识为重点

教育局等政府主管部门、中小学要充分认识非遗与研学旅行相融合的意义。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健全支持体系,加大对非遗活态传承的支持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奖、补等政策的支持来调动企事业单位、个人参与非遗研学旅行融合开发的积极性。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有意识地加强非遗研学实践。同时,重视研学旅行标准的建立,为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研学旅行服务、研学基地的建立提供标准。

4.3 以开发课程为核心

非遗研学旅行的核心是非遗研学课程的开发。课程设计与开发是整个研学旅行过程的实施预案,也是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保障。研学旅行作为一门新的校外实践课程,具有教育性、实践性、体验性和发散性等特点。一是在课程开发目标上应能够鼓励青少年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任,以塑造民族品格作为开展非遗研学的重要目标。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应深挖非遗的文化内涵,以及充分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同时非遗研学旅行课程也需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实施。三是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研学的目标、内容,选择适合的非遗研学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教学模式、PBL 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四是在教学方法上,研学旅行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指导教师应结合具体实际,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研学旅行教学方法来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优化教学,完成研学旅行的任务。五是在教学评价要突出发展性和激励性,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法的过程性评价、差异性评价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通过对非遗研学课程的优质开发,最终形成一个人既有创意又有价值的课程方案。

4.4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构建研学旅行师资队伍,加快培养推动非遗与研学旅行的专业指导人才、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人才,建立健全推动非遗与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研学旅行指导师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非遗研学培训,提高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对非遗传承人有选择地进行培训,使他们转化专业成为研学导师;二是大专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融入非遗课程,以及开展“非遗进校园”等主题活动,让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的新生力量为后续的非遗研学助力。通过人才培养拓宽现有非遗与研学旅行融合。

4.5 以安全保障为前提

开展非遗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是前提。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在课程方案中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能够合理控制中小学生非遗研学旅行课程;三是强化应急防范措施,推进法律法规保障;四是加强对研学指导师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能就具体研学项目简介安全须知、防范救护、风险管理与灾害应急处理。

4.6 以基(营)地建设为抓手

研学基(营)地是开展研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博物馆、景区、非遗展厅、传习所等非遗研学的场所,应强化研学基地的品牌建设,以非遗研学项目打造独特的品牌,形成吸引力。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基(营)地经费保障机制,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的建设,调动研学基地参与到非遗研学中的积极性。

5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是文旅融合的有效实践,也是文化旅行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既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章针对嘉兴非遗研学旅行产品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研学旅行产品在资源引入、主题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挖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提高对非遗研学的认识、重视非遗文化内涵的挖掘、重视课程的开发、人才培养及建设基(营)地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非遗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是,非遗研学旅行产品的系统化研究和标准化、体系化的课程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未来将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嘉兴研学文化遗产
《初心》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与文化遗产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浙江嘉兴卷
研学之旅
活态文化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