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07 14:32于月凤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

摘  要:目的  研究探讨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遵循奇偶次序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局。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血钾、血钙、血磷、白蛋白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期间的不良事件(感染、狭窄、裂管、血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提升血液透析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更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血液透析;不良事件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2-0080-03

血液透析是迅速清除人体内多余水分与毒素的有效治疗方案,也是临床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首选方案,可有效维持机体肾脏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但临床发现,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才能保障生命安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血液透析长期治疗,会诱发营养不良、磷钙代谢紊乱等多种不良现象,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为改善这一情况,临床主张改进现有护理方案,提升血液透析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从而改进患者的生存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方法,适用于危重症患者,主张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变化与临床表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干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3-4]。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遵循奇偶次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8.36±9.12)岁;其中糖尿病肾病、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炎患者分别为18例、15例、1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8.57±9.20)岁;其中糖尿病肾病、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炎患者分别为20例、15例、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血液透析指征;②患者血液透析时间1个月及以上。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中途转院治疗。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无菌干预,积极进行消毒管理,积极做好管道护理,记录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临床表现与体征变化。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①创建护理管理小组:选取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年限3年及以上的护士10名为小组成员。然后将10名护士分为5组,每组2名护士。再选取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年限10年以上或是高级责任护士5名为小组长,每1名小组长带领2名责任护士。同时,每个小组必须配备1名心理治疗师、血液透析专业医生以及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结合血液透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并改进现有护理方案,提升实际护理质量。每个小组同时负责2~3位血液透析患者,保障患者的护理完整性与连续性。②制订并实施护理培训:组成小组后,明确每名小组成员的实际能力与护理技巧,制订符合小组成员各方面能力的培训活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强化小组成员对血液透析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培训内容有护理风险隐患、营养状况评价指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诊疗、血液透析并发症预防性措施等等。制订培训活动方案后还需制订考核机制,组织每一名护理人员参与相应考核,考核通过的小组才能进入临床提供相应护理工作。保障护理的基本质量。③阶段性汇报:血液透析室每月月末开展护理会议一次,会议内容以临床护理中新发现的护理隐患、护理问题、改进方式等为主,每个小组还需如实上报所负责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等等。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改进护理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护理效果。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钾(正常值:3.5~5.5 mmol/L,达到正常值范围则纳入达标范围)、血钙(正常值:2.25~2.75 mmol/L,达到正常值范围则纳入达标范围)、血磷(正常值:0.97~1.61 mmol/L,達到正常值范围则纳入达标范围)、白蛋白(正常值:40~60 g/L,达到正常值范围则纳入达标范围)达标率、不良事件(感染、狭窄、裂管、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获取,调查问卷中共有10个题目,均与患者接受的血液透析护理相关,每个项目有是、尚可、否3个答案,回答为“是”或“尚可”得10分或5分,回答为“否”则得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由护士进行统计汇总,达标率=达标例数/总例数×100%,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总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数据计算,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的血钾、血钙、血磷、白蛋白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干预期间的不良事件(感染、狭窄、裂管、血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均填写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0.32±5.44)分,高于对照组(80.04±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3,P=0.000)。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血液透析的应用频率逐年升高,应用有效性与安全性也逐步提升。但因采用血液透析疗法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身体虚弱、免疫力差,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与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5-6]。并发症与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打击,还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阴影,甚至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终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常规护理模式并未全面统计血液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各项护理隐患,在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凭借着自己的护理技能与护理经验解决相关不良事件,解决效率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也会给患者身心造成一定影响[7]。

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是现今应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护理模式,临床具有较高的护理质量。这种护理模式重视护士本身的业务能力,主张定时指导护士进行培训,逐步强化护士各项护理能力。再者,这种护理模式要求对患者病情实施详细评估,明确患者具体病情,基于病情分级实施护理管理,满足不同病情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升护理的针对性。此外,这种护理模式要求护患双方定时进行评估、反馈,可辅助临床明确不同患者的不同护理时期情况,可不断优化现有护理方案,不断提升临床护理治疗,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梅蓓等[8]的研究指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以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出血、血栓、功能不良与裂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提升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白蛋白、肌酐与体质量水平,护理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的血钾、血钙、血磷、白蛋白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获得显著效果,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Vahid Naseri-Salahshour,Mahbobeh Sajadi,Ahmadreza Abedic, et al.Reflexology as an adjun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management of nausea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2019,36:29-33.

[2]邝炎辉,张立力.分组管理模式对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1):47-49.

[3]萧远英,李芸,胡秀梅,等.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7):55-57,70.

[4]邝炎辉.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因子Ⅻ和D二聚体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62-163.

[5]胡秀梅,李芸.分组管理模式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4):341-343.

[6]萧远英,李芸,王立平,等.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9):784-787.

[7]李芸,邝炎辉,胡秀梅,等.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7):979-981.

[8]梅蓓,张登峰,巨晓华,等.分组管理模式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4):58-60.

作者简介:于月凤(1976.7-),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血液透析。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
烟酰胺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高磷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评价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