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研学旅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2-09 05: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研学证书旅行

章 颖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揭阳 522031)

一、背景

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概念,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旨在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2020年,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要跟产业对接,根本则在于产教融合,而这需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广能够促使高职院校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及学生学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形式,修订教学内容,通过“书证融通”“岗课赛证”等综合育人模式的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的职业技能,实现校内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1]。

二、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研学旅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019年,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为研学旅行指导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助力旅游院校在推进该试点项目过程中,进行系列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2022年6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8个新职业信息,其中就包括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不仅明确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定义,还进一步确定了其工作任务。高职院校应以此为依据,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优势,培养具备相应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人才。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指导。

针对目前研学行业的人才市场缺口情况,即集中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计调与产品开发、营销及活动指导等领域”,结合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内容,我们立足“研学旅行”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探索,积累了相关经验。

1.构建科学的知识技能体系,实现职业标准、教材与证书的融通

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巨大的市场,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只有把握行业的前沿动态,才能培养出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1+X”证书基于“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把职业标准转化为职业教育里相关专业的标准,进而向教育部申请证书,同时开发相应的教材。它们代表着行业里的前沿信息和资源的整合[2]。

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企业制定出来的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和标准。学生们借助企业开发的教材,再通过对应课程的系统化学习能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必须掌握哪些方面的技能。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应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1+X”制度,将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证书考核内容主动对接,“以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为研学人才的核心技能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依据《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注》《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等行业标准和规范,从最基础的研学旅行课程的概念开始,紧扣职业核心素养,以模块任务组织安排课程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该工作领域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职业标准与证书、教材融通。及时与评价机构沟通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内容,共享教学资源,协作授课,让更多的实战案例进入课堂,由一线的研学旅行指导师与学生现场沟通交流,真正落实“课证融通”,使学生在取得证书时能真正胜任研学旅行的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具体工作应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课程目标设计入手。学校制定课程目标,找评价机构对课程目标的设计进行评估;或者直接请企业共同参与课程目标的设计,学校可以提出课程目标,企业则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针对研学旅行各个工作任务所要求的基本职业能力,开展任务教学、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职业核心素养应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设计研学课程方案、设计研学课程学生手册、制定研学课程工作手册的基本能力;提升学生研学旅行实施过程的引导、安全风险管理和服务管理能力。学生顺利通过“1+X”证书考核,也实现校内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素养是职业核心素养时较忽略的板块。高职院校除了教授技能,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比如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等。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已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也能进一步完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3]。

2.实施项目式教学,深化校企合作

研学旅行指导师是指“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高职院校应以此为依据,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优势,培养具备相应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是为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真实人才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需与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由校企联合完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切实将“1+X”证书制度落到实处。

首先,依托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研学旅游指导师是能够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学校应以“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突出研学旅行指导师策划、制订与组织实施的工作要求。

其次,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引入课堂,采用项目式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以活动为导向,以模块任务为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再通过企业进行专业评估。

再次,由高校教师和企业行家各承担部分课程。贯彻落实校企联合完成课程设计与实施。高校教师负责研学课程的理论准备。学生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研学课程方案设计,制定学生手册和研学工作手册,再由企业行家进行可行性评估,查缺补漏。企业行家则负责研学课程的组织、研学服务保障和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等板块的授课任务。通过一个个真实具体的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施监督、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能力。

3.重视德育教育,树立榜样作用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即要求要基于教育的视角做好各项工作,同时兼顾教育工作者和旅游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才能凸显研学旅行育人的功能,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证研学旅行的质量。

研学旅行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指导师既要能引领学生去获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高职院校应侧重从懂教育、能实践、保安全这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程教学。

“懂教育”是指明晰中小学各学段学情;把握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具备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实践”是指能根据课程资源特点,采用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在大自然中生存,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保安全”指要熟悉安全管理内容、能制订安全应急预案、能排查安全隐患、并能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师”的身份对职业道德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重视和突出“教育”的诉求。将爱国爱岗、红色精神、传统文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等思政元素融入模块任务。让学生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观念,从而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提醒自己发挥榜样作用。

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最基础的吃、住、行到与人沟通、团队意识乃至安全意识,都可以借助研学旅行这番沃土进行培养。除了灵活各类教学方法,研学旅行指导师更应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的“榜样”作用,达到教育的目标。

4.互融共通,重组课程体系

研学课程方案设计是“EEPM”证书考核的核心内容,要求研学旅行指导师需要具备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素养。应注重将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1+X”证书考核内容主动对接,强化与现有课程的互融共通,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既避免资源浪费,还可以借力相关课程内容,助推“课证融通”效果。

“1+X”证书的课程结构是梯度化的,在教学内容上常以模块形式构建。除了注重各模块之间的衔接和互融,还应关注技能证书中同个模块的技能等级要求的递进关系,寻找链接点,打通三个等级研学指导师的培训内容。

建立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开设课程的互融共通。如在“研学课程方案设计”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是对研学资源地点的选择。需要在查阅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再逐一筛选。“选择研学课程资源”子任务中,要求中级研学指导师能够根据需求调查的分析准确选择研学课程资源;高级研学指导师要能按照一定规律建立研学课程资源库。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学情,结合不同级别的学习任务进行拓展。

如结合《导游基础知识》的课程内容,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组织学生创建资源库。一方面,巩固学生导游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另一方面,将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搬到学校的课堂。旅游企业虽掌握了类型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欠缺挖掘其作为课程资源的经验,该项工作可助力当地旅游企业完善研学课程资源库。

5.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出高校教师特色

企业需要专业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在研学活动组织实施和研学旅行课程教学中发挥作用,高校教师能在研学课程方案设计中发挥优势,助力企业设计开发研学课程、把握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活动方式、搭建课程框架。

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研学旅行合作项目,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输出,既服务行业发展,也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推动理论教学改革。

一方面,鼓励教师考取DIEE中、高级考评员资格证书,准确把握技能证书考试标准,进而优化教学内容,做好技能证书的考证培训。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的研学平台,突出和发挥高校教师与企业行家各自的优势。高校老师相比企业而言,对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理解更为透彻,掌握更多的课程资源更能深入挖掘课程资源。

第一,高职院校教师掌握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第二,能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学情,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情感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研学课程方案。第三,便于与中小学同行交流的方式,了解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开展形式。第四,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对团队建设、活动组织有较丰富经验,可将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交由高职院校进行设计规划,进行对比分析,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第五,高职院校的师生注重思政学习,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为结合新政策、新动态开展研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从全新的角度开发研学课程。

6.与各类竞赛对接,细化学习效果检测

教学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要看教学设计方案实施的效果。教师要在课程设计时明确课程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制定有效的学习效果检验方式。在“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课程中,更侧重于实践操作。即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按照模块任务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在课程结束时,能够以实施方案的形式把这期间积累的技能进行展示,呈现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可以综合学生、教师、企业的多方评价,给予最终的分数评定。同时选拔优秀学生、优秀作品参加各类竞赛。除了传统的各项职业技能大赛和面向高职学生的各大赛项,还应关注研学旅行协会或者“1+X”证书评价机构等业内机构举办的比赛,通过与从业人员的比拼,进一步进行评估,寻找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进行查缺补漏,优化教学效果。

好的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发展状态,同时还要能支持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课程目标的设计应符合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以此为基础,这样才能更从容地面对社会和时代变化。

猜你喜欢
研学证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收录证书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