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剑川县羊岑乡优质马铃薯绿色高产种植技术

2022-02-10 14:18杨金梅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9期
关键词:薯块种薯可湿性

杨金梅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羊岑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剑川 671305)

马铃薯属茄目、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阶段包括休眠期、出苗期、幼苗期、薯块发生期、薯块膨大期、薯块成熟期等。根据生育期长短,可以把马铃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品种。马铃薯喜凉,土温4℃以上即可萌动发芽,5~7℃幼芽生长,土温高于25℃时薯块停止生长。随着国家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马铃薯种植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需结合实际加快推动应用绿色高产马铃薯种植技术,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一、选地与整地

马铃薯是茄科作物,不宜连作,前茬作物不宜为烤烟、茄子、辣椒、西红柿等,需轮作倒茬。马铃薯耐贫瘠,以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不易积水的砂壤土或壤土为佳。一般土壤整地深度需达25 cm 以上。旱地需深翻细耙;稻田地需在水稻收获后尽早耕翻,播种前开好边沟、中沟等排水沟。

二、品种选择与脱毒种薯应用

马铃薯易被病毒感染,退化快,为确保产量,每年种植都需要购买一级脱毒种薯,尽量不要使用自留种薯,也不要种菜用薯。合格的脱毒种薯抗病性较强,可以避免发生病毒病、环腐病、黑痣病、黑胫病等。根据生产条件、产品用途等选择适宜的品种,未种植过的新品种需先试种。海拔800 m 以下低热河谷地区可选择早熟品种,如费乌瑞它、中薯3 号、中薯5 号、黔芋8 号等;海拔800~1500 m 的旱作区可选择中熟品种,如宣薯2 号、黔芋6 号、黔芋7 号等;海拔1500 m 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可选择晚熟品种,如威芋5 号、威芋7 号、青薯9 号、宣薯5 号等。

三、种薯处理

1、选种与催芽

播种前,剔除病薯、烂薯、老龄薯(芽很长、薯块干瘪)。由于品种不同,马铃薯休眠期在1~3 月不等或更长,接近播种期还未通过休眠的种薯需进行催芽处理。可提前1 月摊晾在室温18~20℃的室内,散射光下自然催芽;也可提前1 周,用10~20 mg/L 赤霉素喷洒化学催芽。一般秋冬播使用当年生产的未通过休眠期的种薯需进行催芽;2~3 月播种时大多种薯已通过休眠期,不需要进行催芽处理[1]。

2、切块

30~50 g 的种薯不需切,直接整薯播种。大于50 g 的薯块要在播前提早2 天切块,每个切块在50 g 左右(鸡蛋大小),带1~2 个芽眼。准备2 把切刀,置于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切到病烂薯时更换切刀,交换使用。

3、拌种

药剂拌种可以预防干腐病、环腐病、黑胫病、黑痣病等病害。薯块切好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0.5 kg+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kg+72%农用链霉素30 g 或噻霉酮(细刹)150 g+滑石粉15 kg,可拌种薯1000 kg。拌种后晾干切口水分,促进切口愈合。注意,不要堆放在不通风的室内,避免烂薯[2]。

四、播种

1、确定播期

冬、春种以出苗后避开霜冻为准,秋种以在早霜到来前能成熟收获为准。一般800 m 以下低海拔区冬种在12 月中下旬至1月中旬播种,4~5 月收获上市;800~1500 m 中海拔区春种在1 月下旬至2 月中旬播种,6~7 月收获上市;1500 m 以上高海拔冷凉区在2 月下旬至3 月播种,9~10 月收获上市;热量好的地方秋种在8~9 月播种,2 月收获上市。

2、种植方式

各地根据生产条件、品种特性、产品需求等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生产上常采用净作或间套作,播种方式有平作和垄作,垄作又分单垄单行、大垄双行两种,其中以大垄双行播种为佳。早熟马铃薯推荐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可提早采收上市期,增加种植效益。一般习惯1 m 开厢起垄,垄沟宽20.0~26.7 cm,深16.7~20.0 cm,垄宽73.3~80.0 cm,每垄种2 行,品字排列,窝距26.7~30.0 cm,亩播4400~5000 窝。

分带轮作套种:1.67 m 开厢种2 行,窝距23.3~26.7 cm,亩植3000~3400 窝。宽厢宽带:宽带种马铃薯3 行,占地1 m,行距0.5 m,窝距23.3~26.7 cm,亩植2800~3200 窝。早熟品种适当密些,中晚熟品种可稍稀。

3、施足底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需施足底肥,确保氮磷钾协调,同时增施钾肥;也可选用配方肥,做到增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推荐腐熟农家肥每亩用量不低于1000 kg,或商品有机肥不少于300 kg,15-15-15 复合肥60~100 kg,硫酸钾10~20 kg;也可选用高钾薯类专用复合肥,用量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调整。需要注意种肥分离,避免烧种[3]。

五、田间管理

地膜覆盖栽培时,出苗期及时放苗引苗,防烧苗,保全苗。白膜覆盖易观察出苗、利于引苗;黑膜覆盖建议采用打孔播种技术,在膜上覆一层细土促进出苗,不需放苗、引苗。高温天气要及时放苗,以免烧苗,造成缺窝、断垄,影响产量。露地种植及时除草、中耕、培土,促进幼苗生长,遇干旱需浇水保苗。幼苗期发现生长缓慢、苗弱、迟迟不能封行的地块要适当追肥提苗,每亩施尿素5~10 kg。薯块膨大期可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根茎宝等叶面肥。植株长势过旺、徒长可进行化学调控,如喷施烯效唑。

六、病虫害防治

根据剑川县羊岑乡马铃薯产区病虫害发生特点,重点防控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兼顾预防黑胫病、黑痣病、疮痂病、环腐病等;虫害主要预防小地老虎、蚜虫、瓢虫、马铃薯块茎蛾等。s 践行“绿色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辅助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1、绿色防治

轮作倒茬,前作作物不能是茄科;选择抗病性较强品种,使用合格的脱毒种薯,重视种薯拌种处理技术的使用;利用黄板、杀虫灯等诱杀害虫;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使用性诱剂诱杀夜蛾等害虫,生长期加强病虫情监测。

2、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剑川县羊岑乡历年晚疫病发生较重,苗期至成熟收获期需重点预防,该病有“马铃薯癌症”之称,防治不当会造成严重减产。出苗后定期田间观察,出现中心病株要立即拔出并带出田间无害化销毁,并对中心病株周边重点消杀,种植地统一药剂防控。

生产上建议苗齐后20 天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等保护剂,避免晚疫病大爆发;出现中心病株后使用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687.5 g/L 悬浮剂(银发利)、烯酰吗啉等治疗剂,间隔7~10 天施药1 次,建议防治3~4次。防治时避开雨天、晴天中午,选择阴天或晴朗天的早晨或午后喷雾防治。选用高效植保器械,药剂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得随意增加用量与次数。

七、收获与贮藏

植株50%茎叶枯黄达到生理成熟即可收获。也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适当提早采收上市,争取更大经济效益。机械收获时,机收前5 天杀秧。为保证收获质量,应选择晴天采挖,让薯块在田间晾干表面水分后再捡拾。按照薯块大小进行商品分级、装箱装袋,注意挑出烂薯、破薯、绿薯。地膜覆盖地块收获后需将地膜捡出,交到地膜回收处,减少“白色污染”,做到清洁生产。短期不销售薯块在阴凉通风处堆放2~3 天,然后再入窖贮藏,贮藏前用硫磺或百菌清熏蒸消毒贮窖,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容量的2/3 以内。贮藏期需避光,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4℃左右,湿度不高于75%。

八、结语

马铃薯种植要结合当前气候条件、种植制度,选择优质马铃薯品种,并规范马铃薯栽培环境,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确保生产的马铃薯绿色生态安全。

猜你喜欢
薯块种薯可湿性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香葱疫病与霜霉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