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香炉的工艺美
——以唐宋明清为例

2022-02-13 09:3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香炉青花时期

方 静

景德镇市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000

1 焚香的由来

焚香据说是来自于古印度时期。印度是一个佛教国家,焚香主要是起源于佛祖说法的过程中的一种焚香驱臭味,由于是印度地区,属于热带。在寺庙之中,佛祖说法的时候,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之内。在这过程中,由于信徒都是需要打着赤脚进入[1]。进入寺庙中后炎热的气候让印度佛教信徒打着赤脚盘坐听佛祖讲法,味道是极其重的,脚气就弥漫在整个空间之中,为了消除脚产生的这种气味,因此焚香就产生了。因为在讲坛说法中,烧香能够除去空中弥漫的脚臭味,空气变成熏香味道。因为燃烧出来的香会产生烟雾,烟雾弥漫在空气之中,将脚产生的气味消除,使得整个说法传道的空间就能变得更加的空气清新[2]。由此,焚香在印度就开始流行出来,再历经辗转反折传到了我国。而我国再结合中原文化将焚香不断地延伸,无论是在家族祭祀,还是在道教、佛教以及后面的禅宗等各类宗教活动中,都有焚香的程序。而且将香做成了线香、檀香以及香粉等各种形式,而香炉燃烧的香主要是沉香。

而另一种说法香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完善至唐宋时期,经过现存的资料与图像发现唐宋时期的香炉数量繁多,众彩纷呈。由于宋明清时期香炉形制的变化对整个香炉文化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重点针对该时期的香炉进行研究。[3]

2 沉香的使用方法和益处

沉香粉的使用方法:(1)将香炉备妥,香炉内置八分满的香灰或梧桐粉。(2)使用香铲(或小汤匙),将香灰开一道细槽,其中宽度及深度依使用沉香粉的多少而定。(3)用香勺取适量的沉香粉,均匀放在香槽内。(4)用香铲将沉香粉填实后,用小喷灯点燃,若无小喷灯,可用防风打火机点(火焰向外延),同时将香炉稍微倾斜,可避免烫到手。(5)可选用较高级的沉香片,置几小片於香粉上,可减缓其燃烧速度,同时,其效果及味道会更好。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主治: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3 我国陶瓷香炉的发展

瓷香炉是焚香用具,式样较多。两汉时期有陶熏炉、博山炉;两晋时期有青瓷熏炉;宋代有鱼耳炉、鼓灯炉、乳灯炉、莲瓣炉、三足炉、高足炉等;元代山西地区盛行的是玻璃雕花炉;明代宣德青花海水纹双耳炉是瓷香炉中最大的瓷炉,造型仿自同期铜炉式样。明代晚期有一种龙泉青花瓷香炉[4]。炉的一面绘有纹饰,另一面写有信士弟子的祈祷语,是信徒奉献给庙宇的用具,清代时仍有此俗乾隆皇帝酷爱各种瓷器,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对陶瓷工艺的革新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历代生产的瓷香炉各有时代特征,汉代盛产熏炉,由托盘、水柱、炉身盖组成;宋代又以鼎式炉而著名,尤其是流行于汉唐时期的博山炉,式样很多,在江苏镇江东晋墓地出土的青花博山炉,里外均上釉,盖为山峰重叠,分三层,每层有五个山峰,腹为半球形,承注较矮,成承盘为平底。

江西永丰南朝墓出土的青花博山炉,平底托盘,上部呈莲花瓣形,花蕊上立一仙鹤,以上两物,实乃瓷香炉中的珍品仿铜釉描金角三足炉,釉色为仿铜色,通体有描金装饰,更增添了几分富贵气。[5]

3.1 唐宋朝香炉的工艺美

唐宋时期的陶瓷香炉主要采用仿生手法来进行创作。由于这一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封建统治更加的强烈,各个阶层对香炉的品味也有不同的取向。因此延伸出不同的仿生香炉风格,用于不同封建阶层的群体使用。这一时期唐宋的仿生香炉主要是仿制我们生活中所见的或者说所创造的动物,用动物形象来进行陶瓷香炉创作,比如采用龙头、凤头,以及乌龟、虎豹等形象进行创作,因为这些瑞兽形象具有很吉祥的意义。将各种瑞兽的形象与香炉相结合,能使香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另一层的人文精神表达,这就使得香炉具有多面的价值作用。首先是起到焚香的作用,能净化空间,使空间增加香味,也可以祛除湿气等作用。唐宋时期的瑞兽仿生香炉也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比如龙、凤等,具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义,以及繁衍生息的意义。

从宋朝开始,文人们就开始追求精致典雅的生活。他们除了喜欢在书房中吟诗作画之外,也喜欢在室内烧香,因此时常在书房内放置瓷质的香炉。两宋时期的陶瓷香炉在艺术价值上主要是体现在其外观上,这一时期的陶瓷,无论是香炉、茶具或者说酒壶,都是采用青色为主,以湖田影青为主,陶瓷也不例外,影青其素雅的釉色就需搭配精美的外观造型。因此两宋时期的陶瓷香炉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表现在造型艺术上。除了仿瑞兽等动物形象来作为炉身之外,还仿制植物,比如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葫芦、南瓜以及菊花等等瓜果花卉的外观形状来进行香炉创作。[6]而且将花卉瓜果的造型做到极致,极简的效果,这可以看出两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峰。在社会生活极度充沛的情况下,才有大量的时间在一个小小的香炉上花极大的精力去研制,这可以看得出封建宋朝奢靡的社会现象。也可以看得出宋朝制瓷工匠工艺的精湛和对香炉外观艺术的钻研精神,这体现了工匠的极致工匠精神。

3.2 明朝的香炉公艺美

明朝时期,香炉的样式不断多样化,不再像唐宋时期香炉主要以仿生等单调的造型样式为主。明清时期香炉不但有三足的,也有四足的,还有圈足的,而且装饰形式有雕刻工艺,也有以釉色为主的工艺,更有装饰绘画的工艺。因为明朝时期,青花瓷以及釉里红加上青花斗彩等装饰绘画工艺,在陶瓷中已经相当成熟,因此,这一时期的香炉工艺美主要体现在装饰绘画上,比如采用青花绘制以及青花釉里红相结合的绘制,再加上青花和斗彩相结合的装饰,所以这一时期绘画装饰艺术形成了香炉的主要装饰特点。另外,明朝时期的香炉由唐宋时期主要以贵族阶层使用而逐渐转变为普罗大众都能使用的器皿,因此香炉更加深入人心,它的装饰特点也从高雅转变为淳朴[7]。这是由于明朝知识分子观念的转变,因为他们觉得艺术应该服务于普罗大众,不分阶层都应该使用,明朝大统一更加重视普罗大众的思想情感,因此当时的香炉装饰更加的淳朴,接地气,更贴近民众,也使香炉的工艺之美变得更加多样化。

3.3 清朝的香炉工艺美

清朝香炉由于烧制时代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清朝顺治年间的瓷香炉依然延续着晚明时期的特点,香炉的形状为弧碗形,腹部较深。到了康熙时期,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香炉造型更为高雅。雍正年间,官窑的烧制技术达到巅峰,烧制出俊秀典雅风格的香炉。而乾隆时期的香炉则向着繁缛精雕的方向发展,虽然在工艺上比雍正时期更为精致,但其艺术意境远不及康熙、雍正时期的境界,此后的香炉更不及康、雍、乾三朝的巅峰时期。[8]

明清文人们将自己的追求融入到瓷香炉中,因此这些香炉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实用器,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心理与审美意识。

猜你喜欢
香炉青花时期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程家玉
青花
一个铜香炉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香炉的养鼻之道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