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兴紫砂的泥与工

2022-02-13 09:36俞志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制壶可塑性宜兴

俞志贤

2015年,在北京东正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顾景舟制“紫砂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以9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消息一出,引起人们的热议,将紫砂收藏这一算是比较小众的行为推到大众面前。成交价格过千万的紫砂壶不在少数,逾百万的更是屡见不鲜。过去对此不甚了解的人们才恍然,本以为只是用来喝茶的紫砂壶早已是收藏界的宠儿,备受收藏家的追捧,不断刷新着成交的价格。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在接受访问的时候也说,紫砂壶的材质和工艺是它在艺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原因。那么以下,我们就从这两个个性化的特征入手,看看紫砂壶艺独特的艺术价值所在。

一、材质

紫砂壶的材质是紫砂泥,自古便有“人间珠玉何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美誉。紫砂泥之珍贵大概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资源有限。虽然紫砂矿在我国并非稀有,据研究,辽宁、湖南、安徽等地也有紫砂矿,但是论泥质,可自然炼之能做壶的紫砂矿寥寥,基本只藏于宜兴丁蜀镇的地下。且这种矿藏是大自然赋予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越用越少,所以近些年来出于对紫砂泥的保护,宜兴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对其进行强制保护,私人不可挖采。因为越来越少,所以更是越发珍贵。其次,天然的优越性。紫砂泥天然的优越性可以分为三点,即优越的实用性、超强的可塑性、颜色的多样性。其一,优越的实用性。紫砂是一种成分特殊的黏土矿,自身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紫砂由石英、高岭土、赤铁矿、云母等多种矿物构成,经1100摄氏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在600倍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的双重气孔,使之具有既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能吸收茶汁,沸水入空壶也有茶香;透气性能好,越宿不馊;便于清洗,日久不用,开水泡烫无异味;冷热急变适应性强,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砂质传热缓慢,提抚握拿均不烫手等优越的实用性[1]。陶瓷工艺工程师与食品工程工程师在对近百种材质的茶具为期三个月的对比实验中证实,紫砂材质力压群雄成为最理想的茶具材质。其二,超强的可塑性。紫砂壶造型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另外紫砂制品种类多样,紫砂瓶、紫砂茶宠、紫砂雕塑等,这些造型与种类的丰富正是因为紫砂泥超强的可塑性与延展性,可以在紫砂匠人的手中肆意幻化。其三,颜色的多样性。紫砂泥带着天然的色彩,所以有“五色土”之美誉。且这些自带颜色的紫砂泥通过自身自然的融合与人文的调和又可以生发出其他的颜色。也正因为紫砂泥的这种天资多彩,有了泥绘、绞泥这样的装饰技法,丰富了紫砂的创作空间,提高了紫砂的欣赏性、工艺性与艺术性。

二、工艺

常有初涉紫砂的外地友人问我关于紫砂壶的工艺问题,从他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对于他们来说,对紫砂壶的工艺这方面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人误以为紫砂壶的成型如同景德镇陶瓷的手拉坯式,事实非但如此,更是大相径庭。2006年,国务院颁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传统紫砂制壶工艺成为首批上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国家对这门工艺传统性与独特性的认可。说到传统,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套成熟完整的制壶技法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经由当时的紫砂巨匠时大彬整理、研创、完善成为标准的制壶体系,代代流传至今。说到独特,一把壶制作需要近百个步骤与上百件工具,不同的器型有不同的成型方式,比如圆器的拍打成型、方器的镶接成型等,这样的技艺是举世无双的存在,所以也被直接冠成“宜兴紫砂制壶技艺”。在完成了设计、练泥,直接进入制壶工作的前提下,一把壶坯的成型少则也要三四日,若后期还需要紫砂陶刻、紫砂泥绘这样的装饰,需要一周左右的自然风干时间后再进行装饰的创作,然后再进窑烧制,烧制还要分为一烧、二烧,这不同的烧制还会产生不同的壶色。所以,从设计、炼泥、成型、装饰到烧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长时间的过程,不仅需要纯熟的工艺保证这把壶在这么多步骤下的步步为营,还需要耐心的加持,等待这把壶历经少则十天半个月的再相见。

三、总结

紫砂泥,在宜兴,且少而珍贵;制壶工艺,在宜兴,且繁而复杂。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区域限制、传承难度,使得宜兴这门工艺有了其他地方无法超越的不可复制性,在这样个性与共性化的多维度、多层面的艺术属性的交织中,紫砂壶艺成就了它独特而丰厚的艺术性,在世界陶瓷史上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制壶可塑性宜兴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宜兴釉陶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刺五加苷E对穹窿-海马伞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