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两点认识

2022-02-15 01:07熊继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临床人才

〔摘要〕 中医药事业正逢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发展振兴中医药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笔者对此提出两点认识:第一,发展振兴中医药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要遵循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将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第二,发展振兴中医药重点在于临床,中医药的根本职责是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中医师要有治愈疾病、帮病人解除病痛的真功夫。

〔关键词〕 中医药振兴;中医药发展;医学教育;临床;人才;熊继柏

〔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2.02.001

Two views on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ONG Jibo1,2

(1.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2. Inheritance Studio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Xiong Jibo, Changsha, Hunan 410007,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t the right time and at the right place, developing and revitalizing TCM is top priority at presen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wo points of understanding to this. First, developing and revitalizing TCM lies in talented people. Talent cultivation should follow the growth law of TCM talents, we should combine the modern educ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econd, developing and revitalizing TCM focuses on clinical practice.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TCM clinical practice is to prevent and treat diseases for the masses. TCM doctors should have the real skills to cure diseases and relieve patients' pain.

〔Keywords〕 revitalizing TCM; developing TCM; medical education; clinic; talent; Xiong Jibo

中醫药事业正逢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工作。习总书记做了一系列关于中医药事业的指示,不仅高度评价了中医药的地位和价值,而且明确指出了中医药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1]“三好”指示,明确指出了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发展振兴中医药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笔者作为中医界的老兵,对发展振兴中医药,谈两点认识。

1 中医药振兴发展关键在于人才

发展振兴中医药,培养中医药人才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规定:“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要以中医药内容为主”,并且“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要以“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

1.1  关于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即院校教育,包括本科、专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应当重视两点:(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当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应当明确教师队伍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学,不要偏离主题。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师资很重要。应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教好书,应该从各个方面帮助教师提高水平。例如,科技期刊对于教师的论文,应当优先录用和发表,而且应当侧重于中医药专业学术的研究。(2)重视院校教育中的三个重点,遵循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一是医德教育,要培养有道德的人才;二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经典理论知识的学习;三是要强化临床培训。临床实践知识的培训,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临床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好、技术水平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会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就会给予信任。

1.2  关于传统教育

关于传统教育,也要注重两点。(1)注重师资的选择。带教老师的资质,要严格审查把关,一定要选择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对学生而言,一定要专业思想牢固。“师”与“生”都必须立足专业,都必须重视临床,扎实临床,切莫弄虚作假,防止形式主义及虚假主义的泛滥。师徒一定要建立责任制,老师要有目标地教导弟子提高其知识水平;弟子要认真跟师学习,切勿懒惰,要让自己学有所得,实现知识水平和临床能力的双重提高。(2)要着力加强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其中,临床经验尤为重要,建议科技期刊侧重名医经验论文的录用和发表。20世纪60年代,笔者在农村当医生就连续多年订阅了《新中医》杂志,杂志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医案”论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岳美中医案”“蒲辅周医案”。岳美中先生的医案写得尤其好,理法方药俱备,逻辑思维清晰,辨证处方准确,这对于提高基层医生、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十分有益。

2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点在于临床

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医中药在中国几千年以来,其根本职责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中医药的威信也建立在它能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础之上,《灵枢·师传》曰:“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3];《伤寒杂病论·伤寒卒病论集》[4]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脉经·序》又云:“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这些都说明中医药的职责就是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不能忽视临床,如果脱离临床坐而论道,必然虚多实少。例如,2019年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面对新冠肺炎,只谈理论肯定不行,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救治好病人,这恰恰说明“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因此,要特别重视临床实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只有整个中医队伍的临床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度才能随之提高,中医的生命力就必然旺盛。近年来,中医自身的优势被淡化、被西化。当然,中医师学习西医是正确的,但更应该中西医并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5]西医学和中医学各有优势和特点,笔者在湖南省抢救“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实践证明,没有西医的抢救,许多危重病人就得不到救治;没有中医的参与,危重病人就会更多,抢救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应当互相尊重,贯彻好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中医学的优势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有五千年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三是有奥妙灵活的辨证施治法则,这三条是中医的核心优势。中医学的理论源自实践,科技期刊在选登中医药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论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去伪存真。《黄帝内经》曾先后两次强调,如《素问·举痛论》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6]77,《素问·气交变大论》又说:“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6]144,一再强调中医理论来自实践,中医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要认识到,临床本领才是中医药的真功夫。讲理论、写论文,关键是为病人解决病痛的实际问题。例如,治疗高热不退的病人,能否使其退热;治疗昏迷不醒的病人,能否使其苏醒;治疗抽搐不止的病人,能否息风止痉。这些无不考验着一位中医师的临床真功夫。要大力提倡学习真功夫,练就真本领,真正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下例举验案两则,以说明中医的真功夫:

验案1 痉挛性斜颈11年不愈案

吴某,女,29岁,湖南涟源人。初诊:2014年12月7日。患者自诉从2003年初开始,无任何诱因突然出现斜颈、疼痛,开始以为是睡觉落枕,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针灸治疗后,斜颈疼痛病势未减,反而日渐加重,颈部强直疼痛,头颈部逐渐向左歪斜,数月之后,头面左侧已贴近左肩,头颈根本无法转动,并且出现颈部及左肩背部疼痛并时作痉挛,吞咽十分困难,达11年之久。近4年,医院给予注射肉毒素,每3个月注射1次,症状依然未见缓解,病人头颈部痉挛疼痛难忍。可让她更难受的是不敢外出,害怕见人,因为她头部歪斜,几乎贴着左肩,人们见到她无不惊异,甚至嘲笑。所以,她的心情抑郁烦躁,特别自卑,整日以泪洗面,不敢出门。首诊时,病人左颈僵硬,头颈不能转侧活动。以手触摸患者左侧颈部的肌肉像绳索一般的僵硬,没有弹性,而且有明显的压痛,拒按,稍一用力患者就疼痛呼叫,颈部连及左肩背部疼痛。舌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根据病人的病症特点,判断为筋膜拘挛性的疾病,属于中医学“痉病”范畴。痉病筋膜拘挛,治当通经活络。因为其舌质不紫,没有明显的瘀象,所以不用活血的药物,以搜风解痉通络为法,方用黄芪虫藤饮合葛根姜黄散。处方:黄芪40 g,僵蚕30 g,全蝎5 g,蜈蚣1条(去头足),鸡血藤10 g,海风藤10 g,钩藤20 g,葛根40 g,片姜黄15 g,威灵仙15 g,甘草6 g。30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5年1月9日。病人自诉服药后痉挛性疼痛明显减轻,认为中药治疗比注射肉毒素的效果好,提升了康复的信心,也坚定了治疗的决心。效不更方,再投黄芪虫藤饮合葛根姜黄散,原方再进30剂。

病人前后就诊7次,都以黄芪虫藤饮合葛根姜黄散为主方治疗,共服药200余剂,坚持治疗了半年,斜颈渐渐复正,掣痛完全控制,头颈部完全恢复正常,并于半年后前来门诊报喜。

验案2 恶热、自汗,冬季亦着单衣而摇扇案

刘某,女,56岁,湖南长沙人。初诊:2018年11月29日。患者诉一身潮热,自汗不止,虽天气寒冷亦身着单衣,手摇纸扇,病已10年,症状逐年加重。夏天不得不时以冷水浴身以求缓解潮热,但测量体温正常。就诊时,众多病人见其状,皆惊愕。伴见心慌心烦,大便较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略数。医院多次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不明确,考虑内分泌失调所致。根据病人的病症特点,中医辨证属真阴亏损,虚阳外越。治疗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用三甲复脉汤加龙骨。处方:炙甘草10 g,生地黄20 g,白芍10 g,火麻仁10 g,麦冬20 g,龟甲30 g,鳖甲30 g,生牡蛎30 g,煅龙骨30 g,阿胶15 g,20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8年12月20日。患者自诉服药至第17剂后有显效,现诸症皆有改善,潮热、自汗已减轻,已能身着羊毛衫和外套。但近日口鼻干燥,时有鼻衄,大便干,舌上已有少许薄黄苔,脉细。选方:三甲复脉汤,加牡丹皮、栀子炭、白茅根、知母。处方:生地黄30 g,麦冬30 g,白芍10 g,酸枣仁20 g,阿胶10 g,龟板20 g,鳖甲30 g,煅牡蛎20 g,牡丹皮10 g,栀子炭10 g,白茅根15 g,知母10 g,30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9年1月24日。患者诸症已愈,已能正常穿着棉衣,舌苔薄黄,脉细,要求服药巩固,原方再进15剂。

3 结语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因此,要发展振兴中医药,关键要培养人才,重点要抓住临床。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不断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技术水平,必须重视并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中医药振兴发展,必然更加辉煌。

本文根据国医大师熊继柏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辑出版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上的大会发言,经学术继承人谭超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文[EB/OL].(2016-12-26)[2020-10-10].http://fj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3-24/2249.html.

[3] 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4]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卒病论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5] 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6] 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临床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