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寻找“失宠”的自我

2022-02-16 01:17周利群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养狗共情小狗

周利群

个案跟进:

解决深层问题,修复亲子关系

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不一样的学生,有些学生需要通过家访进行心理跟进与辅导。本案例是农村留守学生的厌学个案,班主任通过家访走进家庭,助学生一臂之力。

贾婷婷(化名),女,13岁,初一开学不到10天就不来学校了,我打电话给婷婷妈妈问情况,真相是婷婷要求父母为她买狗养,并以不来上学作为要挟。婷婷妈在广东,希望我这个班主任能以家访的方式与她面谈,做做思想工作,劝劝她。

我见到过太多突然不来上学的学生,有的怎么劝都劝不回校园,有的甚至连家门都不出了,我得好好地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一次家访式心理辅导。

一、询问监护人,了解基本情况

我从婷婷奶奶那儿了解到,婷婷五年级之前跟着爸妈在广东读书,之后回到老家跟奶奶一起生活,还算乖巧懂事,也很懂礼貌,很会做家务,就是性子倔,为了养狗,与她妈闹了好多次,怎么劝都不听。

知道基本情况后,我推开婷婷的房门,很热情地向她打招呼,她坐在床沿,手里抱着一只玩具狗,腼腆地向我问好。

二、共情家访学生,了解成长创伤

“你喜欢这只玩具狗?它是你的朋友吗?”我见机行事找话题。

“嗯!”婷婷只点头,不说话,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下来。

“你遇到什么事情了吗?说出来或许我可以帮你呢。”我递上纸巾给她擦眼泪,真诚地看着她。

婷婷与我对视了一会儿,又沉默了一会儿,在我多次鼓励下,才开口说话。原来她小时候在广东读书,寒暑假回老家,老家没有同龄人与她玩儿,邻居家养了一只狗,她就与狗一起玩儿,从此喜欢上小狗。9岁那年暑假的一个傍晚,她在老家收养了一只受了伤的怀孕母狗,母狗生下了4只小狗,一个月后,狗主人找过来,作为回报留下一只小狗给她。年底,父母在没有经过她同意的情况下,将小狗杀了,还让她吃狗肉,婷婷为此难过了好久。六年级时,婷婷回老家读书了,她用攒下的零花钱买回一只小土狗,养了大半年,但是这条狗咬伤了3岁的弟弟,爸妈强行将它送走了。婷婷觉得父母爱弟弟不爱她了,为此,她大哭大闹,甚至用不去上学来反抗,爸妈只好答应,说等寻到温顺的狗再养。可大半年过去了,父母还是没有买狗,于是两天前她打电话给父母,说是对他们死心了,再也不去学校了。

“我经常会梦见那只被父母吃掉的小狗,窗外只要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就好像是它回来了;还有那只被送走的狗狗,其实它并不凶,是弟弟太顽皮才被咬的,父母太偏爱弟弟了。”婷婷难过地说。

我非常理解婷婷的心情和要求。中小学生的创伤事件不一定就是失去父母、发生车祸等重大事件,有时候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父母没有及时回应,或一次“小小的”拒绝,也可能会导致强烈的创伤体验,而这些创伤体验在孩子们幼小时是没有办法说出来的,直到青春期,遇到类似的情形,就会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婷婷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即便在广东读书的那几年,父母也是早出晚归,陪伴很少,与留守儿童无异,婷婷一直处在“失宠”状态,弟弟的出生让她更加边缘化,如果父母继续忽视下去,婷婷“争宠”失败,可能会重度抑郁、变成闭门不出的那类孩子。

三、寻求父母支持,修复亲子关系

意识到孩子还有期待,事情还有转机,我立即打电话给婷婷妈妈:“婷婷不去上学,您一定很着急,也很无奈吧?”

婷婷妈听到我“共情”的话语,大倒苦水:“老师,您这话戳到我的心窝子了。我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外打工,女儿小的时候跟着我们在广东是很乖的,因为又生了一個,负担重了,只能让女儿回老家跟奶奶生活了。她奶奶快70了,身体也不太好,照顾她已经很辛苦了,再养一条狗,岂不是更加增添老人家的负担?之前也养过几条狗,因为伤人,所以处理掉了,我这个女儿也太不懂事了,只想着自己,也不考虑家里实际情况……”

我静静地听着婷婷妈的倾诉,待她情绪有所缓和之后才回应:“婷婷妈,这些年你们夫妻在外打拼不容易,为你们夫妻同心、勤俭持家点赞。通过我的了解,婷婷不上学的表面原因是为了养狗,实际原因是为了与弟弟‘争宠。她很孤独,尤其是弟弟出生后她跟着奶奶住在老家的这两年,狗是她在家唯一的玩伴,甚至代替了你们的陪伴。而且她刚刚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变强,渴望得到尊重,容易情绪化,况且她还有过两次养狗被你们吃掉和送掉的创伤经历。为了让她平稳度过这一个关键时期,建议你们不仅要支持她养狗,而且要爱屋及乌,每天打电话与孩子交流养狗的事情,多肯定她的行为,这样才能慢慢走进她的心里。但是,答应养狗不是你们母女斗争的妥协,而是你母爱流动的开始。”

婷婷妈听了我对婷婷养狗的心理分析之后,电话中向婷婷道歉,并答应买狗。

四、重返校园,重塑自我

接下来,我与婷婷一起探讨了如何养狗的问题,她主动提出科学养狗,认真上学,绝不耽误学习,她还请奶奶做监督,请我做见证,如果没做到就让奶奶告诉我。临走时,她露出笑容,“谢谢老师!”我也笑着说:“狗这事翻篇了,也请你看见父母对你的付出,父母是爱你的!”

因为有了新的依恋和寄托,也得到了父母确定的爱,第二天婷婷就重返了校园,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安排一个性格开朗人缘好的女孩与她做同桌。在之后的两个礼拜中,我基本上每天都明里暗里给她积极关注,在我的鼓励下,她当上了英语科代表,还交了好几个朋友,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她还经常与父母打视频电话,愉快地谈“狗”,有时候她也会找我谈“狗”……看着她点点滴滴的变化,我知道她已经找回了“失宠”的自我。

案例反思:

对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会特别困难,因为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会很愧疚很着急;照顾孩子的留守老人年纪大了,力量不够,会有很多负面思想;而留守孩子正处在负性事件中会很敏感很脆弱……因此,家访时要对父母、老人、孩子三方同时进行安抚,特别要注意方法和步骤,我的经验是:

一、对于留守学生的家访,先不着急找孩子聊,要先找父母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再从老人那里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此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与家长造成对立局面。与家长良好沟通,需要做到: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学生的问题;了解家长当前的生存状况和情绪;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共情家长,对家长做心理帮扶;共同商议帮助孩子的方法:孩子的问题孩子改,家长的问题家长改。

二、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尽管前面已经在父母和老人处知道了家访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还是要听听家访学生自己怎么看待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让他说出当前遇到的负性事件,帮助他宣泄负面情绪。

三、在与三方进行交谈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将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再次与父母交谈。此时注意要先安抚父母的情绪,再真诚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帮助家访学生获得父母的支持,修复亲子关系。

猜你喜欢
养狗共情小狗
养猫还是养狗,这是个问题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养狗的好处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养狗》
小狗
小狗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