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以广州北部山区科普阅读推广工作为例

2022-02-17 16:08邓妙娴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6期
关键词:广州科普图书馆

邓妙娴

(广州南方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970)

1 引言

科普阅读推广作为人类知识传递和技能传承的一种基本工作方式,为人类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提升起着基础保障性作用。是否重视科普阅读推广成为了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例如,美国通过颁布教育进步评价阅读框架指南,要求4—12年级的青少年阅读科普读物的比重要占所有课外读物的50%—70%[1];德国通过学校组织线下阅读活动与网站线上答题的立体方式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阅读推广工作[2]。在国内,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门成立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从2018年开始,每年推荐30种科普读物,并举行科普阅读推广案例征集活动[3]。目前图书情报学术界对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普读物选择方面:要注意图书的疗愈性[4]以及科普书目分类体系的建立[5],以提升读者创新意识为目标来开展科普阅读推广[6];二是科普数字阅读方面:要注重沉浸式体验感[7]、基于年龄分级的能力鉴定[8]以及APP建设[9];三是科普服务模式方面:要立足于激发公众主动积极参与的意愿[10],建立科学素养培育机制[11],打造可以面对突发公共事件[12]的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13]、金陵图书馆[14]、宜昌市图书馆[15]、无锡市图书馆[16]、如皋市少年儿童图书馆[17]、济南市图书馆[18]、东莞松山湖图书馆[19]走在了公共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实践的前列;高校图书馆的科普阅读推广目前则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20-21],全国仅12家高校图书馆设立了科普教育基地[22]。这个数据与全国2 663家高校图书馆的数据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高校图书馆日常业务中严重缺失科普阅读推广工作。

202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比例到2025年要超过15%,到2035年要达到25%……全社会有能力的机构单位、社会团体等都要积极加入到科普工作中[23]。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因为高校属性集中了大量的科技工作者,另一方面因为图书馆属性累积了大量的阅读资源,所以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是时代发展赋予其的历史使命,是自身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驱动力,是国家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力量。而从信息生态视角来看,科普阅读推广过程是一个由科普阅读推广主体(科普阅读推广者与科普阅读推广对象)、科普阅读推广本体(科普知识)、科普阅读推广环境(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环境与地方区域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24]。科普阅读推广主体之间存在着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科普阅读推广本体是联系科普阅读推广主体与科普阅读推广环境之间的桥梁;科普阅读推广环境是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开展必须依靠的基础条件。三者之间共同组成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本文引入信息生态学相关理论来解读广州北部山区整个科普阅读推广工作,以本项目团队扎根广州北部山区开展科普阅读推广10年经验为例,通过将科普阅读推广与信息生态理论相融合,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优势,探讨科普阅读推广中的服务效能问题。

2 研究内容

从信息生态的角度来看,科普阅读推广工作要运行起来,其实就是科普阅读推广主体、科普阅读推广本体、科普阅读推广环境三元素之间的协调过程,最终形成专属于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框架,以提升科普阅读推广精准力度。将信息生态理论引入到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工作中,可以利用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去分析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运行机制,利用信息生态链理论去分析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链式关系,利用信息生态位理论去分析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调整优化。

2.1 从信息生态系统角度研究运行机制

良好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对于整个科普阅读推广工作具有协调促进作用。本项目团队2013年7月向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申报成立了广州地区第一家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高校科协”)[25],意在通过科学技术协会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金、人才与物资,获得政府资金与项目支持,面向广州北部山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服务。通过高校科协,本项目团队在广州北部山区农村以科普阅读推广为工作中心,以五丰村为试验点,辐射城康村、帝田村、新开村、大夫田村、官庄村等广州北部山区贫困农村,开展了多项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摸索出一条基于高校科协运行机制开展地方高校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道路。将高校科协作为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运行机制,就是从信息生态系统角度,将图书馆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科普阅读推广本体)与服务需求方(科普阅读推广主体)在服务环境(科普阅读推广环境)中进行对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协会平台整合人才资源、打通企业渠道、拓宽经费来源、引进政府指导,让高校、企业、农村、政府四方联合起来,共同落实科普阅读推广工作。

2.2 从信息生态链角度研究运行模式

根据信息生态链理论,在科普阅读推广服务中,各个要素之间在信息流转过程中具有链式依存关系[26]。如何让这种链式依存关系更加稳定长远,建立能作用于区域拉动发展的科普阅读知识共享与技术应用模式是关键。本项目团队自2011年开始,在广州北部山区开展科普阅读推广工作,在充分调研当地农民需求的基础上,陆陆续续用8年时间打造了“高校—企业—农村”的地方区域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平台[27]:(1)与仲恺农业学院合作,开发了具有“农民文化技术网络学校”性质的广州农村科普之窗与南方花卉种植平台;(2)与本单位数字图书馆结合,搭建了面向广州北部山区科普阅读服务的“移动图书馆”;(3)与从化图书馆联合,建设“科普屋”;(4)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系,推进各类科普阅读推广报告会、沙龙、讲座等活动的举办。通过整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资源,“高校—企业—农村”地方区域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平台让科普阅读推广服务中的科普阅读知识资源流转更加顺畅,实现了科普阅读知识资源的共享,促进了科普阅读推广本体、科普阅读推广主体、科普阅读推广环境三要素之间链式依存关系的稳定性与长远性。

2.3 从信息生态位角度研究运行方式

利用信息生态位理论中面向生态均衡而调整优化生态系统要素的概念,研究在科普阅读推广服务中固定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结构或功能相对明确的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科普阅读推广对象的接受、反馈情况,调整优化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内容与形式。本项目团队在广州北部山区农村开展科普阅读推广10年来,以解决农村人口实际困难为目标,基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工作[28]:(1)信息素养提升服务。通过“农民文化技术网络学校”“移动图书馆”软件终端和移动学习平板硬件终端,培训农村人口自主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文化等的信息素养能力;通过举行科技知识讲座、培训以及设立现场“农村儿童学习辅导中心”,拓宽农村人口的知识技能与知识面。(2)科普阅读资讯推送服务。通过微信端“科普信息便民服务平台”,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相关需求,主动推送与农业政策、生产知识、技术革新、市场变化等相关的科普知识。(3)科普阅读辅导服务。通过举行现场互动交流活动,对接院校、企业、协会农业科技人才以及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专家,举行有关电子商务、农业种植、农产品展销、慢性病防治、运动健康等的科普阅读推广报告会、沙龙、讲座。(4)科普基地参观服务。通过组织参观科普基地、科技馆等,拓宽农村人口眼界。通过以上立体多维化的科普阅读推广方式,优化科普阅读推广服务运行方式,让农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科普阅读推广的效果。

3 项目实施过程

本项目团队从2011年开始,扎根广州北部山区欠发达地区开展科普阅读推广工作。近10年,依托地方高校信息资源优势,基于高校科协运行机制,通过地方区域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平台运行模式,面向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逐步探索出适合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方式。

3.1 以“阅读”为核心,搭建全方位资源利用渠道

(1)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成功建设了农民文化技术网络学校——“广州农村科普之窗”网站1个。网站包含南方花卉种植平台、电脑学习园地、电子报纸、科技科普阅读推广等栏目。网站于2016年10月中旬上线,7×24小时为广州北部山区农村村民提供各种农业专业知识视频数据库的点播服务,受众人数达到3 000人,上线当年的10月20日至12月19日点击率就达到10 216人次。

(2)配合移动终端的使用,打造“移动图书馆”1个[29]。为广州北部山区农村村民及青少年提供全年7×24小时的图书、报纸、视频、公开课等各种数字化图书资料,受众人数超过1万人。

(3)设置了“农村儿童学习辅导中心”1个。在广州北部山区农村的五丰村、城康村、帝田村、新开村、大夫田村5个村开展了“云”上建图书馆、送书下乡、绘本阅读讲座、科普知识讲座等36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在暑假期间根据农村儿童年龄与年级的差异,连续7天每天安排不同课程,开设自然科学、计算机基础、语数外、音体美等科学文化知识辅导课;慰问探访村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互动游戏、艺术实践、科学小实验等活动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建立了与农村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渠道。

(4)结合微信公众号推出了1个“科普信息便民服务手机平台”。该平台于2018年10月中旬上线,主动推送与农业政策、生产知识、技术革新、市场变化等相关的科普知识。受众人数达到3 000人,2019年点击率达到210 036人次。

3.2 以“推广”为手段,构建立体化资源宣传平台

(1)科普宣传画廊:在五丰村原有宣传栏的基础上修建了1个科普宣传画廊,面积为5m2。2016—2020年,每年更新6期,每期8张,每期推荐科普类图书8种。

(2)科普阅读室:在五丰村村委办公楼二楼设立了1个固定的科普阅读室——“科普屋”,面积为6m2。每个月开放8天。起始配备了科普图书3 000册,每年新增1 000册;并为其订阅了《广州日报》《南方农村报》《参考消息》3种报纸。

(3)科普活动:邀请院校、企业、协会农业科技人才以及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专家,在科普屋内举行有关电子商务、农业种植、农产品展销、慢性病防治、运动健康等的科普阅读推广报告会、沙龙、讲座,如“电子商务知识普及科普教学”“‘云’阅读知识讲座”“地方区域信息服务科技知识讲座”“盛夏安全小知识”“防电信、网络诈骗”“安全用电小知识”“‘云计算’知识”“农村儿童健康小知识讲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

(4)科普手册:针对广州北部山区农村村民以及青少年的需求,印制宣传“云”阅读与移动图书馆技术的科普阅读推广手册,以色彩鲜艳的绘图和通俗直观的文字来解读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科普知识。

4 案例分析

4.1 打造了具有造血功能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生态链

通过建立高校科协科普阅读推广服务运行机制,打造了“高校—企业—农村”地方区域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在整合社会资金、人才与物资的基础上,基于开展文化知识培训提升科普阅读推广对象面向经济收益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电子商务科普培训),推送相关科普知识增加科普阅读推广对象扩大经济收益的信息来源;同时一边从政府获得项目与资金的支持,一边通过吸引当地农业企业加入,为科普阅读推广对象提供科普知识与技术的现场体验渠道。最终形成了融合文化知识培训、科普资讯服务、企业技术帮扶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生态链,增加了科普阅读推广对象直接的经济收益。如:2012年开始围绕紫心红薯与蜂蜜在五丰村开展相关科普知识的阅读培训活动,为当地村民推送相关科普知识,教会村民使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紫心红薯与蜂蜜,并将蜂蜜这个五丰村特色农产品与谭氏蜂蜜园、海天集团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产品对接。

4.2 优化了具有知识驱动力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生态系统

以五丰村为试验点,辐射广州北部山区城康村、大夫田村、新开村、帝田村、官庄村,本项目团队开展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将轻松活泼的学习参观、互动交流与严谨严肃的技能比赛、培训讲座进行穿插,通过多样化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在提高科普阅读推广对象眼界的同时提升其信息素养。例如:2017年阿里巴巴公司在广州周边农村部署农村淘宝站项目,因为五丰村村民早在2012年就在本项目团队的指导下接受电子商务知识科普阅读培训,从2013年起就已经通过电子商务出售自家生产的紫心红薯与蜂蜜,具有一定基础的电子商务信息素养,所以五丰村成为了广州北部山区农村落地农村淘宝站项目最快的村,五丰村也被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评为“电子商务科普示范村”。

4.3 营造了具有辐射效果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生态环境

自2013年本项目团队带头成立了广州地区第一家高校科协以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夏职业技术学院等纷纷效仿成立了高校科协,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也在2016年成立。基于高校科协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运行机制,将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资源与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线上教学服务、远程培训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融合,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营造了具有辐射效果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生态环境。

5 思考及启示

真正的科普阅读推广需要从精神文明层面让科普阅读推广对象可以励志并按照目标笃行,用阅读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去帮助科普阅读推广对象实现文化自信。从信息生态视角来说,阅读所具有的这种力量也是整个科普阅读推广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总结这些年的科普阅读推广工作,本项目团队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与同行交流。

(1)从科普阅读推广主体来说,深入调研科普阅读推广对象所需是科普阅读推广工作开展的前提。科普阅读推广者向科普阅读推广对象提供的帮助,是科普阅读推广者主观认为科普阅读推广对象应该需要的服务,科普阅读推广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如何让这些服务能真正帮到科普阅读推广对象,是科普阅读推广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精准识别科普阅读推广对象的需求,是科普阅读推广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科普阅读推广的保障。本项目团队从2011年开始在广州北部山区开展科普阅读推广工作,2012年6月16日才第一次在五丰村举行具体的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在这之前,九进五丰村:与村委干部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当地特色及经济收入,商讨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科普阅读推广活动最容易让村民接受;探访村民家,查看村民的实际情况,交流培训想法;与村民聊天,询问他们日常娱乐活动的开展情况;设计《五丰村科普阅读推广对象调查表》,对阅读推广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紫心红薯)开展电子商务知识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内容,将科普阅读推广嵌入到微博营销、移动图书馆使用等各类比赛活动中,通过形式活泼的活动和重在参与的比赛,提高村民及青少年接受科普阅读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科普阅读推广效果。

(2)从科普阅读推广本体来说,因地制宜地调整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方式是提升科普阅读推广效果的核心。科普阅读推广者向科普阅读推广对象提供科普阅读信息,是一种信息自上向下的流转。就这一信息流转而言,绝大部分是科普阅读推广者带有“强制式”地向科普阅读推广对象提供服务。如何让这些服务获得科普阅读推广对象的认可和接受,因地制宜地调整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方式,是科普阅读推广者在科普阅读推广工作中需要无时无刻进行的工作。本项目团队在广州北部山区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时,发现当地群众最大的需求就是卖掉自己的农产品。所以一方面对其大力推行电子商务知识、种植技术知识的科普阅读服务以及推送相关科普知识等传统的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另一方面也通过联系当地龙头农业企业与之进行产品对接、组织村民去科普基地参观等能实际解决农民现实问题的活动,让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方式不仅限于阅读交流与知识普及,而是调整增加了符合村民实际需求的活动方式。

(3)从科普阅读推广环境来说,研究服务机制与模式可以让科普阅读推广工作事半功倍。汇集多方力量、筹集多方资金、整合多方资源,探索让科普阅读推广者、科普阅读推广对象、资助方等多方都可以共赢的渠道,可以让科普阅读推广工作事半功倍。本项目团队这些年在广州北部山区农村开展科普阅读推广,为得到政府资金支持而成立的高校科协以及为整合社会资源推出的“高校—企业—农村”地方区域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就是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机制与模式的一种尝试。

6 结语

近几年,在“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号召下,科普阅读推广工作越来越针对地方区域环境和实际用户需求,鼓励因地制宜地运用符合当地民众生活习惯的阅读方法和推广手段来推进对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本文以本项目团队扎根广州北部山区开展科普阅读推广近10年经验为例,通过将科普阅读推广与信息生态理论相融合,从理论层面上总结了提升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效能的方法,同时也在应用层面上为同样致力于科普阅读推广工作的图书馆提供了一些实用策略。

猜你喜欢
广州科普图书馆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科普达人养成记
图书馆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