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效果探究

2022-02-17 18:55侯日莹
新闻传播 2022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信息

侯日莹 杨 晶

[1吉林开放大学 长春 130022 2中共长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吉林 130000]

在积极践行中共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中,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文化传播的方式多样多变,新媒体的推陈出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容易和便捷,意识形态在网络上传播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发挥有利优势,增加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深远影响,成为目前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亲民性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较传统媒体比较而言,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缺少专业媒体机构的把关参与,信息难以操控、真实性难以辨别,获取信息者需根据自己的文化素养识别内容的质量和真伪。网络媒体是一个可以自由发布信息的平台,网民随意发布的信息致使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且监管控制的难度较大,难免消极信息会充斥网络,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炒作、炫富、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行为。新媒体被一些人作为娱乐消遣的途径,资本市场为了追求更多利益,低俗、炫富及色情的信息充斥其间,在传播中加入了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内容,使人容易迷失自我,丧失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信仰和追求。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开放性与匿名性等特点,辱骂、诋毁、造谣、窥探等网络暴力屡见不鲜。西方反华势力妄图诋毁近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分裂势力散布谣言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新媒体信息中关于西方价值观的信息量在急剧增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渗透侵略,宣传反动口号及煽动性言论,恶意诋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立场不坚定的网民易受影响和煽动,严重损害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损民族凝聚力。一些素质低、无道德底线的网红通过新媒体的途径出现在公众视野,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争相模仿网红的行为,导致年轻人的价值观出现错位和偏差。众多因素导致新媒体的乱象发生。因此,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既要注重及时剔除错误网络文化的不利影响,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力和影响力。

二、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

通过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对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注入中国网络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具有时代意义。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根基的巩固作用

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和价值理想的高度眷注和关怀,对自身和社会有重大作用。一个社会没有共同信仰就无法存在,信仰能够凝聚力量、激发行动、实现目标、形成共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是科学的价值观,为全社会树立了价值导向和先进典范,得到了广泛社会民众的认同,成为一种价值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根基的巩固离不开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的网络空间在世界上最为庞大,必须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基础、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等领域在新媒体传播中已经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的价值引领优势遭到弱化,新媒体开启了全新的传播时代,受众群体对网络传播依赖程度加深,充分运用新媒体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十分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依托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开展的传播活动,在网络中广泛普及,应不断增强传播过程当中的说服力,与有害的、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内容进行竞争较量。

(二)我国网络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提升

文化是软实力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经济、科技等硬指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举措。在我国网络传播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支配地位、起统摄作用,影响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升我国的网络文化软实力。网络文化以及网络软实力的基础是网络传播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内容能够充实和丰富网络文化,对增强网络文化的创造力及发展起积极作用。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网络文化活动,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和观念价值上不断创新,其所形成的新的网络文化类型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实践。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效,作为提升网络文化软实力的重点,通过新媒体网络传播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三)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

西方国家特别注重借助网络传播的技术和媒介优势,扩大“普世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霸权主义地推行其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打压与西方“普世价值观”不相符合的价值观念,实现其渗透和影响。西方国家在网络空间美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竭力怂恿反华、仇华势力,丑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企图争夺青年网民群体,让更多人认同非社会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价值。尽管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在世界领域范围内霸权依然存在,但由于其自身理论缺陷及实施缺陷,价值霸权定会不断被削弱并被抛弃,通过网络广泛、便捷的传播管道,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从而让更多的网络民众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价值。

三、新媒体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策略和方法

(一)运用新媒体传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新媒体的存在能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进行转型,由于生存状态的差异造成的是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区别。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凝聚,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不难发现网络这一传播阵地的重要性,新媒体在强调传播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传播效率,可以采取如下途径:第一,积极创新打造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有深度有内涵的精品节目,在节目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节目自然而然将意识形态不断地渗透到生活当中,使之得到传播和延续,熏陶人们的思想并改变行动。第二,需要将宏大的、晦涩难懂的事件和主题融入到生活中微小的事情中更加贴近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曲高和寡、假大空,而是真正能够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可以通过传播融入生活的,加深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意识形态的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套整体的观念体系,应该由人们自发地去传播,能够让更多人轻松地去接受,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和日常生活中实践的领悟,真正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网络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新媒体的传播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有效地运用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在中国传播。用生动形象的话语向网络民众解释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培育及积极践行的目的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让群众主动听主动看主动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第三,增强传播主体的理性认同,不断强化新媒体主体队伍建设。在官方网络媒介平台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增强民众的归属感和信任度。发挥商业网络媒介平台丰富灵活、覆盖广泛、形式多样、反应迅速、技术先进等优势,支持和鼓励商业网络媒介依据自身优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鼓励广大网络民众的力量参与传播发布接地气、内容鲜活、充满正能量的小段子,增强传播主体的情感认知,能够引发较为强烈的轰动效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主体队伍。

(二)运用新媒体传播建立民众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新媒体的出现,由于其传播速度、传播方式和信息的承载量上与传统的媒体相比较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上,比起传统媒体而言速度更快,有很多新媒体工作人员都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信息的传播。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也印证了一件事就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空间迫切需要将负面情绪消除化解。新媒体运用大数据高速整合信息,广泛获取信息,多边信息传播,并且发布海量的信息,相比于传统的信息传输而言,其传输的速度更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更多的信息,并且直接面对受众。其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传递效果更好,但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十分容易出现。例如,信息真伪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散布面的无法控制性。特别是在信息大数据的背景之下,很多人都暴露在纷杂的信息潮流中,有很多不良的文化也传入到了中国,比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奢靡之风、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夹杂在各种网络和媒体中,对于立场尚不坚定和政治尚不敏锐、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年轻人而言,他们的政治理想容易被这些内容误导和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到了民众对社会的认知,当前需要不断地推动价值观的教育创新以及改革,提高教育本身所蕴含的针对性。对娱乐化的新闻进行监管,也是为了帮助年轻民众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要继续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运用新媒体结合当前形势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年轻一代与民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运用新媒体传播途径增强人民民族意识

新媒体作为传播理念的新媒介新方式,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已经成为很多受众个体的新选择。在个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能够改变思想和行为,更好地服务家庭、社会和国家。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深刻地认知到自己在以往获取信息或是观察信息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中国给予所有公民生活和学习以开放且安全的环境,其所接收到的信息也都是自由和开放的,人们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接受信息的方式。新媒体传输信息采用多种不同手段,利用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影像等方式将无形的意识形态用具体生动的方式展现给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更容易被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通信APP、微电影、公益广告等创新形式的展现,可以使受众范围更广泛,传播时间不受限,推广范围无边界。让更多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增强其本身的感染力,同时也能让观众切实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思维以及行为道德,其中激励和教育的意义,对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多边性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单向格局,其能够改变以往人和人交往沟通交流的模式,能够引发共鸣的情感,促使其本身感受到自己作为受众主体的地位。受众不再单单是信息获取者,同样也能够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想法与看法进行讲述,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舆论场中积极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中加入更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攻坚克难、英勇奋斗,抱着必胜信心,利用舆论和新媒体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促使人们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能学习到更多知识、了解到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

结语

总而言之,在面对重大舆情时,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反馈,防止舆论不断发酵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这是当前健全网络监管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新媒体的传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发挥更为有利的影响,现代青年对于网络文化内化程度在不断的提高,青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相关部门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及传播工作,利用好新媒体的正向反馈服务意识形态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工作取得更卓越的成效。■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信息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订阅信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展会信息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