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考试改革探讨

2022-02-19 00:17张俊玲李金伟韩淑英
教育观察 2022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医学考试

张俊玲,李金伟,韩淑英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健康学院,河北唐山,063200)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检验学生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考试。[1]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核心”,其考试主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但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体系尚不完善,亟待改进。同样,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也旨在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强技能应用型人才。医学基础课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健康问题的基础,是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关键。因此,如何教好这些课程,如何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高职院校教师应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OBE是指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其中,成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后所达到的最大能力。[2]基于OBE教学理念,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课程质量评价应聚焦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试、考核内容必须与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匹配。这与传统教学的课程考试有着明显的不同。[3]同时,考试、考核内容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能缩小教学与应用之间的距离,且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4]

一、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教学现状

(一)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的重要性

医学基础课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多门课程。医学基础课是护理专业各个学科及临床护理工作的桥梁,如果基础医学知识学不好,学生就很难理解专业知识及疾病的现象,也很难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发病本质及判断疾病的转归等。医学基础课是护理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好护理专业课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合格的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基础。[5]

(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教学概况

目前,各学科单独授课仍是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包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其优点是各学科都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强。但同时,由于各学科授课内容重复、交叉现象较多,这一教学体系也存在既浪费教学资源和时间,又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的缺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与临床护理也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各门课程单独授课,对学生的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护理技能的训练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容易导致学生缺乏整体观。[6]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医学基础课学情分析

医学基础课的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内容多学时少、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不同内容联系紧密,但当前的教学活动又缺乏实践性、枯燥感明显。同时,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多是在大一或大二上学期,距离临床实习阶段较远,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从而产生不重视的心理。[7]另外,医学基础课枯燥、抽象、内容多难记,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8]少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基础和习惯较差,有上课玩手机、说话、睡觉等现象,也是导致其医学基础课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考试现状

(一)理论考试

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大多为考试制,每学期的理论考试中一般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70%,平时成绩占30%—40%,部分高职院校会进行期中与期末两次考试。平时成绩内容包括课堂发言和回答问题、出勤率、作业等,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纳入最后总成绩。医学基础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记,学生往往只在期末前死记硬背考试重点,而不能真正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更不能将其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大多只会反复强调考试的重点,因此,大多数学生只是记忆考试重点,这样的教与学及考试方式非常不利于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及考试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二)实践考试

医学基础课的实践性比较强,加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医学基础课的实践课普遍较少,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医学基础实践课以看录像、课堂讲授、教师演示示教为主,学生的动手机会较少,只有部分高职院校能够开展基础实践课,但也较少将实践考核成绩纳入综合考核成绩,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随意性较强。

三、基于OBE理念的考试改革思路

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集中在学习成果上,因此,考试评价应多元化和过程化,强调个人的进步及学习成果的内涵,避免强调学生间的比较。同时,对每个学生所达到的学习成果应给予针对性评价,从不同的评定级别给予建议。

(一)强化过程性考试,淡化期末试卷考试

考试形式的改进可破除“一考定胜负”的诸多弊端。近些年有些医学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过程性评价考核。[9-10]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及时总结所学知识,能够有效避免“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也能促进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强化过程性考试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特点,考试可以分为学期前段、学期中段和学期末段三阶段。学期前段考试主要考查基础的知识点,以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等传统知识性试题为主;学期中段为综合性考核,以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综合知识考核等为主;学期末段考核可进行班级知识竞赛、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等。三阶段考试完成后,依然要保留卷面期末综合性考试,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三阶段考试占比应在50%—60%,也可视情况提高,其余为期末考试成绩。

2.强化考试形式的多样性

考核方式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包括笔试、小论文、上台演讲、技能考核、线上考核等多种形式。同时,学生出勤率、回答问题、讨论参与率等表现也成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3.强化考试内容的多样性

评估学习成果是OBE教学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12],其考试内容从学生的学习成果出发。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关键在于考试内容,而考试内容必须与职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既考理论,又考技能。

(二)强化课程间的联系性与知识的融合性考试

护士的临床思维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13],是连接护理专业教育与临床护理的桥梁。[14]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乃至脱节,各学科独立授课、独立考试、分别评价。

OBE课程学习成果评价强调学生个人学习的进步,追求能力导向及多元评价。这就需要系统地整合医学基础课程内容,使内容在形式上相互渗透,如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地讲解同一系统或器官在不同学科中的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病变、用药及护理这些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在进行病理和药理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病例形式考核学生。以心绞痛发病患者为例,教师可以给出患者的一般情况,心绞痛发作时的场景、症状、病人表象等,让学生回答心脏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心绞痛发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缓解心绞痛发作最常用的药物、用药期间药疗监护须知等问题。这种“解剖—生理—病理—药理—护理”的模式,可以使各基础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同时自然地联系临床用药护理内容,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观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为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OBE课程学习成果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开卷形式,也可以是讨论形式,重要的是要契合学生实际和考核内容。

(三)强化技能和应用性考试

随着临床技能操作的不断改革,医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及考试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实操技能的培养,在实验和技能操作考试中更加重视综合能力的测评,同时体现省时、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的特点。这就要求医学基础实验课内容兼顾各科联系、融合综合性实验,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仪器和实验动物,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考试可以让学生进行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实际操作。例如,考试以小组为单位,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考试内容,考题既有操作又有理论内容,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动物捉拿、动物麻醉,解剖找出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并指出毗邻器官,指出某个器官疾病的解剖部位、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护理方式、实际操作药物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可以考查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在平时实验时就告知学生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以此激发他们参与实验的兴趣和动力。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将学生的预实验、实验出勤率、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表现、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都纳入实践考试的综合评定。但是,受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及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开设情况差异较大,部分实验只能以视频或讨论形式开展,难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这部分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教学方式仍有待教师进一步探索。

(四)强化联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作为护理职业准入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直接影响着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实现基础医学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接轨,改进教学标准和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通过护士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15]

对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高频考试重点修订基础医学课教学标准,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重点讲解考纲中的主要考试内容和易出错的知识点。目前,基础医学课考试题型大多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等,而护士资格考试笔试的题型则主要为单项选择题,考点面广、问题精准、题量大。因此,教师要在课上适当增加学生的单项选择题训练量,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为护士资格考试和将来的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当下,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充分体现其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和高效性。医学基础课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石课程,其考试是评价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 OBE 理念的指引下建立护理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的考试评价体系,医学基础课教师也应为此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猜你喜欢
基础课医学考试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你考试焦虑吗?
医学、生命科学类
准备考试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