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2-02-19 06:29丁翔宇张小蓬郭建晖朱茜
转化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革兰氏性反应病原菌

丁翔宇,张小蓬,郭建晖,朱茜

肺结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全球每年的新发肺结核患者的病例数在1 000 万以上,死亡病例在超过124 万。目前,肺结核病仍然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结核病的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在肺结核病患者的疾病进展中,由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不及时[3],常常会增加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肺结核的治疗难度。以往的研究发现[4-5],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治疗中,耐药情况显著,同时肺结核患者合并的细菌感染情况呈现显著的地域性,所以分析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疾病的分布特点,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均是肺部细菌感染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6],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血清TNF-α、PCT、IFN-γ 水平与肺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主要以2019 年1 月至2021年12 月收治的120 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范围60~68 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的抗结核及抗感染治疗。按照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进行分层抽样,另选取同期单纯性肺部感染患者120 例作为对照组,年龄范围60~69 岁,对照组患者进行规范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伦理批件号ZYK201801203A。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患者入选标准:①所有观察组患者均符合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诊断标准[7];对照组患者均符合单纯性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合并肿瘤疾病;③合并精神异常患者;④院内感染患者。

1.2 研究方法 痰液病原菌检测:从患者呼吸道收集的痰液,取标本1 mL,溶于99 mL 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震荡摇匀,在3 500 r/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15 min 后,取沉淀物,采用美国BD 公司BACTEC MGIT960 全自动快速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结核杆菌采用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本研究中的质量控制标准菌株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血清学指标检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肘静脉采血4 mL,3 500 r/min 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0 cm,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的血清TNFα、PCT、IFN-γ 水平进行检测。所有试剂均来自上海罗氏,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病原菌的感染情况比较 分别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真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

1.3.2 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入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TNF-α、PCT、IFN-γ水平进行比较。

1.3.3 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 根据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7]将观察组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及高风险组,其中低风险患者55 例,中风险患者25 例,高风险患者40 例,比较低风险组、中风险组以及高风险组患者的TNF-α、PCT、IFN-γ水平之间的差异

1.3.4 相关性分析 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分析肺炎的严重程度与TNF-α、PCT、IFN-γ 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 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比较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真菌感染患者13 例,革兰氏阳性菌感染36例,革兰氏阴性菌感染71例,其中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在对照组中,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TNF-α(t=10.254,P<0.001)、PCT(t=13.286,P<0.001)、IFN-γ(t=34.407,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2.3 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TNF-α(F=26.761,P<0.001)、PCT(F=7.288,P<0.001)、IFN-γ(F=37.925,P<0.001)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经过两两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TNF-α、PCT、IFN-γ 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高风险组、中风险组以及低风险组。见表3。

表3 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

2.4 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与TNF-α、PCT、IFN-γ 水平呈现正相关,详见表4。

表4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目前我国对于肺结核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效果显著,但是关于肺结核疾病的进展的机制尚不明确[8]。肺结核病由于其诊断的延误以及治疗的不及时性,常常导致其支气管及肺部结构发生破坏,进一步加大了细菌感染的风险。而随着继发性细菌感染的不断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难度[9]。

本研究中,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的感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与以往的研究一致[10]。在肺结核疾病的进展过程中,机体的肺部组织发生显著的病变,局部的炎性反应可能会导致病灶部位的肺部细菌以及真菌的感染,对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干扰。同时,也有研究报道显示[11],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与单纯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相似,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类疾病的漏诊风险。所以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及时通过对以上指标分析,对于预测疾病进展具有显著的意义[12]。血清PCT 是临床器官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其检测较为便利,敏感性较好,对于肺结核合并感染的检测具有显著的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13],PCT 是由患者的甲状腺C 细胞进行分泌的多肽激素,是由116 个氨基酸蛋白构成,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其处于较低的表达水平,而在研究的早期,PCT主要作为甲状腺肿瘤疾病血清学标志物,在多数的炎性反应感染过程中,PCT 也作为机体感染细菌或者真菌的重要敏感性指标。任晓娟等[14]通过对肺结核合并感染疾病的分析中,随着患者的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的产生,患者的PCT水平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与本研究结果一致。TNF-α 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肝脏组织进行分泌,也是全身炎性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指标,在多种炎性反应指标的刺激性作用下,患者的肝脏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进一步导致TNF-α水平的显著的升高。随着TNF-α及IFN-γ水平的显著升高,进一步增加肺泡巨噬细胞的分泌性作用,造成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失衡进一步造成患者的疾病进展,本研究中,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肺部感染疾病的分析,随着肺部感染情况的显著升高,患者的TNF-α、PCT、IFN-γ 水平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桑俊等[15]通过对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肺部感染情况以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分析中,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TNF-α 水平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与本研究类似。

然而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有限,可能会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偏倚性,后期可扩大样本,进一步分析了TNF-α、PCT、IFN-γ 这三个指标与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从而为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血清TNF-α、PCT、IFN-γ 水平与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猜你喜欢
革兰氏性反应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常见头孢类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