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比较

2022-02-23 23:58褚夫兵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锁定钢板胫骨平台骨折

褚夫兵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双钢板内固定实施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采取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52例)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用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患者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效果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双钢板内固定;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

中图分类号:6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3-0021-02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情况,一旦未得到有效治疗,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且易出现关节炎、关节内翻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随着近几年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交通意外、施工意外频发,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因此,找寻一种优质、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双钢板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复杂行胫骨平台骨折的两种常用治疗方案,但如何选择仍存在争议[2]。因此,深入研究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对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本文针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04例复发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与安全性,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2)。对照组男35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78±1.56)岁; 左侧胫骨平台骨折24例,右侧胫骨平台骨折28例。观察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1.79±1.58)岁; 左侧胫骨平台骨折25例,右侧胫骨平台骨折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位置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入组同意书,获得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CT、X线检查确诊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情况[3];②入院患者均同意参与并配合本次治疗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麻醉禁忌的患者;②抵触配合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方法:选择后内侧入路方式,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后充分暴露干骺端的骨折平面,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生理解剖规律复位,充分恢复内侧柱力线后给予内固定处理,选择有限接触加压钢板给予内固定。同时在髌骨外侧再作一切口,对胫骨的外侧、膝关节等进行充分暴露,在肉眼观察下复位骨折位面,针对出现塌陷的胫骨平台给予撬抬处理,使其恢复原有的平整度;如出现骨缺损情况,则可选择自体的髂骨填塞,确保复位后胫骨平台恢复生理平整。骨折面恢复完毕后使用C臂X线机(生产企业:上海慧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高频移动式X射线机)对患侧胫骨透视检查,确认是否复位正确,同时确认后侧内固定是否牢固,待确认无误后在胫骨平台外侧放置内固定钢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锁定钢板的长度,提升内固定的牢固性。双钢板固定完毕后缝合切口,且需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并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方法在手术开始前需先使用高频移动式X射线机检查胫骨平台骨折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中、膝关节内侧、膝关节外侧等方向入路。切开皮下组织后需沿半月板下缘对关节囊进行处理,切开并固定关节囊后对膝关节面给予充分暴露,同时借助C臂X线机观察下对关节骨折位面进行复位。如患者胫骨平台存在塌陷的情况,则需使用撬抬方式复位,并充分恢复胫骨轴线的正常状态。待骨折面恢复后,选择克氏针给予临时固定,如患者胫骨平台存在缺损的情况,则需选择自体髂骨的骨体进行移植和填充,待充分压实后给予克氏针固定。再次使用X线机对胫骨平台骨折面恢复情况予以观察,确认复位情况良好后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将钢板紧贴骨膜置入胫骨旁側,具体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锁定后再对周围韧带、半月板等的损伤予以相应修复,针对无法修复的损伤组织则需完全切除,以免术后引发炎症反应。内固定完毕后缝合切口,并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续治疗操作和对照组完全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 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关节炎、关节内翻。总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③关节功能评分。采用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设定优(80~100分)、良(60~79分)、差(0~59分)三个等级。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通常是由于极大外力作用下导致的损伤,患者发病时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软骨等损伤,其中半月板和韧带损伤概率较高,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面塌陷、胫骨平台劈裂等,因此整体治疗难度相对较高[3-4]。

实际治疗时内固定方式的不同选择对预后效果也会构成不同的影响,其中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应用时间较早,该固定方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双侧切口,实现胫骨平台内外两侧的交叉式固定,可有效提升骨折位面的矢状面、冠状面的稳定,还可降低位面塌陷对固定效果的影响,降低术后恢复时胫骨平台成角异常情况[5]。同时该固定方式也符合人体下肢生理解剖中的中心固定力学理论,还可有效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双切口涉及的手术操作范围更大,且需剥离大量胫骨平台周围组织,对骨折位面的血运功能会造成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风险相对较高,且骨折位面恢复时间较长[6]。

锁定钢板内固定则是利用螺钉尾部的特殊螺纹相互扣锁进行固定,其固定效果相比传统钢板更高,且螺钉本身获得的剪切抗力更佳,不易出现松动、脱落等情况,使得内固定支持更加牢固[7]。相比于双钢板固定,锁定钢板固定不仅稳定性更佳显著,且术中操作范围较小,对骨折位面周围血运功能的影响相对较低,因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本次研究也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不仅效果更加突出,而且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科,韩成龙,温洪鹏.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8):44-47.

[2]冯喜颜.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4):137-139.

[3]严清,鲍海星.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C]//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学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28-129.

[4]任戈亮,余承保,朱玉洲,等.双切口3至4块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后内側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5例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8):1548-1550.

[5]杨越,王帅,何文元,等.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6):627-628.

[6]许胜贵,郭卫中,林旺,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6):625-627.

[7]于广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8):43-44.

猜你喜欢
锁定钢板胫骨平台骨折
专家型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锁定钢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微创植入锁定钢板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前臂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