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2-02-23 11:40孙慧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饮食护理母乳喂养

孙慧

摘  要:目的  分析产后饮食及膳食指导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传统模式护理,观察组行产后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腹泻和黄疸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的产妇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腹泻和黄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产妇产后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能够显著提升产妇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饮食护理;膳食指导;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3-0046-02

母乳是一种纯天然的新生儿食品,含有各种新生儿成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新生儿直接母乳喂养,具有经济、方便等优势,且其营养素占比与新生儿机体需求和消化能力吻合,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1];另外,新生儿的成长阶段,乳汁成分会随之调整,以满足新生儿的需要,因此,母乳喂养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2-4]。但临床中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问题是母乳不足,而母乳不足又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膳食不合理是最直接因素。因此,选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旨在分析产后饮食及膳食指导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 21~38岁,平均年龄(26.18±4.89)岁;产次1~2次,平均产次(1.55±0.11)次。观察组产妇中,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6.76±5.13)岁;产次1~2次,平均产次(1.45±0.13)次。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②均为顺产产妇;③心肺功能良好;④积极配合研究;⑤具备一定理解、书写及语言表达能力;⑥有完整性资料。

排除标准:①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者;②临床依从性差者;③存在严重精神问题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护理:观察产妇机体变化情况,告知其新生儿基础护理技巧,提醒其相关注意事项等。在入院待产护理中,于产妇有需要时进食,或在分娩2 h后,将产妇送往母婴同室休息室后再进食,遵循传统方法,为产妇补充营养。

观察组行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①入院待产护理。从产妇入院待产开始,护理人员即需要为产妇提供膳食指导以及饮食护理,由责任护士为产妇展开一对一讲解,强调产后展开膳食指导以及饮食护理存在的优点,针对产妇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性、科学化的营养膳食食谱。护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产妇的饮食爱好和日常生活习惯,提高产妇依从性。在产程进展推动下,在第二产程活跃期后,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评估产妇的身体情况,以评估结果为依据,通知住院部餐厅或者产妇家属为其准备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食物,含量为300~450 mL,如牛奶燉蛋、骨头汤和鸡汤等。待胎儿成功娩出后,护理人员需要再次评估产妇身体情况,结合产妇个体差异性,尽可能为产妇补充能量和营养,增强产妇机体素质。②母婴同室护理。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需要充分分析产妇的饮食爱好、身体素质、个体条件以及生活习惯,为其制订出个体化的、易接受的膳食计划,引导产妇家属做好准备工作,促使产妇机体健康恢复。③家庭护理。在母乳不足情况下,婴儿的免疫力会显著降低,进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待产妇回归家庭后,需要由社区服务中心为产妇提供护理指导,纠正产妇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定期随访,根据产妇机体恢复情况,及时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加强母子之间的感情,利于观察婴儿出现的细微变化。④饮食健康指导。纠正产妇存在的不正确、不合理想法,在产妇分娩后,增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产妇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其对于母乳喂养的自信心。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泌乳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两组新生儿腹泻和黄疸发生率[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腹泻和黄疸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腹泻和黄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母亲乳汁充足在母乳喂养中具有关键作用,医务人员需充分分析产妇实际情况,为其制订出个体化、差异化膳食指导计划,且营养、合理的膳食能够帮助产妇提升机体素质,改善产妇负性情绪,提升其心理健康,预防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产妇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的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的实施,有助于促使产妇分泌乳汁,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增强婴儿体质,促使其健康成长。因此,医务人员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喂养宣教环境,为产妇发放与母乳喂养相关的资料,强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可以将宣传资料粘贴于病房走廊和产科门诊墙壁上,针对母乳喂养这一话题,为产妇提供早期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其营造良好的母乳喂养概念,在妊娠早期以及中期,协助产妇做好与母乳喂养有关的各项条件准备以及思想准备[5]。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新生儿腹泻和黄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该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强化母体机体素质,为新生儿提供充足的营养。表明,护理人员需为产妇展开持续健康宣教,纠正产妇存在的一系列错误观念,激发其对于母乳喂养的兴趣,并提升其信心。以往临床研究显示,产妇虽然经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但是培训者大多为医生,护理人员宣教较少,而产妇与护理人员接触的时间更长,护理人员需为产妇提供一个浓厚的母乳喂养环境以及氛围。同时,告知母乳喂养的意义,并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以充分调动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提升新生儿身体健康水平[6]。

综上所述,给予产妇产后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能够显著提升产妇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利于提升新生儿身体健康水平,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严燕萍,周小英,雷艳爱,等.根据不同性格制定合理膳食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早期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6):119-121.

[2]何杏洪,张锦笑.饮食指导配合产后早期乳房手法按摩护理对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0):168-170.

[3]丰文悦.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響分析[J].当代护士,2019,26(5):83-85.

[4]张德琼,马少群,黄林梅,等.个人性格特色联合膳食指导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感,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267-269.

[5]丰文悦.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当代护士,2019,26(5):79-81.

[6]刘政文.产后规范化营养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2019,8(4):319-324.

猜你喜欢
饮食护理母乳喂养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健康月历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研究
我国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
母乳喂养,妈妈们为何有心无力?
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炎胃溃疡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关于晚期肿瘤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