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23 11:40李亚林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造影剂不良反应

李亚林

摘  要:目的  探究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28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4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行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措施;造影剂;不良反应;CT增强扫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3-0058-03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CT增强扫描逐渐广泛运用于临床检测中,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预案[1]。CT增强扫描是指利用静脉注射水溶性碘提升病灶部位X线吸收效果,使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比更清晰,相比常规扫描,其病变显影更清晰,进而可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但CT增强扫描应用的造影剂会产生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因此,需采取一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3]。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28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4例。试验组患者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4.76±5.76)岁;检查部位:胸部25例,腹部19例,头部20例。参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5.18±5.27)岁;检查部位:胸部24例,腹部19例,头部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认知正常;②上肢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依从性差者;④对碘过敏者。

1.3  方法

检查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机及碘普罗胺造影剂实施CT增强扫描,留置针选用20~22 G,造影剂用量1.5~2.0 mL/kg,注射速率控制在1.4 mL/s左右,动脉或血管造影提高至3.5~4.8 mL/s,待外周静脉注射后立即实施CT增强扫描。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提醒患者注意相关事项,医嘱其检查前禁食禁饮,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相关设备及仪器,准备急救物品,协助患者进行检查。

试验组行综合性护理措施:①探寻病史并评估。检查前,询问患者对碘是否存在过敏现象,了解其病史及禁忌证,根据患者实际静脉条件对其进行可行性评估。针对能采取CT增强扫描的患者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穿刺,输注造影剂时进行加温,提高其适应性。②心理疏导。在实施CT增强扫描时,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抚,以缓解负性情绪,并介绍相关仪器及设备功能性,提高其认知水平,鼓励患者积极配合。③血管优化护理。实施靜脉穿刺时选择清晰、粗直的静脉,避开关节及血管分叉部位,尽量在肘部正中区域选择合适的静脉,便于操作,减少穿刺时间,进而减少不良反应。④预防性护理。提前准备急救药品及设备,告知急救人员做好急救准备;先给予患者碘过敏试验,排除阳性患者;严格遵循造影剂使用标准,规范操作;针对高危患者需在责任医师陪同下进行检查,期间给予动脉生命体征监测;检查结束的患者需留观30 min左右,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

1.4  观察指标

①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表示负性情绪越轻。②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荨麻疹、恶心呕吐、心率异常、血压异常等。③通过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开展满意度调查,包含接待、病房环境、护理质量、护理技能、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90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为比较满意,<75分为不满意,统计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CT增强扫描是临床比较常用的诊断手段,其诊断结果及疾病鉴别准确率较高,但期间引发的不良反应对预后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4]。综合性护理措施是护理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的技能操作和意识确保行CT增强扫描患者安全的全面护理。在检查前给予患者专业讲解和指导,提高患者认知水平;预先准备急救团队以防不良事件发生;实施穿刺时利用自身专业的操作技术,确保操作规范;输注造影液前先进行测试,输注全程保持恒定的速率;检查时医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耐心安抚缓解其不良情绪,鼓励患者进而提高依从性[5]。综合性护理还会提前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预防性护理方案,不仅能提高检出率,还能保障患者的安全[6]。此外,临床通常采取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因注射速度过快,易造成造影剂渗漏,且不同患者体质,其血管弹性也存在差异,当血管弹性降低时会引发造影剂渗漏。若患者出现造影剂渗漏,需采取对应干预措施,否则会产生不良反应。针对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难以预测,皮肤瘙痒、荨麻疹及消化反应等均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实施CT增强扫描时需告知患者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其认知,做好心理准备,以缓解负性情绪[7]。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措施应用于CT增强扫描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霍然,郑莉,何其舟.探究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2):82-83.

[2]柴子琴.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中綜合性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52-253.

[3]江洁,沈乐.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 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6):159-161.

[4]赵志红.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105,107.

[5]李芳.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中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19,16(1):246-247.

[6]高清花.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中实施综合性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40.

[7]丁春玲,马峥嵘.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2019,8(2):17-21.

猜你喜欢
造影剂不良反应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潜伏着的“杀手”
低渗与等渗造影剂对不同分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水平的影响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新型生物相容性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性质研究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