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2022-02-23 11:40李凯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对策

李凯红

摘  要:目的  分析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300例的病历资料,依据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57)和未发生组(n=243),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置管位置、一次置管穿刺成功情况等基本资料,整理并归纳,评估医院感染因素过程中严格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要求。对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时采用VITEK-32鉴定系统。分析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对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为19.00%。共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杆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真菌6株,分别为59.65%、29.82%、10.53%。年龄≥60岁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60岁患者(P<0.05),导管留置时间≥5 d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5 d患者(P<0.05),一次性置管未成功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P<0.05),但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导管留置位置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P<0.05)。结论  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为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臨床需予以充分重视。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3-0087-03

留置针静脉输液一方面可减少静脉炎、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急诊输液室[1]。近年来,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在急诊输液室中日益剧增,负性影响也日益显著,人们也日益广泛关注对其处理对策。临床需通过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相关风险和病死率,同时对感染相关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来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2]。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300例的病历资料,依据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57)和未发生组(n=243)。发生组患者年龄4~83岁,平均年龄(47.32±7.15)岁;男30例,女27例;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20例,其他疾病12例;导管留置位置:上肢47例,头部10例。未发生组患者年龄5~83岁,平均年龄(48.16±7.25)岁;男130例,女113例;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106例,呼吸系统疾病84例,其他53例;导管留置位置:上肢200例,头部4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有良好的依从性。

排除标准:有平滑肌收缩障碍;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血管内导管感染相关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将合并其他感染排除后,血细胞培养阳性,有菌血症出现,同时伴有寒战、体温升高等症状[3]。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置管位置、一次置管穿刺成功情况等基本资料,整理并归纳,评估医院感染因素时严格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要求。利用75%乙醇擦拭导管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将导管拔除,采集5 mL导管尖端5 cm处的静脉血行感染病原检验。注意上述过程需确保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血培养阳性标准:细菌菌落数在15 cfu/cm2以上[4]。对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时采用VITEK-32鉴定系统。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300例患者中发生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为19.00%。共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杆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真菌6株,分别为59.65%、29.82%、10.53%。见表1。

2.2  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60岁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60岁患者(P<0.05),导管留置时间≥5 d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5 d患者(P<0.05),一次性置管未成功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P<0.05)。但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导管留置位置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留置针静脉输液使用率在急诊输液室日益提升,相应提升了静脉输液感染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年龄在60岁及以上、留置时间在5 d以上、一次置管未成功是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5]。因此,临床需通过开展急诊输液室留置针穿刺相关培训,缩短留置时间,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从而促进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有效降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300例患者中发生相关性感染57例,发生率为19.00%。共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杆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真菌6株,分别为59.65%、29.82%、10.53%。年龄≥60岁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60岁患者(P<0.05),导管留置时间≥5 d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5 d患者(P<0.05),一次性置管未成功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高于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P<0.05)。但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导管留置位置患者的相关性感染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P<0.05)。分析原因为如果患者的年龄偏高,各项机体功能减退,同时可能合并多种疾病,穿刺部位的皮肤光滑度、血管弹性、穿透性较差,因此抗感染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低。对策具体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①对护理管理留置針静脉输液的力度进行强化。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将置管时间尽可能的缩短,科学合理的选择穿刺点,充分重视穿刺部位的卫生,及时清理二便,及时排查相关性感染风险因素。②对培训护理人员的力度进行强化,加强其风险意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5 d、一次性置管未成功是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需予以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景明华,陈梅.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0):19-21.

[2]周利娟.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发生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2):230-231.

[3]杨勤玲,鲁华鹏,冯爱芳,等.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指征更换与常规置换安全性评价[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6):12-16.

[4]姚娟,张世群,郭小利.血液病患儿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2):119-122.

[5]陈英秀,汪文莉.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与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1):27-29.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