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康汤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2022-03-03 14:44刘美慧姬亚敏高欣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

刘美慧 姬亚敏 高欣欣

摘要:目的 探讨肾炎康汤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8例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与治疗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联合肾炎康汤剂口服治疗。评估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24h Upro)、血清胱抑素C(CysC)、白介素-2(IL-2)、纤维结合蛋白(FN)。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UN、Scr、24h Upro、Cysc、IL-2和FN等指標改善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炎康汤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及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血清FN、IL-2水平及改善患者肾功能。

关键词:肾炎康汤;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2-0038-03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因各种病理改变导致的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系统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血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等[1]。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较为隐匿,病程时间较长,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肾功能异常,随着病情进展最终转变为慢性肾衰竭。现代医学目前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主要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降低尿蛋白水平、抑制肾实质纤维化及延缓肾功能损伤加重,但总体疗效不尽满意。传统医学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虚劳”、“血尿”、“水肿”等范畴,在笔者多年中医诊治经历中,发现中医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具有其显而易见的优势[2]。为此,本研究将肾炎康汤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并从临床疗效、肾功能及白介素-2(IL-2)、纤维结合蛋白(FN)等指标进行探讨,旨在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与治疗组59例。对照组中男/女=34/25;最低年龄42岁,最高年龄70岁,平均年龄(60.14±3.05)a;病程区间为(1~5)a,平均病程为(2.67±0.45)a。治疗组中男/女=37/22;最低年龄41岁,最高年龄69岁,平均年龄(60.32±2.88)a;病程区间为(1~6)a,平均病程为(2.56±0.67)a。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3],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4]中脾肾气虚、湿热和血瘀证,血肌酐(Scr)<265 μmol/L,24 h Upro<3.5 g,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1)并发严重心脑肝肾脏器障碍。(2)入组前1个月合并感染或使用细胞毒性及激素类药物。(3)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4)研究期间依从性较差,对研究药物有禁忌。

1.4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积极控制血压,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予以低磷、低脂和优质低蛋白饮食,确保足够热量供应,适当利尿控制水肿,避免疲劳及注意保暖。治疗组联合肾炎康汤剂口服治疗,中药组成包括党参12 g,丹参30 g,石韦30 g,鱼腥草15 g,连翘15 g,五味子15 g,秦皮g,淫羊藿15 g,甘草9 g,用水煎煮,每天1剂,早晚各服1次。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Scr、24h Upro;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静脉血5 mL,予以离心后收集血清备检,通过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BUN和Scr;留取患者24h尿液,取样后采用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24h Upro。比较2组血清胱抑素C(CysC)、IL-2、FN;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状态静脉血5 mL,予以离心后收集血清备检,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ysC水平,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和FN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按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书进行。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估2组临床疗效。临床控制指治疗后肾功能、尿RBC数及24h Upro完全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显效指治疗后肾功能较正常水平相差≤15%,尿沉渣RBC数降低程度≥40%,或尿RB降低≥3个/HP或“++”,24h Upro降低>40%或尿蛋白减少“++”;好转指治疗后肾功能前恢复,尿沉渣RBC数降低程度>40%,或尿RBC降低小于3个/HP或“+”,24h Upro降低<40%或尿蛋白减少“+”;无效指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以(x±s)和百分比表示,并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1%相比,前者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BUN、Scr、24h Upr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UN、Scr、24h Upro等肾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BUN、Scr、24h Upro等肾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Cysc、IL-2和FN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Cysc、IL-2和F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2和FN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IL-2和FN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ys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Cys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介导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其患病机制由氧化应激反应、凝血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多个病理生理变化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肾小球的炎症性改变[5]。也正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所涉及的发病机制多元且复杂,所以目前临床在治疗该病上缺乏根治手段,治疗措施仍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利尿、降压、抗炎、控制饮食及改善肾功能,但临床实践发现疗效不尽满意,尤其是对肾功能损伤加重及蛋白尿反复出现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

祖国医学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疾病性质,采取不同的中医手段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以“肾虚热瘀”为指导,紧紧围绕“气虚、湿热和血瘀”这3大病理因素进行施治。益气可使肾气足,精方能闭藏,气血方则能运行,但肾虚热瘀的形成并非因一虚所致,是有外感内伤,诸邪入侵,久病热毒、血瘀、痰湿等滞流肾络所致[6]。中医名家认为,肾气足可抗邪有力、热解毒散则湿痰化除,活血则祛瘀生新,进而诸邪祛除,肾络通,浊瘀消散[7]。故针对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予以清热祛湿、补气通络。针对此,本研究自拟肾炎康汤剂,方剂以补虚为君,三因为使,其中党参、五味子、淫羊藿均为君药,党参可生津、补血、补气,五味子能益气补肾、收敛固涩,淫羊藿能强筋骨及补肾阳,3药联用可显益气补肾固涩等功效;鱼腥草、连翘、秦皮共为臣药,鱼腥草能利尿除湿、清热解毒,连翘可解毒清热散结,秦皮可收涩止痢、燥湿亲热,3药共用能化痰除湿、清热散毒;丹参、石韦均为祛瘀活血之臣药,丹参可祛瘀凉血、通经活血,石韦能止血凉血、清热利水;甘草能解毒益气、调和诸药。上述诸药配伍可共奏化瘀通络、清热利湿、补肾益气等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肾炎康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较高,且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众所周知,血BUN、Scr、24h Upro是临床评估肾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因此有效减少血BUN、Scr、24h Upro水平是治疗该病的关键之处。与上述肾功能指标相比,CysC评估肾功能损害具有更高敏感性及特异性。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BUN、Scr、24h Upro及CysC等肾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肾炎康汤联合西医常规更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国内外研究报道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与体液和细胞免疫缺陷关系密切,当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时外周血B细胞分泌出现异常,并导致补体水平降低[8]。IL-2是一种主导免疫反应的糖蛋白,功能具有多样性,能促进淋巴细胞增生及分化,及T细胞分泌且活化,并加速NK细胞增殖,进而参与细胞因子生成全过程[9]。FN是一种具有高分子量的蛋白,包含血浆型及细胞型两种形态,主要作用在于提高细胞自身、细胞与基质的细胞黏着介导反应,并参与组织细胞修复[10]。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IL-2及FN等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该结果与蒲春阳等[11]研究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肾炎康汤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及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血清FN、IL-2水平及改善患者肾功能。

参考文献:

[1]田子鹤,远方.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及证素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9,25(23):37-39.

[2]孔丹阳,刘舒音.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医治疗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2):152-154.

[3]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M].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266-2267.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168.

[5]刘瑶,李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机与微观辨证研究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6):1062-1067.

[6]曹月龙.除湿消斑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7.

[7]王兴,田力铭,李春香,等.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172-2174.

[8]张腾飞,邵晓珊.儿童紫癜性肾炎病因及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19,43(2):206-210.

[9]楚修林,陈新华,唐冠英,等.慢性肾炎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与肾阴虚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4):25-26.

[10]赵爱萍,林满遍.血、尿纤维结合蛋白水平与慢性肾炎病理分级的关系[J].福建中医药,2013,44(3):1-2.

[11]蒲春阳,栗睿.补气通络、祛湿清热法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6):1556-1559.

(收稿日期:2021-09-26)

猜你喜欢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探讨
氯沙坦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
不同剂量叶酸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
血清胱抑素C在冠脉介入相关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