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视角下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2-03-03 03:46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流通

黄 锐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商贸流通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程度来决定。越来越多地区认识到这一点,加大了对商贸流通业的建设与发展力度,使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短时期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我国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发展普遍滞后于城市,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推动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对于拉动农村地区消费,激活农村经济市场,实现农村居民增收,以及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商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以推进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同时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作为第二消费增长点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达到15 666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2.4个百分点,不包含价格因素在内,实际上同比减少了1.3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9 718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了5.9个百分点,不考虑价格变化因素,实质上减少了9.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2 485元,同比减少了8.0个百分点,不考虑价格变化因素,实质上减少了1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为6 209元,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不考虑价格变化原因,实质上减少了6.0个百分点(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然而,随着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的高速发展,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同时,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表1 2020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收支主要数据

二、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与城市商贸流通业相比,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在商业网点建设、业态结构、空间布局以及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缓慢,影响了农村市场化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1.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网点布局分散。由于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面积更广、居民居住更为分散、市场需求零散且需求量小等,导致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网点布局较为分散,进而影响到农村购买力的聚集化发展。

2.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不畅。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处偏僻,消费市场主要是集市、简易小摊等,规模小、设施差、场地狭窄,农村地区经营环境相对恶劣且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商品的高效流通。同时,农村地区投资环境较差,一些大中型企业以及专业化的合作组织虽然熟悉现代物流方式,但无法深入到农村地区,导致新型商贸流通体系在农村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工业制品难买,农业产品难卖”的双重滞涨现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

3.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发育不健全。第一,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主体主要是个体户、农产品经纪人等,尚处于企业规模较小、市场覆盖率较低、辐射能力较弱的状态。流通模式主要以“杂货店”“夫妻店”等小规模传统流通格局为主。并且农村购买力较为分散,导致原本就较弱的商贸流通企业面临单体扩张的困难。第二,农村地区内组织化以及合约化程度不高。流通格局的“低、散、小”状态造成了企业间经营分散,无法有效提升交易过程中的谈判地位,同时也缺乏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无法很好的进行风险防范。第三,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流通经营方式落后,连锁经营以及信息化建设明显不足,尽管一些企业在农村地区进行了新型业态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应的农村市场销售经验,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实力,使农村地区的绝大部分连锁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视角下商贸流通的基本要素

1.农村与城市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城市与农村地区在资源方面各自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其内在消费需求也较大。在当前这一城乡市场相互独立的发展背景下,城乡间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就在于流通主体的禀赋结构差异。农村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物产资源,得以不断向城市输入生鲜产品以及提供足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的便利在于能够向农村地区输入工业成品以及日常快消品。[2]所以,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进行资源要素禀赋的整合,从而实现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现代化发展。

2.大型商贸流通组织及流通主体再造。流通组织作为构建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实现流通市场及市场中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生产要素间的分配和充分利用。由于农村市场流通组织规模远远小于城市,且大多为自给自足模式,导致农村商贸市场较为闭塞,严重影响到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发展。而城市中流通组织规模更大、更为规范以及完善。所以,要想统筹城乡贸易发展,需要城市带动乡村,逐渐实现农村经济市场流通组织规模的扩大,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3]

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严重不足,影响了城乡商贸流通主体的有效对接。如大型企业、批发市场以及加工厂通常无法找到能够进行实时对接的农村流通主体,使得城乡商贸谈判机制缺失现象普遍。所以,作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再造农村流通主体,如设立大型的农资企业,成立专业化的农村合作组织等,从而实现城乡统筹背景下城乡流通主体的融合以及对接。

3.专业化市场的发育和作用。传统业态下的农产品市场范围小、分布范围广而分散,不利于农产品品牌效应的形成和发展。而专业化市场的出现逐渐成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专业化市场能够将供应商、经营者、采购商以及金融服务机构等不同主体集中起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农村资源、城市技术和资本作用,从而形成网络化结构。在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发展过程中,专业化市场所具备的延伸功能和网络效应使得城乡间商品流通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帮助小家庭式产出的农产品走出去,推进城乡市场高效对接。

4.高效的物流体系及其配套建设。为了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高效的物流体系是前提条件。可以结合现代物流发展理论与技术经验,打造高效的城乡双向流通的物流系统,一改传统的两点一线或孤岛式物流体系,建设点、线、面三者结合的网络式物流体系,为统筹城乡贸易经济发展创造硬件支持。同时,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到“区域配送站”再到“乡镇配送点”的一体化配送体系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扩大农村地区商贸流通市场,实现城乡产业互融互通,重点培育城乡商贸流通企业,从而形成新型商业业态。

四、构建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评价系统

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进行整合与统筹,要以实现城乡经济贸易发展各基本要素统一发展为前提。城乡商贸流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商贸市场,实现城乡市场在现代化体系下的有效流通,真正让城乡商贸形成无缝衔接与顺畅交易。[4]基于此,搭建农村现代化商贸市场评级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引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可持续、稳定发展。

对城乡商贸流通进行统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乡间资源条件差异、专业化市场差异、物流体系完善程度、基础配套设施情况等要素。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评价体系,可以设立流通规模、流通效率、流通方式和流通贡献率等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见表2)。同时,展开客观评价,搭建高效、合理的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评价体系,通过对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发展程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实现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体系现代化发展。

表2 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现代化程度较低、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体系不健全。要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除了要增强农民以及农村购买力,还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格局进行调整和完善,形成统一的竞争发展机制,增加城乡商贸流通途径,从而推进城乡生产要素有序、稳定流通,实现城乡间商贸流通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画像即墨商贸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