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2-03-03 03:40李桂霞王克朝赵国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数字化图书馆

李桂霞,王克朝,赵国峰

(1.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中共哈尔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公共安全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是保障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公共安全治理离不开具备安全素质的公民,公民安全素质的提升依靠公共安全教育。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公民的安全意识,使公民逐步形成社会安全责任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是保障公民安全的前提和基础。[1]目前,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零散、教育形式单一、实践训练少、缺少社会合作等制约我国公共安全教育的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与服务公益性、均等化、开放性、便捷性的优势,履行社会教育的职责,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创新公共安全教育形式,提升公民公共安全素质,是推动公共安全教育发展,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述评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以传承人类文明、提升公民素养为职业追求。面向社会开展延伸服务,以彰显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使命,是公共图书馆为公民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开展延伸服务的形式之一,尤其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为公众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利用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成果。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研究的文章只有1篇,即周巧群在分析目前我国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向读者推荐安全主题的图书资料、举办讲座、定期进行安全演练、举办安全教育展览等形式进行公共安全教育。[2]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大幅降低投入成本、扩大教育对象、丰富教学内容与教育手段,使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形式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安全教育现状基础上,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形式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优势,提出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的对策,力求在公共图书馆与公共安全教育交叉领域实现研究创新,为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化合作,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提高公民安全素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二、我国公共安全教育现状

公共安全教育是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公民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帮助、引导公民了解保护个体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及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技能。[3]目前,国家对公共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教育在为公民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有很多不足。一是公共安全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尚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作开展公共安全的体制机制。二是公共安全教育缺少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大部分学校和社区仍利用传统方式进行公共安全教育,缺乏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有益尝试。三是公共安全教育多侧重于公共安全知识、公共安全责任的理论知识传授,对于实践性强的公共安全技能培训、公共安全应对策略教育则明显不足,无法帮助学习者形成独特的经验感知,难以提高公共安全教育实效。四是缺乏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公共安全教育,特别是在防灾避险基本常识方面,公众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五是公众对参与公共安全教育兴趣不足,热情不高,公共安全意识淡薄。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的优势分析

1.公共图书馆具备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功能

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社会教育,可以进一步深化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本质特征,拓展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具有时代性。公共安全是民生的基本保障,公共安全治理依靠具备安全素养的公民,公共安全教育是提升公民安全素养有效路径。将公共安全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体系之中,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教育泛在化、智能化、感知化、个性化、趣味化的优势,紧密结合公共安全教育的特点,将更多的群体、单位纳入到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之中,形成公共图书馆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公共安全教育系统,提升公共安全教育实效,是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2.公共图书馆具备开展应急性的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优势

目前,对于不可预见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具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处理不可预见的公共突发事件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其数字化资源、智能化技术、网络化传播,针对公共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发布公共安全信息,及时创建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安全教育方案,以快速传播的方式提供实时的公共安全教育。公众由此可以及时获取关于突发事件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提升在应急事件中的反应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进行防灾避险,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将公共突发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

3.公共图书馆具备开展全民普及的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优势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公益性服务,公共图书馆通过公共安全教育数字化平台,将其承载的安全信息、知识、技能对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为公众提供普惠均等的共享资源和教育服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安全教育内容需求与不同的教育空间需求。利用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克服传统公共安全教育资源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及受众不多的问题,缩小乃至消除因地域、时空、师资力量不均衡导致的安全教育鸿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水平相当的公共安全教育,实现公共安全教育公平;[3]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将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数字化呈现方式,以交互性强、操作简单、移动化和多平台的数字化教育手段,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吸引力,激发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公共安全教育的兴趣,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社会普及率。

4.公共图书馆具备开展实践体验式的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优势

公共安全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但囿于场地、经费、人员的限制,公共安全教育的实践训练少,教育实效不佳。[4]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数字体验馆、VR虚拟现实体验项目等,为公共安全教育提供体验式学习情境,为学习者带来丰富的、沉浸式的、难忘的个人体验,帮助学习者产生情节记忆和情绪记忆,使公共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客观物理条件的依赖,突破场地设备、培训时间、空间限制,模拟现实中不易复现的避险逃生场景,为学习者提供安全教育的虚拟场景,带给学习者感官上的冲击。[5]学习者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对公共安全的认知,用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掌握相关的安全技能,提升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效。

5.公共图书馆具备开展专业化体系化的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优势

传统的公共安全教育缺少系统、专业的公共安全教育资源。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放、互联、共享、便捷的特点,组织安全教育专家建立专业化的公共安全教育数字化平台,开设针对不同安全问题的专业化体系化课程。通过公共安全教育资源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输载体、获取方式和交流方法等,学习者以远程共享方式阅读、收看、下载、获取专业化体系化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评估人们的公共安全教育学习体验,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有效反映公众对公共安全教育的满意度。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的高发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及时提升和改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以集中有效的投入获取公共安全教育的最大收益。

四、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的对策

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需要结合国情及用户需求,综合考虑环境、资源、服务、社会合作、宣传推广等要素,构建系统性的方法路径,见图1。

图1 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的方法路径

1.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中

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为解决公共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中。设立由国家图书馆牵头的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制定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政策,组织实施并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人才、设施等问题。地方图书馆按照国家图书馆总体部署,成立专业组织以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理事会之类的常设管理机构,其成员由来自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交通部门等公共安全领域专业人士组成,将实施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纳入相应规划之中,建立省、市、区、社区各个层面的公共安全教育共享网络,积极开展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2.以项目制形式建设特色数据库

以项目制形式建设公共安全教育特色数据库。该项目以国家图书馆主导,以提高公民公共安全素养为目标,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要经费来源,运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在国家、省、市、区、社区各个层面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官方平台和门户网站,并建立与各级政府网站的有效链接。[6]在资源内容上,开发以安全知识普及和安全演练为主的全民教育资源,以面向专业和职业应急安全管理人员和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资源,以安全理论知识系统传授和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的学校教育资源,[7]构建体系化的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责任教育、安全技能教育模式。同时在门户网站上设立“公共突发事件”专栏,专门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及科普知识教育。载体形式上,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载体,为用户提供公共安全教育所需的全部在线课程及计划,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真实案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应急避险场景,提高公民的危急场景应对能力,提供适合不同人群的公共安全教育资源。通过打造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的自主品牌,开发APP、微信公众号等多重服务功能,注重与学校、社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强合作伙伴共同运营,及时分析教育内容及服务质量,提升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社会效益。

3.开展合作式的线上线下服务

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社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有效互动和合作,建立部门之间互相协作的公共安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在线开放课程、线下体验课程的形式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一站式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教育模式。一方面,学校、社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以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中的内容作为学习资源,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开展不同方式的在线教育;另一方面,建设公共图书馆公共安全教育数字化建设基地,从生态角度加强教育环境及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将公共安全教育的特点与三维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体感交互技术等现代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感知性、个性化等特点,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为公共安全教育提供场景型、虚拟人物模型中人与物、人与人的交互设计和构建,[8]帮助学习者通过直观视觉以及融入情境体验,推动公共安全教育实践化。通过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培训演练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增强线上资源使用率和线下活动参与率,实现跨界、融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提高应急安全管理人员和党政干部危机风险驾驭能力与非常规状态下的准确、快速的决策能力,提高学生以及普通市民减灾避难、应对应急场景的实战能力。

4.引导社会力量加入项目建设

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的建设方式上,可采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PPP融资模式,吸引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基金会、志愿者团体等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系统维护与服务运营,助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的建设。为此,一方面,政府需从宏观层面制定专门性政策文件及相关配套法律,保障社会力量权益的合法化、合理化以及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的有序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政府要从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出发,以公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安全教育为宗旨,加强监管和评估,强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外部监督评价机制,建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供给的社会化主体的认证制度,施行科学的信息发布、项目跟踪、绩效评估、结算支付,[9]保证政府购买服务的最佳效果。

5.注重用户体验,加强项目的宣传推广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的全面推广,重点是解决项目的知晓度、认知度与参与度问题。以“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经营和管理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网站,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对公众安全教育情况进行采集、挖掘,分析参与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人员、部门、时间、场次、规模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指导决策部门进行精准、科学决策,提升和改善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的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满足用户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同时,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的普及性、知晓率、使用率。一方面通过开发APP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扩大受众范围,加大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承接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宣传,加大项目的“曝光率”,增强项目推广力度,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到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项目之中,提升公众安全素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结语

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与服务的优势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弥补传统公共安全教育的不足,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本文在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公共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希望本文能为强化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丰富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内容,同时,也能为公共安全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社会效益方面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数字化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数字化制胜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