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2022-03-04 07:25刘刚甘浪舸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副反应低剂量标志物

刘刚 甘浪舸

(来宾市人民医院1,广西 来宾,546100)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琅东医院2,广西 南宁,530028)

肺癌在临床较为多见,因疾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导致较多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经处在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临床治疗时多选择手术、靶向药物治疗以及放化疗等,其中调强放疗属于一类新型肿瘤放疗技术,经提升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能减轻附近正常组织损害,提升患者疗效[1]。当前,有关调强放疗时的剂量选取临床仍无统一定论。有研究显示[2],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能较好反映出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分析不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07-2017.07 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肺癌共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放疗剂量差异划分成A组、B 组各25 例,其中A 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为18-75岁,均值为(56.25± 5.18)岁;病理分型:腺癌12 例,鳞癌13 例。B 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为20-74 岁,均值为(56.30± 5.14)岁;病理分型:腺癌11 例,鳞癌14 例。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均结合病理学以及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和《内科学》(第9 版)[3]中有关局部晚期肺癌的诊断标准相符。(2)临床分期是IIIa 期或者IIIb 期。(3)年龄在18-75 岁。(4)预估生存时间在3 个月以上,同时存在能够测量的病灶。排除标准:(1)伴其他的恶性肿瘤者。(2)骨髓造血能力不佳者。(3)存在精神病不能开展正常沟通者。(4)存在其他的肺部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调强放疗,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使其上举双手置于头顶部位,经真空垫对其开展体位固定,结合其肿瘤部位初步明确中心点位置开展体表标记,于美国GE16层大孔径CT 机下开展CT 增强扫描,层厚度是5mm,上界是环状软骨,下界是肾上腺,扫描获取图像经网络传输到放疗计划系统内。主管医生与物理师一同进行肿瘤区(GTV)、计划靶区(PTV)、临床靶区(CTV)与危及器官勾画,其中GTV 包含CT中明确能观察到的原发灶和肺门以及纵膈淋巴结(直径最小>1cm 是阳性);CTV 是于GTV 基础上往上下、左右以及前后依次向外扩展0.5-0.8cm,上下界结合模拟定位机中原发灶移动范围确定,通常为上叶病灶往外扩展1.0-1.5cm,下叶病灶往外扩展1.5-2.0cm。对于转移淋巴结,GTV 和CTV 等同,PTV 为CTV往外扩展0.5-1.0cm,并勾画出危及器官例如肺部、心脏以及脊髓等。所有计划均于放疗计划系统内设计,经直线加速器6MV X 线照射,要求95%的等剂量线覆盖PTV。A 组采取高放疗剂量:76-86Gy,单次2.0-2.5Gy,5 次/周,总共开展28-32 次照射。B 组采取低放疗剂量:60-66Gy,单次2.0-2.5Gy,5 次/周,总共开展28-32 次照射。两组患者均采取同步TP 方案化疗,第1d 予以135-175mg/m2的紫杉醇注射液静注,1 次/d,于3h 内完成静注;第2d 予以300mg/m2的卡铂注射液静注,1 次/d,间隔4 周重复1 次,共治疗4 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近期疗效:分别在结束治疗后对两组开展疗效评定,完全缓解(CR):肿瘤全部消失,同时时间超过4 周,未观察到有新发病灶存在。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减小30%,同时时间超过4 周,未观察到新发病灶。稳定(SD):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减小但未达到PR 标准或增加但未达到疾病进展(PD)标准。PD:基线病灶的长径总和增加超过20%或者产生新病灶[4]。疾病控制率=(PR+CR+SD)例数/总例数×100%。远期疗效:分别在两组结束治疗后开展长达3年随访,统计两组死亡率、复发率情况。肿瘤标志物:分别在放疗前后抽取两组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共5mL,后以2500r/min 速度开展10min 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放到-80° C 冰箱中保存待测,选择电化学发光法对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 片段抗原(Cyfra21-1)水平开展检测。副反应:包含骨髓抑制、中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以及血红蛋白减少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取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相比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相比结果(%,n=25)

2.2 两组远期疗效相比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远期疗效相比结果(%,n=2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相比结果 放疗前,两组CEA及Cyfra21-1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B 组的CEA及Cyfra21-1 水平比A 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相比结果(n=25)

2.4 两组的副反应出现相比结果 B 组的副反应出现比A 组更少(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副反应出现相比结果(%,n=25)

3.讨论

肺癌属于临床一类常见恶性肿瘤,于中老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同时发病年龄呈现日渐年轻化趋势。放疗属于晚期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其通过直线加速器生成射线将肿瘤病灶内部肿瘤细胞杀灭,其中调强放疗是以肿瘤病灶为中心开展针对性治疗,有着定位准确、选择性佳等多种优势,不易对附近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能适用于放疗耐受性不佳的患者。

当前有关晚期肺癌患者的放疗剂量选择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易琼[5]等对局部晚期肺癌共60 例患者开展研究,一组予以高剂量放疗设为高剂量组,一组予以低剂量放疗设为低剂量组,最终发现,高剂量组的疾病控制率是74.19%和低剂量组65.52%相当,同时经随访发现两组在3年死亡率、复发率及转移率等指标上也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发现,A 组疾病控制率是72.00%和B 组64.00%无显著差异,同时远期死亡率、复发率以及转移率和A 组相当,这和易琼等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无论采取高剂量或者低剂量放疗均能收获良好疗效,但该结果和郭连洪[6]等研究中结果存在差异,分析原因可能和样本总数以及放疗方式不同有关。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B 组CEA及Cyfra21-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低剂量放疗对改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效果更佳,考虑可能和放疗剂量反应关系有关。据有关研究显示[7],日本原子弹爆炸后人体受到辐射量、放疗受照射量引发恶性肿瘤之间存在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在原子弹爆炸后的生还者中,受照者剂量较高人群中出现恶性肿瘤的机率较高,这一剂量反应关系呈现线性相关,因此我们推测高剂量放疗有可能会使二次肿瘤发生风险升高,因此,高剂量放疗组放疗后的CEA 及Cyfra21-1 水平较高,这在当前临床研究中鲜有报道。此外,在观察副反应时发现,B 组的副反应出现少于A 组,说明经低剂量放疗能减少副反应出现,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予以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高剂量或者低剂量放疗的近远期疗效相当,但低剂量放疗能更好改善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副反应减少,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副反应低剂量标志物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