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头摇正手法结合岐黄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022-03-04 07:08李玮儒谢碧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颈性风池穴椎动脉

陈 莹,曾 密,李玮儒,谢碧玉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广东 河源 517000)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由于颈椎小关节错位、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间盘突出或变性等因素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出现以眩晕为主的一组症候群[1]。常见于椎动脉型或交感型颈椎病,但又不同于此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眩晕的反复、间断发作,同时伴有额眉胀痛、视物模糊、恶心欲呕、耳鸣胸闷等症状的综合征。笔者用仰头摇正手法结合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性眩晕有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河源市中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45.41±5.04)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400天,平均(134±5.12)天。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2~74岁,平均(44.21±5.61)岁;病程最短22天,最长394天,平均(136.17±4.12)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2]。①头晕或者眩晕症状;②伴有颈椎不适症状,在颈椎活动时头晕症状加重;③可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如上肢痹痛、手指麻木;④臂丛牵拉试验、旋颈试验、扣顶试验可见阳性;⑤颈椎DR提示:颈椎退行性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张口位可示寰枢关节半脱位,CT或MR示颈椎间盘膨出或者突出。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②无晕针病史且可接受岐黄针及手法治疗;③年龄20~75岁;④要求受试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有颈椎外伤病史及有颈椎病手术;②有颈椎肿瘤病史或拒绝接受随访;③治疗期间有口服药物。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仰头摇正手法结合岐黄针。①仰头摇正手法:运用揉、拿、按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肌肉尤其是枕后区小肌群,操作者一手托扶住患者的头枕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使其头部上仰侧转(头部上仰可使2~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缓慢向摇动2~3下,当头转到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常能听到关节复位的“卡的”声[3]。②岐黄针疗法:患者取侧卧位。取0.30cm×55cm岐黄针,选取双侧风池穴定位标记,常规消毒双手,用安尔碘常规消毒局部穴位。右手持针飞针快速进入皮下,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约1.2寸,待患者感觉风池穴稍有酸胀得气感,即可出针,出针后用棉签按压针孔1min,防止出血。3日治疗1次。

对照组用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放松,运用传统的滚法、揉法重点放松两侧斜方肌、斜角肌、竖脊肌、枕下肌群、枕后肌群等,并采用拇指点按穴位方法点按太阳、风池、风府、百会、肩井穴,操作20min。

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

3 观察指标

采用眩晕障碍量表[4](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标准对颈性眩晕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DHI通过25条评分内容比较系统地了解眩晕对患者各方面的影响,每条内容均有3个答案,分别为是、有时、无,计分为4、2、0分,总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越严重。

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眩晕症状消失,无相关阳性体征,可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能力,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眩晕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症状部分消失,头晕、头痛症状发作较频繁,阳性体征仍存在,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效:仰头摇正手法结合岐黄针治疗或推拿手法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影响日常生活。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 40 46.58±27.18 19.14±20.13*18.45±18.15*对照组 40 46.27±27.03 21.39±25.52*19.78±20.8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项痹病”范畴。气血不通,颈部经脉失养,不能约束骨骼,颈椎“筋出槽”、“骨错缝”[6]。当寰枢关节发生旋转错位时(骨错缝)或者肌肉痉挛(筋出槽)等造成的颈性眩晕,仰头摇正手法可纠正颈椎动力性、静力性平衡,恢复小关节错位,纠正椎动脉的骨性通道,减轻对椎动脉刺激,从而改善眩晕症状。同时推拿手法可放松颈部肌肉,解除颈肌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改善脑缺血。仰头摇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稳、准、轻巧、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以根据寰枢及枕寰关节错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仰头幅度和旋转的角度,避免因用力不当而加重病情。

岐黄针疗法为陈振虎教授创立,其针具杂糅了圆针、长针、员利针之长,具有选穴少、起效快、操作轻巧、无需留针的特点[7]。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风池穴与枕下三角区(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围成)位置相吻合,岐黄针针刺风池穴位,针刺深度较深,同普通针灸针相比其针形呈中空状,直径较大,针头圆利,可更好的松弛枕下肌群等局部软组织的紧张,有利于改善椎动脉血液流速,增加脑部供血,达到止眩晕的目的。

仰头摇正手法结合岐黄针治疗颈性眩晕能显著改善眩晕症状。

猜你喜欢
颈性风池穴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颈性眩晕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风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