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在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有效性及作用分析

2022-03-05 23:11陆雪华王甜甜施庆庆
医学前沿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科护理疼痛护理作用分析

陆雪华 王甜甜 施庆庆

摘要:目的 分析在产科护理质量中疼痛护理的应用有效性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试验组45例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6.51±0.83);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为(3.25±0.26),试验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中十分满意17例,满意18例,护理满意度为77.77%;试验组中十分满意29例,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97.77%,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采用疼痛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疼痛护理;产科护理;有效性;作用分析

妇产科产妇在分娩以及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同时有些产妇由于自身的耐受力不高,在承受分娩以及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紧张以及焦虑等负性情绪,导致疼痛的敏感度增强,对产妇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2]。基于此,本文将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产科护理质量中疼痛护理的应用有效性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产妇中,年龄在22岁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3±2.51)岁;试验组45例产妇中,年龄在23岁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5±2.50)岁,组间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式,严格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疼痛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创建专业的疼痛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并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指导,为护理人员进行疼痛护理相关知识以及操作的技能培训,并制定出系统的培训方案以及評价制度,同时根据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来对培训方案进行优化,以此来对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进行培养和提高[3]。②经过全方面全过程的疼痛护理,为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知识以及镇痛药物使用方法的讲解,并对产妇的精神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为产妇开展个性化的疼痛护理措施[4]。③注重对产妇分娩全过程的疼痛护理干预,对于产妇在产前出现的疼痛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并实时进行对应的分析,同时对产妇进行心理辅导,缓解产妇由于即将分娩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在产后可以应当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鼓励产妇进行康复训练,对于产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问,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给予解答,同时积极和产妇沟通,了解产妇的实际需求,并对疼痛护理方案进行优化[5-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进行分析,总分为10分,分值与产妇的疼痛程度呈反相关;通过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处理计数(χ2)和计量(T)资料,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对比

对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6.51±0.83);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为(3.25±0.26),试验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中十分满意17例,满意18例,护理满意度为77.77%;试验组中十分满意29例,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97.77%,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疼痛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体征,和人体的认知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很大一部分产妇因为缺乏对疼痛知识的了解,再加上产前对分娩的疼痛过度恐惧等原因,很容易出现焦虑以及紧张的情况,导致产妇对于疼痛的敏感度增强,影响到产妇的分娩结局[7]。因此,在对产妇护理的过程中,疼痛护理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培训以及健康宣教的方式,提高产妇对于疼痛知识的了解,降低产妇心中的恐惧感。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疼痛护理的试验组,在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采用疼痛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的质量,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亮,李兴. 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影响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2):185-186.

[2] 杨美丽,吴振纲,叶励超,等. 镜像视觉反馈对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1):45-48.

[3]朱胜玲,王学艳,胡颖颖,等. 疼痛护理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9):1550-1551.

[4]杜荧,邵广美,华薇,等. 产科护士剖宫产产妇疼痛处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1):4015-4018.

[5] 姚金帅.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行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6):721.

[6] 胡荣喜.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及其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31+33.

[7]刘琴,潘燕,罗斌,等. 疼痛护理培训对护理高职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2018,15(6):33-35.

猜你喜欢
产科护理疼痛护理作用分析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基于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人事管理的作用分析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工商管理培训对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乡镇文化对促进群文建设的作用分析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