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爱国主义教育与装备制造职业教育的融合
——以“楚怡精神”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

2022-03-14 06:50
关键词:爱国主义湖南装备

周 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7”。这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融合的背景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又深深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当前,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效果不够理想。主要是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忽略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出现过度重视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的现象,使学生在技术和学业的精进中缺乏精神力量,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赋予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的新任务、新使命,也是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楚怡精神”源于近代著名湘籍教育家陈润霖创办的近代工业职业教育学校,其内涵包括“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爱国主义精神便是其中的基本内核。楚怡工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工业人才,为我国早期的职业教育树立了范本。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省首批卓越院校建设单位,是省内装备制造专业最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高职院校,学校紧密对接湖南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支柱产业办学,成就了“湖南装备制造技能人才黄埔军校”的美誉。[2]“楚怡精神”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工作的新探索,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进入新时代,立足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然而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于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的手段和形式仍较为单一,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教育定位不够准确

一直以来,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以强调专业教育为主导,弱化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导致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无法同步发展,尤其在文本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此外,以技术型为导向的专业教师缺乏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和创新,相关课程的设置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端和教师端两方的问题直接导致大多数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出现爱国主义教育定位不够准确的现象。

(二)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不够显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但其成效并不显著。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学生很难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获得精神动力,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不够全面,尤其是其爱国主义的观念转变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此外,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关注学习技术类知识,忽略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联,难以将个人前途理想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有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精神作用。

(三)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不够灵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3]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落到实处,刻板且缺乏灵活性的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学习热情。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1999年起,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是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大课形式、撰写相关课程论文等拘泥于书本和课堂的传统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造成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技术技能学习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爱国主义教育与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爱国意识,外化为学生的爱国行为。为此,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将“楚怡精神”与职业教育联系起来,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装备制造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专业领域人才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为全省乃至全国输送新时代所需的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楚怡精神”的内涵是“爱国、求知、创业、兴工”,将“爱国”摆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为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设相关专业科目,改变教学架构,进行教学改革,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取关系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挖“楚怡精神”的内涵,赋予其时代价值,并以此作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线索,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综合评价、考试考核、学工建设等多个方面,寓教于学,寓教于用,帮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助力教师融会贯通,真正将以“楚怡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化为办学治校的具体实践。此外,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构建校企联动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通过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优势互补、资源互用,从而达到共进共赢。这种适应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在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机会的同时,为企业建立起人才储备库,也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的教育类型、发展特色和学生实际来找准方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质为重点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楚怡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在教学团队组建上,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校内外选拔、思政考核等方式选用一批优秀专业教师,并依托校企合作,从企业中遴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能力强、素质高的技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加入团队,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教学研讨中,形成一支方向明确、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上,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专题教学,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在专业学习上,师生共同探讨专业沿革与变化,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人物故事。如机械科31班的朱镕基,1998年成为国务院总理;机械科35班的唐仲秋,参加抗美援朝,后转战西北荒漠,在戈壁滩上参与研制“两弹一星”,前后达30年;机械科35班的贺国辉,组织第一代液压支架的研制、定型及系列品种生产,完成矿井主要提升、运输等20余项重要革新项目,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4]一个个光辉的校友榜样是“楚怡精神”的生动诠释,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校爱国热情。

(三)遵循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工作中的规律性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密切与城市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1]9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在进行校外实践实习的过程中,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遵循规律,做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承楚怡工业学校“为干而学,从干中学”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企业资源,为在校生提供广阔的课外实践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同时,作为一所服务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湖南省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挖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元素,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地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方案,避免爱国主义教育的千篇一律、泛泛而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既源于“楚怡精神”又不局限于“楚怡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装备制造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既能将学生的专业实践落到实处,又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四)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导向性

学生始终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向作用。一方面,立足“楚怡”品牌,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活动。如设立“楚怡”湖南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楚怡”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等,让学生主动发掘爱国主义精神,感知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专业为形式,以实践为载体,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发展,如前往对口扶贫县实地开展访谈、助农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这样一来,既用学生的青春朝气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又让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湖南装备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防晒装备折起来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