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梨果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3-15 02:44汪为琴刘钧
江苏农机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梨果梨园农机化

汪为琴 刘钧

0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宿迁市宿豫区农机化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该区农机总动力达66.98 万kW,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已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但林果业、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等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其中,林果生产机械化水平仅有58.1%,是全区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突出短板。现结合生产实际,就提升梨果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出对策与建议。

1 梨果机械化生产现状

梨树是宿豫区的主要果树品种。近几年,该区围绕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升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园区林果示范点为切入点,强化项目带动、突出市场拉动、加强宣传发动,积极推广应用特色农业尤其是林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梨果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果园产业快速发展,果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区果园总种植面积已达1 000 hm2,累计栽植梨树12 万余株,梨树品种主要有5 个:苏翠1 号、苏翠2 号、翠玉、翠冠及秋月。

但是,由于该区梨果生产多为果农分散经营,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整体来看,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益较低,利润空间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推广应用梨果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补齐农机化短板,是提升该区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2 梨果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种植习惯和生产模式不适合果园机械化生产

目前,该区梨果生产基本上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态,梨园多以独立状态分布,种植面积普遍较小,且在种植品种选择、园区道路建设、排灌系统设置等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另外,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种植和修剪方式,果树基本上都呈疏散分层树形,致使成林梨树地块缺少农机装备可进入作业的空间。

2.2 梨果生产专业人才短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年人口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1]。目前,宿豫区梨园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对新装备、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无法适应梨果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梨果产业发展急需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化人才。另外,区、乡两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较少,现有推广人员的知识储备跟不上新机具新技术发展需求,农机化服务力量薄弱。

2.3 果园机械价格高,影响果农购机积极性

一方面,对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而言,由于自有梨园面积小,农机装备使用效率不高,购机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的梨园植保机、施肥机、升降采摘机等多为自动化、智能化机械,价格昂贵,财政补贴额度较低,梨农整体购买力不足,购机积极性不高。

2.4 农机农艺融合不够

梨果机械化生产包括建园、机械耕整地、梨木定植、机械开沟施肥、机械锄草、机械植保、枝条机械剪修、套袋、采收、田间运转等多个环节,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只有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才能不断提高梨果综合生产能力。现阶段宿豫区梨果产业农机与农艺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有的生产模式大多是在传统人工作业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2],不能满足机械化作业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农机的研发与农艺要求脱节,不能充分发挥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价值。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严重制约了梨果种植机械化的发展。

3 梨果机械化生产建议

3.1 规范梨果机械化生产作业标准

以降低梨果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梨农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梨果生产“机器换人”行动,统筹解决梨果机械化生产农艺与农机融合的难题。应建立统一的梨果机械化生产模式,促进梨果生产向宜机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3.2 做好果园机械选型和推广工作

组织开展梨果生产机械装备对比试验,选定一批先进适用、智能化的梨果生产机具(包括自走式旋耕机、开沟机、乘坐式割草机、履带自走式喷雾机、自走式多功能施肥机、果园电动作业平台等),进行示范推广,增加全区果园生产机具保有量。优化梨果生产机械装备结构,减轻梨农的劳动强度,降低梨果生产成本,提升梨农的种植效益。

3.3 强化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开展机具试验示范。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广大梨农对先进农业技术和农机装备的认识,引导周边梨农购买先进适用的梨园生产机具,有效解决梨园“用工难、用工贵”问题,降低梨园管理成本,增加梨农收益。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梨果机械化生产短板环节装备补贴力度,鼓励梨农购置先进适用的梨果生产装备。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建议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促进梨果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机具保有量快速增长,推进梨果生产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3.5 加强梨园生产机械化人才培养

由于梨果种植机械化装备涉及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诸多领域,机具结构较为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对梨园机械化生产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针对梨果生产薄弱环节,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快培养梨果机械化生产技术人员,推进梨果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均衡发展。同时,要健全和完善梨果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提高梨果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3.6 推进机艺融合

要强化农业系统内各部门间的合作,尽快完善梨园机械化作业技术标准、作业质量标准,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传统梨园要做好适配机具推广和“宜机化”改造工作;新建梨园要综合考虑梨果品种、栽培技术、机械装备等因素,加快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突出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梨果梨园农机化
梨果飘香富农家——山西省积极发展梨产业扫描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果业劳动力现状与生产新模式探讨
梨园寻梦淮安缘
赵县晓诺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梨园”演变考述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