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智能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2022-03-15 02:44万士俊
江苏农机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事机械化农机

万士俊

0 引言

蛇峰村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东北角,与流均镇、博里镇接壤。村落东北环倚十字河,南邻虹口河,塘河穿村而过,水面面积10.67 hm2,耕地面积230.05 hm2,主要从事优质稻米种植、水产养殖。近年来,该村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要求,由村党支部(村集体)领办土地和农机合作社,打造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生态种植、生产加工、装备维修、培训、农资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智能化基地示范创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1 积极开展智能化基地示范创建

1.1 配备智能装备

配备智能装备,开展无人农机作业,实施全过程智能化管理、精准化作业,能够减轻机手劳动强度,提高农机作业精度,实现节本增效。2021年,合作社购置农机导航和智能驾驶设备6套、乘坐式高速插秧机2 台、160 马力拖拉机1 台、100 马力收割机1 台,进行无人作业试验示范。通过在现有农机上安装农机自动驾驶、控制装备,初步实现联合收割、插秧、植保、播种等环节无人作业,已建成1 000 亩(66.67 hm2)无人智能化机具应用示范基地。

1.2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采取订单式、托管式、联耕联种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种植收入和机械化作业收入。2019年,合作社投入325 万元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者共流转土地55.32 hm2,其中,村民入股土地32.05 hm2、村集体入股土地23.27 hm2。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按股分红。村干部参与合作社管理和农机作业,报酬与绩效挂钩,既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又提升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入股群众既能获得土地租金,又能获得分红股金,还可获得在合作社打工薪金。村民年均增加收入8 万元。

2 智能化基地示范效应显著

2.1 作业优势凸显

通过应用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精量施药、作业质量远程监控等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推进农机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减轻了机手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提高了土、水、肥、种、药利用率,促进了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实现了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蛇峰村已成为稻麦生产技术培训基地、粮食种植知识科普基地。

2.2 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

合作社建设了烘干房远程监控系统,安装了烘干中心远程监控装备。通过传感器对监测区域空气进行实时采样,并将数据及时传送至计算机,在控制室通过计算机实时远程监控。监控系统可设定自动报警,确保烘干中心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3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合作社以大米产销为主攻方向。2020年投入20 万元购置了大米生产、色选、包装设备,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注册了“塘河桥”大米商标,生产的大米入选江苏省扶贫消费产品目录,走进了“苏宁易购”“鲜果汇”线上销售平台。2020年,合作社与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林业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等单位达成采购协议,销售大米93 t,销售收入达60 万元;同时,借助“万企联万村”“学习强国”产品代言活动载体,与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南京雨茉文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下了70 万元大米销售合同。2021年,合作社建成全省首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同时成功创建淮安市首家无人农机示范基地。

2.4 节本增效明显

合作社通过配备智能农机装备,实施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化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20%以上,亩均节本增效42 元(节省农药费10 元、肥料费12 元、人工费20 元),亩均增产增收100 元以上,年增加净利润31.72 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丰收。2021年,水稻亩产615 kg(水稻为南粳系列9108 与58 优质食味品种),小麦亩产515 kg,粮食生产经营总收入241 万元,净收益达28 万元。合作社开展“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5 000 亩次以上,农机作业纯收入16 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 100 元。

2.5 社会效益显著

蛇峰村以“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示范村创建为基础,积极开展智能化基地示范创建,不断提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探索出“综合农事服务1+4(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产业富民、股份制合作、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新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农事机械化农机
农事 处暑
沃得农机
农事 大寒
农事 惊蛰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不一样的农机展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