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老师化错艺术赏析

2022-03-17 19:40仲海峰
江西教育B 2022年2期
关键词:王师傅差错赏析

仲海峰

“错若化开,成长自来!”

我们面对已出现的差错,排斥、厌恶,非但于事无补,还会自寻烦恼、因厌生恶。倘若我们能坦然面对、宽容接纳——让差错“多飞会儿,”差错则会在“飞来飞去”中得以碰撞、修复、生长。下面是华应龙老师在工作室微信群中与弟子们就一个数学问题展开研讨的实录。透过这篇以聊天形式呈现的“微信课”实录,我们或许可以认识华老师的化错艺术。

【片段一】让差错“飞”起来

华老师:王师傅是卖鱼的,一公斤鱼进价46元。现降价大甩卖,35元一斤。顾客买了一公斤鱼,付给王师傅一张100元假币。王师傅没零钱,用这100元找邻居换零钱。邻居在事后存钱时发现钱是假的,被银行没收了。于是,王师傅赔了邻居100元。各位同道,算一算王师傅一共赔了多少元?

福建T老师:76。

华老师:@福建T老师 第一个发言。

福建T老师:师父对吗?。

华老师:你们有不同的答案吗?

北京L老师:111。

华老师:@北京L老师。

江苏L老师:我也认为是111。

四川D老师:176。

华老师:@江苏L老师 。

华老师:@四川D老师。

北京S老师:这么多答案!

北京L老师:师父,有奖问答吗?

华老师:@北京L老师 有奖!圆满回答有奖。

河南Z老师:我认为是106。

四川D老师:我觉得是106。

河南Z老师:@四川D老师 我俩想法一样哦。

华老师:@河南Z老师。

江苏L老师:35元一“斤”,我读题不仔细。

北京H老师:我也觉得是76。

河南Z老师:我又分析了,觉得也是76。

江苏L老师:76。

华老师:@北京H老师 @河南Z老师 @江苏L老师 。

【赏析】表扬第一个,关注每一个——让所有人乐意参与

福建T老师第一个发言,华老师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并献花。受华老师殷切鼓励的感召,大家陆陆续续抛出自己的观点。华老师则不厌其烦地逐个回应、送花。

“表扬第一个,关注每一个!”这是华应龙老师课堂的标配。华老师对待学生由内而外地尊重、理解和欣赏,很多学生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能真切、深刻地感受到!

华老师倡导学习无差错原则,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感受到安全与温润,他们在课堂中如鱼入水、如沐春风,他们在鼓励和认可中,心门打开,心灵放飞,思维拔节,精神愉悦。

【片段二】让差错在“互动”中碰撞

北京H老师:王师傅付出的钱包括三部分,进货一公斤给鱼贩子46元,赔偿邻居100元,找给买鱼的30元。王师傅收到的钱只有邻居的100元。

河南Z老师:这就相当于顾客拿走了一公斤46元的鱼和30元钱。

江苏L1老师:30+46=76,同意答案76元。

江苏C老师:@华老师 付出46元+100元,留下30元,损失为106元。

四川D老师:76元。

北京H老师:,师父,你是要“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吗?

江苏L老师:@江苏C老师 留下70元。

江苏C老师:我想通了,留下70元。顾客付出0元(100元假钱),得到价值46元的鱼和找零的30元(100-35×2=30元),共计76元。

江苏L老师:30+46=76或46+100-70=76。

江苏L1老师:30+30+46=106元,鱼46元,找出30元,赔邻居30元,一共106元。我前面的想法不对,以这个为准。

【赏析】适时退出,留足时空——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

福建T老师在回答完问题后,急切地想知道回答得对不对。华老师却“不解风情”、转移话题:你们有不同的答案吗?

从华老师这儿得不到结论,大伙儿只得“抱团取暖”——他们纷纷抛出自己的想法,以换取别人的想法,并努力地通过揣摩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想法……最终,结论出来了,大伙儿却发现华老师“失踪”了!

华老师的“失踪”是有意的!华老师的“失踪”,一方面使得课堂上发言没有压力和后顾之忧,发言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华老师的“失踪”也使得所有人的思维因权威潜在影响的撤出,更加大胆、开放、自由、深入。

【片段三】让差错再“飞”会儿

华老师:@江苏L1老师 。

河南Z老师:我刚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仔细想想感觉王师傅没有赔给邻居。

四川G老师:我觉得是176,46+65+65=176。

华老师:哈哈哈(就像课上的“傻”笑)。

四川G老师:啥意思呢?忐忑不安……求正解。

江蘇C老师:@江苏L1老师 假如王师傅有零钱,借邻居100元,还邻居100元;给顾客价值46元的鱼并找零30元,一共亏了76元。

四川D老师:也就是赔了买鱼人拿走的鱼和30元钱。

江苏L1老师:拿走一公斤鱼,找零30元,赔邻居30元。

江苏Z老师:其实可以这样思考:找给顾客的30元是王师傅邻居的,王师傅要自掏腰包的,还给邻居的30元,和一公斤鱼的进价46元,合计76元。

江苏L1老师:哦。

四川G老师:明白了。

四川D老师:师父现在什么表情?

【赏析】意犹未尽,驻足回望——让思维积淀澄清

对于每节课需要学会的知识,总有部分学生“未学就会”,部分学生“一学就会”,部分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学会”,还有部分学生“怎么学,都学不会”。四类学生间巨大的差距要求教师要尊重现实,不被课堂虚假的繁荣所迷惑。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需要我们耐着性子、慢下脚步,带着大家根据课堂实际,特别是课堂中的差错“暂停、细磨,回看、反刍”,把握问题的本质,厘清问题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容错”的意识,积累“融错”的经验,感受“荣错”的美妙。

【片段四】“感谢”差错

华老师:谢谢各位!准备抢红包啊!

华老师:。

四川D老师:哇,大红包。

四川G老师:谢谢师父。

江苏Z老师:哈哈哈,16.8元。

北京Y老师:太开心了。

【赏析】水到渠成,褒奖激励——为学生后续学习蓄力

曾有一段时间,受教育界内广为流传的“老人用发硬币解决小孩踢易拉罐带来的噪声”这则故事的影响,大家对物质奖励持绝对否定态度。然而,今天的微信课上作为学生,我真切感受到奖励的必要与价值!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互助,终于解决了问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就在这个美妙的时刻,华老师突然郑重地给我们每个参与者发红包。这种奖励是华老师对大家认真思考、积极分享、收获成长的认可。

这种认可因华老师的郑重发红包而被充分“放大”和“外显”,既具有感觉冲击力,也具有很强的仪式感。这种外显的、放大的、有仪式感的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参与讨论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欲望,也坚定了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片段五】化错育人

北京H老师:师父,啥时候才让我们看见你葫芦里的药?

华老师:哈哈哈,好!我说说我的想法,也不一定对啊!76元是常规答案,也是第一种答案;第二种答案,也是我第一反应——一切都因那张假币而起,如果没有那张假币,就不会赔钱。买一公斤鱼挣的24元,是应该挣的。如果只算赔了76元,那他还赔了时间、赔了房租。

河南Z老师:哈哈,师父,我刚才也想到100了,但没你想得那么深。

北京H老师:要消化一下。

四川D老师:呵呵,谢谢师父的分享,这道题真有趣,明天让学生也动动脑筋。

北京Y老师:第二个答案赞一个。

北京H老师:会不会还有其他答案?

华老师:我觉得答案开放好,我说的两个答案中,第一个答案是卖鱼人自我安慰的答案。

北京H老师:我觉得卖鱼人也赚到了教训。

江苏S老师: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从买鱼人的角度看,他以100元假币换得1公斤鱼和找回的30元钱,总价值35+35+30=100元;二是从卖鱼人的角度看,他损失了进一公斤鱼的46元钱和找出的30元钱,共76元钱,另外,他还损失了时间和房租。

江苏C老师:我总觉得“100元的人生”相比“76元的人生”,显得贪婪和悲观。我觉得北京H老师的答案76元好,虽然王师傅还赔了时间和房租,但他收获了经验教训。

【赏析】跳出对错,点化生命——让学生收获成长

商业有盈亏,人生无输赢!买鱼问题,从小处看“赔了”,从大处看“没有赔”。因为,赔了钱,赔了时间,赔了房租,却换回了人生宝贵的经验。

华应龙名师工作室中的老师,都是各地小学数学界的骨干。华老师组织大家讨论这道题,目的除了获得知识、启迪智慧,更在于点化生命。

因此,在大家得出结论后,华老师将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了知识之外,带领学生丢开知识、跳出对错,去思考、感悟数学知识背后的生活哲学、人生哲理。

回看整节微信课实录,华老师说的话、做的事并不多。在课堂开始,华老师首先抛出自己的设想,接着华老师所做的事除了献花还是献花。渐渐地,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最后,华老师出场了,华老师首先送出大红包,人人有份,接着是条分缕析、全面独到的精彩讲述。

整节课,华老师始终站在对错之外,保持着一种“勇敢退,适时进”的姿态,引发、激励着大家的参与热情,让所有人在深度參与中,容错、试错,析错、知错,理错、化错,最终获得饱满的知识和丰盈的生命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3457501908271

猜你喜欢
王师傅差错赏析
井 道
维权遭反诉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捆绑10年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幸福每一天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