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2022-03-17 07:58白翠玲雷欣杨丽花许亚丽
经济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太行山康养山西

白翠玲,雷欣,杨丽花,许亚丽

(1.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2.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品质生活成为人们日益追寻的目标,我国民众亚健康等问题和绿色发展理念也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大众健康意识和绿色产业发展[1]。“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出现了一大批森林旅游新产品。森林康养产业响应了国家低碳环保号召[2],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追求,不仅是人们共享的生态福利,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3]。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绵延400余公里。山西太行山地区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康养旅游资源禀赋在华北地区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在太行山绿化工程推动下林业生态建设具有显著成效[4,5],有潜力成为面向京津冀豫的森林康养旅游胜地,发展森林康养旅游能够大大提升对山西太行山森林保护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6]。

一、森林康养相关理论研究

随着森林康养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理论研究也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研究内容方面,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康养旅游发展潜力评估、康养旅游因素分析和康养旅游规划等[7,8],如郭诗宇等从理论基础、建设措施等方面描述了目前森林康养的建设情况,并基于此提出了未来森林康养发展建议[9];陈心仪通过对我国森林康养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森林康养发展面临的困扰和未来发展路线[10];丛丽等从社会角度出发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进行了探索[11];李世东等基于不同省(区、市)森林公园数量、面积等指标变化研究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轨迹[12]。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综述法[13-15]和层次分析法,如邓三龙总结了国内外森林康养建设、认证及科学研究现状,并根据湖南省森林康养实践讨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16];李济任等通过对不同国家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现状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目前影响森林康养的主要因素,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17];潘洋刘等通过结合SWOT和AHP法,提出了康养旅游的发展建议[18];黄晓彬等基于绿色疗愈视角对森林康养中心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研究[19];皮鹏程等通过SWOT和层次分析模型分析了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20]。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针对于森林公园等小区域的发展研究,针对于山区森林康养旅游的系统性研究则较少;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定量研究较少。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山西省已有森林康养试点单位40个,中国森林康养林场4个。森林康养产业被喻为旅游的下一个“蓝海”,山西省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如何确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采用EFE和IFE矩阵构建SWOT模型对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讨,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目前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主要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同时利用四象限坐标法确定了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区概况

山西太行山主体部分自南向北分布在东部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处于负氧离子集聚层,最高峰海拔可达3000多米,从低到高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兼有平原、丘陵、盆地等;太行山按气候带划分,由南部暖温带过渡到北部温带。森林、农耕区、草原与农牧交错区随山势分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被群落和独特的生物资源,给山区带来了大量的负氧离子[21],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的环境要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也吸引着各地游客。

三、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SWOT分析

(一)EFE和IFE矩阵分析

根据EFE和IFE矩阵原理,通过对太行山当地搜集的调研资料和相关文献研究,以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为参考,构建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的内部影响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指标体系(表1)。

表1 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建设因素指标体系

根据表1设计调查问卷,对相关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影响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问卷中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权重取值范围在0.0-1.0之间,各指标权重相加为1.0。同时按照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各指标有效反应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在0-4之间,“0”代表无反应,“4”为反应较强。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54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太行山康养森林旅游EFE与IFE矩阵结果(表2)。

表2 指标平均值

评分中最高分为4.0分,最低分为0分,计算所得平均分为2分,而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内部因素评价总和为2.28分,外部环境因素总分为2.32,均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其内部环境中优势因素较强,外部环境中面临机遇较多。根据各指标加权分数,并按照分值高低确定主要指标,其内部优势因素主要指标为生物资源丰富、人文地理优越、气候环境良好和旅游资源多样;内部劣势因素主要指标为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才短缺、开发深度不足和形象宣传不足。外部机遇主要指标为政策有力支持、健康产业发展、行业转型升级;外部威胁主要指标为生态保护艰巨、周边竞争压力和旅游需求多样性。

(二)SWOT模型分析

基于EFE和IFE矩阵,最终构建SWOT分析模型(表3)。

表3 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建设SWOT分析模型

周边竞争压力T1旅游需求多样性T4健康产业发展O3行业转型升级O4

1.内部优势。

(1)生物资源丰富。山西太行山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植被丰富多样,随着山势海拔升高和温度差异而有所不同,有高亚草原、落叶松、夏绿林等;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如金钱槭、青檀等珍贵植物种和猕猴、豹、麝等珍稀动物,大峡谷内木本花卉、药材等珍稀植物达到了300多种[22]。

(2)人文地理优越。太行山山区古村落众多,在国家旅游扶贫支持下逐渐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基础设施的完善给旅游带来了可能性;太行山区具有“小杂粮王国”之称[23],培育了养身功效丰富的莜麦、红枣、核桃等杂粮;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范围大,种类多,品质高,同时老陈醋等本土产品获得了众多游客青睐;人文地理优势不仅能够满足山西太行山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基础饮食条件,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精神文化支撑[24]。

(3)气候环境良好。山西太行山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清凉无酷暑,全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平均降雨量大约在534毫米,年日照时数将近2500个小时;森林覆盖率近年来也不断提升,其中太行山大峡谷林草覆盖率达74.9%,增加了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海拔适中,对于身体良性调节与健康长寿是最好的选择。

(4)旅游资源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自然资源包括峡谷、深洞、怪石、奇峰等地质景观资源,还有山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山西太行山共有14处面积较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其中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棋子山森林公园、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公园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较高[25];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佛教文化、当地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古建文化、军事文化等资源,类型多样,品质高。

2.内部劣势。

(1)基础设施落后。山西太行山的旅游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旅游建设程度和开发程度较低;当地住宿设施质量参差不齐,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缺乏相应的医疗保健设施,难以满足游客康养需求;交通基础设施有限,主要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交通不便利给游客带来了出行障碍[26];景区内基础设施比较单调,减少了游客数量[27]。

(2)专业人才短缺。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是多元化产业,包含生态学、医学以及养生学等专业领域,对人才要求较高,需要同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山西太行山景区具有独特自然资源,并且复杂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素养的向导;外地人才难以引进,内部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现象。

(3)开发深度不足。山西太行山文旅产业缺乏整体宏观规划[28],产业发展等规划层次较低,没有形成有效衔接,容易产生竞争力不强、景区同质化的问题;没有适度挖掘太行山旅游资源,结合资源特色开发出满足游客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仍以传统形式的自然观光为主,市场吸引力弱;各部门无法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作出反应,与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度较低。

(4)形象宣传不足。山西太行山建立旅游品牌形象较晚,开发之初知名度不高,游客主要来自于山西省以及邻近的周边区域,没有深度挖掘潜在客源市场;缺乏整体形象宣传塑造,并且对于山西太行山品牌定位尚不清晰;在推广方面方式单一[29],没有形成协同组合的营销模式;解说系统较为落后,没有足够吸引力[30]。

3.外部机遇。

(1)政策有力支持。2017年山西省开始提出对康养产业集群的打造,将旅游、养生、护理等健康旅游需求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山西省域大康养格局;2018年提出了三大旅游板块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计划,森林康养越来越重要;2019山西省通过了对康养产业发展的支持性计划,康养旅游的格局逐渐完整,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予了山西太行山发展康养旅游一定的基础[31]。

(2)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产业大环境处于稳定有序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对大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人们对于健康产品需求也逐渐强烈,市场环境广阔;常规健康行业发展迅速,其他领域如运动营养品、功能性食品行业也出现健康化趋势,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康养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机。

(3)产业转型升级。康养旅游注重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当前,人们不再单纯地追求景观,同时也在寻求精神和身体双层满足感。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更加注重体验感和参与感,休闲养生旅游产品更受市场青睐。太行山可利用其自身环境优势、资源丰富优势以及中药养生优势,打造更具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促进地区康养旅游行业转型升级[32]。

4.外部威胁。

(1)生态保护艰巨。太行山属于石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层瘠薄,水体流失严重;由于发展前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较低,导致山西太行山生态污染加剧;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和技术难以有效结合是太行山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周边竞争压力。山西周边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例如陕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并且发展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知名度也较高,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旅游开发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因此,如何打造独特的森林康养优势是其面临的重大问题。

(3)旅游需求多样性。康养旅游面临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但是游客需求质量逐渐提高,游客并不再满足于传统、简单的观光式旅游,尤其对于森林康养来说,生理健康需求和精神层面修身养性二者兼蓄,给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33]。

通过对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IFE和EFE矩阵组合研究发现,优势和机遇的潜力相对较大,仍需进一步确定其主要因素,因此建立AHP模型进一步厘清影响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的主要因素。

四、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AHP模型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对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太行山发展进行因素组合战略分析(图1),并确定其发展战略。

图1 森林康养发展战略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森林康养发展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四种组合战略。一是竞争型战略,在此战略下坚持开拓原则,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抓住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空间;二是多元化战略,主要以优势和威胁为主,这种战略应该坚持抗争原则,扬长避短,通过对优势充分利用,尽量避免外部所面临的威胁;三是扭转型战略,主要以自身存在的劣势和外部所赋予的机遇为主,应该抓住机遇,采取争取性原则,弥补自身缺点从而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抗争能力;四是防守型战略,主要以劣势和威胁为主,在此情况下旅游发展势头并不良好,应该坚持保守性原则,完善自身资源,尽量避免外部威胁,化被动为主动,调整业务从而寻求新发展机遇。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应根据自身基本情况和发展形势,选取合适的发展战略。

(二)权重分析

根据森林康养发展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重要性判断。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5份,有效问卷25份,分析问卷中专家的评分结果,得出了各指标相应权重(表4)。

表4 评价指标体系组合权重

根据SWOT-AHP模型权重结果分析,各指标层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得出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机遇最大,其次为优势较强,劣势和威胁相对重要性较弱,此结果与IFE和EFE矩阵评价相一致。太行山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其主要优势;医疗保健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住宿设施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内的设施单调不齐全,对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培训是其主要劣势。从外部条件来看,机遇远大于威胁,健康产业不断发展意味着康养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政策强有力支持是太行山发展森林康养的基础条件,但在森林康养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是其发展的最大威胁,应立足于太行山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立足自身优势,迎合需求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确定S、W、O、T总强度及发展战略定位

依据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各指标的敏感程度进行取值,数值±5为极敏感,±1为不敏感,敏感度随分值递减而递减,分为五个等级,优势和机遇为正值,劣势与威胁为负值。根据总优势、总劣势、总机遇、总威胁强度公式:计算求得:0.09513。根据各强度构成坐标系,横坐标为劣势和优势,纵坐标为机遇和威胁,将S、W、O、T点相连,得到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四边形 (图 2)。根 据公式 :,计算战略四边形重心P(X,Y)=(0.059,0.6872),且P点战略类型方位角为θ=85°,根据前文对于战略组合的分析,可以得出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产业为机会型产业。

图2 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战略矩阵图

通过战略强度系数进行分析来确定其发展战略。其中内在自身优势与外部机遇影响着战略正强度,自身劣势与外部威胁影响着战略负强度。依据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各因子加权分数,根据公式U=S×O,V=W×T,分别进行计算得出:战略正强度U=0.2807,战略负强度V=0.0116,最终根据战略强度系数公式ρ=U/(U+V),得出战略强度系数ρ=0.9603,强度系数较高,则战略实施强度越大。数据说明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自身发展优势,抓住机遇,积极地进行竞争性发展战略。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EFE与IFE矩阵定量分析构建了SWOT模型,并通过定性分析明确了生物资源丰富、人文地理优越、气候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多样4项主要发展优势;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才短缺、开发深度不足和形象宣传不足4项主要发展劣势;政策有力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3项主要发展机遇;生态保护艰巨、周边竞争压力和旅游需求多样性3项主要发展威胁。

根据AHP定量分析: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中气候环境优势较大;最大劣势项是“基础设施落后”;“政策有力支持”是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最大机遇项;“生态保护艰巨”是现阶段重大威胁项。对山西太行山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进行定量化分析可以得出内部优势较大,外部机遇较强,应采取竞争型战略,充分利用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独特优势,抓住机遇,勇敢面对威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规划。

1.文旅融合,挖掘特色。充分发挥太行山环境优势,融合当地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将独特地形地貌、多样人文资源和生物资源相融合,对森林、风景、人文资源组合利用;同时开展相关文化知识活动,如森林康养知识、环保绿色教育等形式的研学活动,建立满足游客需求的现代旅游发展协调运行机制。

2.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完善交通服务体系,打造高标准旅游交通网,提升道路通达性,扩大客源市场;打造高标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不同模式康养区,例如森林温泉、森林漫步、负离子呼吸体验等,满足游客调节生理健康的需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加强康养旅游产业与当地相关产业联合协调发展,提供具有山西特色且符合康养理念的康养旅游产品和服务。

3.发展与保护并行,坚持绿色发展。通过科普教育活动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加强对制度规范的宣传和景区管理者人员的技能培训,引导游客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合理规划康养游览观光路线,分散客流量,提高游客承载量;合理利用山区康养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修复被破坏的山区自然景观。

猜你喜欢
太行山康养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太行山写生》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太行山(外二首)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