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20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化与趋势分析

2022-03-17 07:59康成文牛超群
经济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显性竞争力竞争

康成文,牛超群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引言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至2020年我国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并于2015年首次超过50%。服务贸易规模从2001年的726.01亿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6617.16亿美元,增长了8.1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贸易大国。加入WTO无论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还是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年首次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比(国内外)其他竞争对手提供更低廉、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之后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其进行不断修订,认为国际竞争力为“一国在自由、公正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能够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又能保持国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升的能力”。第二,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Porter(1990)[1]提出“钻石模型”,认为生产条件、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以及机遇和政府是一国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后Rugman et al.(1993)[2],Moon et al.(1998)[3]进 一 步 在Porter(1990)[1]的基础上加入跨国经营的影响因素,提出“双钻石模型”。第三,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方法。何骏等(2013)[4],牛欢等(2021)[5]采用TC指数、RCA指数和CA指数等对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衡量。张丽君等(2019)[6]从MS指数、TC指数、RSCA指数和CA指数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衡量。金碚等(2006)[7],李钢等(2012)[8],赵东麒等(2016)[9]主要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衡量。其中,比较优势指数主要包括Dt和RCA指数等,竞争优势指数主要包括MPR和TC指数等。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目前针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较为丰富,关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结合最新统计数据,对入世2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更少。本文借鉴金碚等(2006)[7],李钢等(2012)[8],赵东麒等(2016)[9]的研究体系,结合最新数据,并补充和完善相关影响因素指标,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对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与趋势进行分析,旨在得出一些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的重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所涉及的服务贸易按照IMF《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BPM6)的分类标准,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1类(加工服务),2类(维护和维修服务),3类(运输服务),4类(旅游服务),5类(建筑服务),6类(保险和养老服务),7类(金融服务),8类(知识产权使用费),9类(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10类(其他商业服务),11类(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12类(政府服务)。并参考余淼杰等(2021)[10]的做法,将1-2类划分为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3-5类划分为传统服务贸易,6-11类划分为新兴服务贸易。

二、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加入WTO2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01-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增长了8.1倍,其中出口额增长了7.4倍,进口额增长了10.9倍,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11.6%、11.1%和13.4%(具体见表1)。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进口额以及进出口总额3项指标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分别由2001年的2.3%、2.6%和2.5%提升至2020年的5.7%、8.2%和6.9%,分别提高了3.4、5.6和4.4个百分点。

表1 2001-2020年中国各类服务贸易出口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比重(单位:%)

从时间变动趋势来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我国服务贸易3项指标均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2008年之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大幅增长,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出口增长速度,致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大,并于2018年达到顶峰(-2537.04亿美元)。2018年之后服务贸易进口放缓、出口开始快速增加,服务贸易逆差开始逐渐缩小。

(一)各类服务贸易出口占全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

我国各类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全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能够较为直接地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若某类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越大,表明我国该类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由表1的计算结果可得,我国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基本稳定。传统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下降明显,从入世之初的69.8%下降至2020年的35.1%,减少了近一半。其中,旅游服务出口所占比重下降显著,建筑和运输服务出口存在不同程度提升,表明我国传统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下降主要是由旅游服务出口减少所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服务贸易出口,2001-2020年我国所有新兴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均有提升,截至2020年占比超过50%。表明在加入WTO的20年中,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已逐步由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了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又被称为“相对出口绩效指数(REP)”,指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在该国出口中所占份额与世界贸易中相应商品或服务占世界贸易总额之比。RCA>2.5,表明该国相应商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1.25≤RCA≤2.5,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0.8≤RCA≤1.25,表示其具有较为平均的国际竞争力;RCA<0.8,表明其国际竞争力较弱。

由表2的计算结果可得,我国新兴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自入世以来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我国其他商业服务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1.03,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1.53,分别位于较为平均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保险和养老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以及金融服务的RCA指数虽然也存在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起点低、起步晚等原因,截至2020年仍处于较弱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另外,我国传统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建筑服务,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中维护和维修服务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升,且RCA指数均远大于0.8,表明其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原因,致使我国加工服务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显性竞争优势指数

沃尔拉斯(Vollrath et al.,1988;Vollrath,1991)在上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具体可表述为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例(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与该国相应商品或服务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例(即显性比较劣势指数,RCDA)之差[11-12]。当CA>0时,数值越大表明该国相应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弱;特别地当CA=0时,表明该国相应商品或服务实现了自我平衡。

表3为2001-2020年中国各类服务贸易的显性竞争指数。从数值来看,截至2020年,我国加工服务、建筑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政府服务、运输服务的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均大于0,表明我国在这些类型的服务贸易中均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旅游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保险和养老服务的CA指数均小于0,表明我国这些类型的服务贸易尚未具备国际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的CA指数20年来始终位于0值附近,表明其几乎处于自我平衡状态。从变动趋势来看,我国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保险和养老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其他商业服务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变强;加工服务、旅游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

表3 2001-2020年中国各类服务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

三、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份额越大,表明该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越强。通过表4中的计算结果可得,自加入WTO以来,我国除加工服务和旅游服务外,其他各类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存在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的提升幅度最大,2020年较2001年提升了近22倍,表明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取得初步成效。其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的IMS指数增幅也较大,20年间增长了7.5倍。另外,建筑服务业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力军,截至2020年占比近三成,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建筑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还反映了世界各国对我国建筑服务的认可。

表4 2001-2020年中国各类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单位:%)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

服务贸易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即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之和与该国GDP之比)主要用来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的开放与控制程度,数值越大表明该国对服务贸易出口的限制越小。

由表5的计算结果可得,我国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的对外依存度指数多年来始终接近于0,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受近年来我国上述几类服务贸易增幅有限,我国GDP增长迅速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不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筑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与表4的变动趋势相符。从时点来看,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前,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增幅较大。金融危机发生后,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我国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表5 2001-2020年中国各类服务贸易对外依存度指数(单位:%)

(三)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又被称为国际贸易专业化指数(TSC),指一国某商品或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该国相应商品或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取值范围为[-1,1],当TC>0时,表明该类商品或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反之,则表明竞争力较弱。当TC的值为1(或-1)时,表明该服务贸易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或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当TC值为0时,表明该服务贸易实现了自我平衡,国际竞争力接近平均水平。

由表6的计算结果可得,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工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略有下降,但截至2019年仍高达0.97。另外,维修和维护服务、建筑服务的TC指数也较高,均超过0.4。这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使用费虽然仍未摆脱贸易逆差的状态,但入世20年来其TC指数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另外,旅游、保险和养老、个人、文化和娱乐等服务的TC指数为负或逐渐由正变负,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幸福产业的需求正在日益变大。

表6 2001-2020年中国各类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四、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前文采用各类单项指标对我国各类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但考虑到这些指标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不能全面地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故借鉴金碚等(2006)[7],李钢等(2012)[8],赵东麒等(2016)[9]的研究方法,重新对上述指标进行整合,旨在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国入世20年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与趋势进行分析。

(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来构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其中比较优势包括:各类服务贸易出口占全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三项指标;竞争优势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三项指标,各项指标及其权重的具体说明见表7。

表7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

(二)计算方法

首先,设定我国2015年各类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00;其次,分别根据公式(1)或公式(2)计算出各项指数;然后再将公式(1)或公式(2)计算出的各项指数乘以各自权重得到我国各类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

其中,A类指标为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两项指数;B类指标为剩余的4项指数。

(三)入世20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分析

表8为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我国各类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从中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表8 2001-2020年中国各类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

1.从各类服务贸易来看,我国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提升最为明显,从2001年的75.1提升至2020年的371.7,增长了近四倍;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新兴服务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下降明显,20年来减少了近一半。

2.从变动趋势来看,加工服务和旅游服务的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的变动趋势相同,均处于下降趋势;不同的是我国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的比较优势指数处于不断下降趋势,而竞争优势指数不断上升。

3.从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的对比来看,除知识产权使用费以及政府服务外,我国各类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指数提升幅度均显著高于比较优势指数的增长幅度。表明竞争优势指数的提升是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4.从变动幅度来看,我国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传统服务贸易、新兴服务贸易和政府服务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较2001年均有提升,其中新兴服务贸易的综合指数提升幅度最为显著,其次分别为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政府服务和传统服务贸易。这表明,加入WTO以来,在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由传统服务贸易转变为新兴服务贸易。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不断融入全球发展网络,参与国际分工,促使我国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成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动力。经过这2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贸易大国,无论是服务贸易规模,还是我国各类服务贸易的显性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等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同时,这20年也是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20年,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我国逐步降低了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和传统服务贸易出口比例,转而增加了新兴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在入世之初我国凭借人口红利带来的廉价劳动力,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口红利的下降,我国竞争优势开始逐步由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和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转换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和当前国际形势,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继续巩固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我国贸易体系中服务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影响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还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运行。虽然2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提升,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金融、保险和养老服务等方面,与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继续推动我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由前面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步降低了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和传统服务贸易出口比例,转而增加了新兴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但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我国新兴服务贸易还处于弱势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继续推动我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继续推动我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不仅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还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另外在推动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同时,还要把价值链攀升作为首要目的,促使我国服务贸易逐渐从低端走向高端,从而真正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越。

第三,继续完善配套设施,不断缩小贸易逆差。旅游和运输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两大主要来源。同时跨境旅游涉及“签、食、住、行、购”等各方面,因此我国可以采取放宽签证限制、简化签证流程,落实景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和立法,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放开出入境免税购物限制等措施来吸引国外游客,缩小旅游逆差。另外,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保障,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港口、机场布局,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努力加强与国际市场接轨,构建综合性国际化运输体系。

第四,继续扩大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省市(区域)作为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试点;我国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第一张负面清单《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正式公布。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省市(区域)要认真贯彻落实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不断探索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显性竞争力竞争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感谢竞争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