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看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3-17 09:29张丽霞
英语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篇语法中考

张丽霞

在新中考背景下,为落实中考备考三年一贯制理念,实行对标教学以提升备考质量,随选取2018—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为样本进行研究,从面向语篇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的中考命题立意的角度对篇章阅读,包括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等3个板块试题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一、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解读

(一)考试依据与原则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2019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为命题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试题特征

2018—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英语毕业水平考试以立德树人为主旨,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通过考查词汇知识和背景知识、语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考查英语的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通过不同文化内涵、话题的交际情境考查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语用能力;语篇中考查学生的释义、信息提取、分析判断、推理与归纳等思维品质;通过问题的解答考查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以英语能力与思维品质为考查重点,从语篇占比(约占全卷的90%)可以看出,中考英语侧重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试题考点看,既强化了英语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又关注英语学科的德育功能导向,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应用性与发展性(见图1)。

图1

(三)考点分析

1.语法考点分析

语法选择题注重语篇、突出语用,主要考查学生在语篇中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即考查迁移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语法篇章体裁多是“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说明文与记叙文。2018—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考点相对稳定,必考考点包括冠词、代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时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被动语态、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其中,词汇高频考点包括代词、非谓语动词、连词等,句子高频考点包括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见图2)。

图2

2.完形填空考点分析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词汇、语篇句意、逻辑推理和背景知识。从语篇段落句意的三个层次考查学生对词汇(实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体裁是动物故事或哲理故事话题语境下的记叙文。考点只涉及实词的词义辨析,如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和动词短语的辨析,其分布见图3。

图3

3.阅读理解

2018—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素材超过80%源于外网原文,阅读题材、体裁多样化。其中,体裁集中在记叙文、说明文与应用文,前两者占比最大;内容面向立德树人,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话题面广,有安全与救护、体育与科学、动物与人、社会与情感、文化与科技等,选材广泛,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语言生动活泼,词数在261—401之间,长度适合。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阅读题目设置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命题精神,试卷整体围绕“立德树人”命制。阅读理解题旨在考查学生在阅读一般性书面英语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见图4)。

图4

二、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语篇阅读难度系数低的题目及其出错成因

(一)语法选择难度系数在0.6以下的题目及其出错成因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语法选择题难度系数低的题目,主要存在学生对相关语法功能、形式与用法等语法知识与语用知识掌握不牢;未能正确理解语境,相关话题词汇或文化意识的缺乏,或者分析长、难句的思维能力的缺失等问题。这也表明语法学习缺少语篇交际的情境,导致语用能力弱。综观这四年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学生出现的错误集中在不定代词与介词的用法上,这点尤其需要注意。

表1

(二)完形填空难度系数在0.6以下的题目及其出错成因分析

从表2可知,完形填空难度系数低的题目出错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词义,未能根据上下句、段落或篇章语境与逻辑作出分析、判断。这表明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掌握不牢和抓取信息、解读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较低;教师在课堂上对词汇积累缺少系统、有效的指导,对语篇宏观组织结构的解读缺少有效训练。

表2

(三)阅读理解难度系数在0.6以下的题目及其出错成因分析

从表3可知,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英语阅读题难度系数低的题主要集中在语篇分析、判断作者意图、推测、推理判断、主旨大意、综合能力等题项。分析、判断、推理与归纳能力属于高阶思维能力,学生在这些题上丢分,表明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阅读策略有待提升,还表明教师在课堂上的设问可能只停留在表层,存在浅表教学或者浅表学习的可能。

表3

细节阅读题虽然是基础,但也是“重灾区”,这说明平时对学生文本解决能力的训练不充分,或者学生的文本解读基本功不过关。

三、理论依据和教学对策

(一)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中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思想性和时代性原则。语篇尤其是阅读语篇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教材的灵魂,集中体现了思想性和时代性,并承担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阅读策略、写作技能等重要任务(教育部 2018)。因此,教师要依(考)纲、依(考)点,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有效的语篇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

(二)教学对策

根据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等在中考英语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学生的语用能力、语篇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及对文化知识的梳理、运用与积累,并根据考纲考点,注重在高频考点上设题。具体对策如下:

1.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语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知识是基础。语用能力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迁移、使用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从语言知识通往语用能力的桥梁。

(1)注重积累关键词汇知识、语篇知识与话题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语篇知识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教育部 2018:26-27)。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对语篇知识进行分析、学习、领悟。比如,从宏观上了解语篇的框架组织结构:主题语境、写作目的、篇章结构、写作方式、作者观点,并梳理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及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从中观角度了解语篇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了解语篇中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抓取、分析、提炼等方式积累相关词汇知识、语篇知识与话题知识。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将相关词汇知识、语篇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话题框架里形成一定的学科逻辑框架,比如,表示活动的词汇链、表示时间的词汇链、表示情感的词汇链、连词链等,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运用到多模态语篇中,以夯实基础。

(2)注重培养语用能力。

“语言语用能力的提高是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也是基础阶段语言学习的基础。”(杨素珍1995)语用能力包括根据基本句型遣词造句的能力,在特定语境下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语用能力的关键在于让他们在语境中领悟语言的功能意义。

因此,在教学新的语言点时,教师首先要善于运用多种模态语篇,让学生在情境中领悟其功能意义,认识语言形式与语境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不同语言知识、语法的异同,在分析对比中加深对语言形式、功能和用法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语言内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究如何适应语境的需要。最后,教师要通过多语境的操练,从句到篇,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以上步骤,增强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准确、得体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即英语语用能力。

2.注重语言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相融合,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1)注重发展高阶思维。

根据布卢姆(Bloom)认知分类目标,思维分为认识与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张雨2021)。英语思维包括语篇思维、句子思维与逻辑思维。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依据《课程标准》与布卢姆认知分类目标,设计任务及相应的活动链,让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教师基于考纲、考点与丢分点,先提高自身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再引导学生开展基于主题语境的阅读教学。比如,在单元主篇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析文章,并设置活动链,带领他们根据上下文语境猜词义;利用思维导图分析篇章结构,了解文章脉络;通过主题句或关键词找出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的低阶思维。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段落之间的关系与细节阅读,深度分析,推断作者的目的、态度及隐含的意思,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有步骤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等高阶思维,同时引导他们广泛涉猎多元化题材,提高其思维能力。

(2)注重发展逻辑思维。

在语篇阅读后进行读后续写,有重点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点、语言知识、语法知识、篇章知识等完成半开放式作文,侧重训练他们对单元话题、词汇的写作能力,并训练起承转合等写作逻辑。在话题复习课中,有步骤地引领学生通过相关话题词汇的融合,撰写一篇文章,侧重训练他们的词汇丰富性、句型多样性与逻辑思维。

3.有机渗透学习策略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包括词汇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复习策略等。通过学习策略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与语用能力。

首先,在新授课、单元复习或第一轮词汇复习备考中,教师通过提问和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把单词按话题分类、词性分类、近义词/反义词分类,词根/词缀分类、话题分类。这样分门别类,让同一类单词放在同一类词汇板块中,让学生在需要时有针对地提取。其次,根据思维导图,围绕语篇、话题等进行有逻辑的表达,或对话,或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按指定单词、词组造句,或写小短文,以提升他们对单词在句子、篇章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在讲解课文、阅读文章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长句、难句,培养他们对长句、难句的解读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与能力。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语境、体裁、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作者态度、篇章的脉络、人物特征与作者评价、产品特征与评价等,围绕文章六要素进行语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与推理、归纳与概括、迁移与创新等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浏览文章标题、插图、首段首句、尾段尾句,预测内容;限时快读全文,了解各段要点,抓主旨大意;有目的地寻读,较快地找出基本信息;细读,深层次理解信息,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等能力。此外,在主篇阅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基于主题语境的篇章阅读,使其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能和策略应用在篇章阅读中,从而巩固、提升其阅读策略。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与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提倡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以语法学习为例,语法主要包括forming、usage、functions。首先,在讲解语法时,教师要让学生在篇章中感知、理解语法,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等方式理解语法项目的形式、用法与功能,将语法项目学习放在话题语境中学习。例如,对“太空生活”话题语境,必然要使用一般将来时;对“爱好、日常生活”等话题语境,必然要使用一般现在时;对“游记”话题语境,必然要使用一般过去时与将来时等,通过话题语境与语篇,学习语法项目,通过阅读,分析语法在篇章中的意义和功能。通过语法项目在听、说、读、写中的运用,让学生在特定语篇中习得语法。其次,在讲解语法时,教师要梳理易错题,总结固定用法,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比如,总结非谓语动词的固定用法:like、enjoy、look forward to、keep、finish、practice、mind 等后跟动名词,而want、would like后跟动词不定式。最后,教师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

4.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篇章的文化内涵,并让他们在一定的交际活动中理解并运用知识,感受文化内涵。在讲与文化相关的人、事或情境时,教师要适当融入相关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在讲到“点餐”情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怎么点餐才能显示礼貌”;在学习“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在讲解“古代发明”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引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讲解“数字”时,教师可以将与数字有关的英语表达张贴,让学生时刻处在文化的熏陶中。

四、教学案例(片段)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案例

在讲解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时,教师通过问题“What does them mean in Line 15?”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最终得出答案:carriages、cars and trains。那么,这三个名词则成了一个inventions语境下wheels中的词组串,并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原词复现——代词的语用知识(为了避免重复,用代词代替前面提到的名词)。又如,由于该单元重点语法是形容词最高级,因此在整理段落中心与文章中心时,采用了形容词分析文章的方法。教师设问:“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passage?Why?”学生根据前言、各段标题、图片等,得出答案:“There are thre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ventions in the world.”理由是:“They changed the world.”教师追问:“How did they change the world?”学生通过找读,得出答案:“The wheels made travelling faster and more comfortable.”教师追问:“Why?”学生细读,根据上下文语境,得出答案:“Because the wheels made the carriages,cars and trains possible.”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绘制思维导图,并让他们通过思维导图与连接词复述课文,然后在课后完成一篇半开放的作文,将考点落实到篇章写作中。教师让学生在下节课前上台读并设置问题,通过听取信息的方式复习所学知识。

在观点题中,教师设问:“What 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of the thre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学生通过再次寻找每一段的中心句,发现答案是the wheels。教师追问:“Why?”学生再次使用faster、more comfortable等重点词汇表达。教师追问:“Why?”学生回答:“Carriages,cars and trains.”这样,在夯实词汇基础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

当然,教师还可以在复习课上让学生将课文挖空,让其他同学填词,并进行课前限时训练。

(二)语篇分析能力提升案例

教师可以通过主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构建起主题语境下的篇章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阅读策略等。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该主题语境下相关话题的篇章,即主题拓展阅读,让学生继续探究主题意义。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3 Animal Friends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命运共同体。第一课时,教师讲Blind Man and his Dog主篇章阅读,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脉络,进行浅表理解。接着,教师提问:“Who help the blind men?Who help the dog?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og and the blind man?What’s the purpose of passage?”引导学生从角色关系、情感等方面分析,进行深层理解。随后,教师设计角色如记者、盲人、消防员等,让学生在开放式口头表达中复述文章内容并对文章作出评价。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话剧表演,再次深化主题。第二课时,教师设计了基于主题语境的主题阅读拓展课,即让学生阅读A Letter from Bat一文后,回答问题,并给蝙蝠写一封回信,或者写一篇应用文,呼吁保护动物,或者制作相关视频。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该单元的主题意义,懂得“人与动物是朋友,是命运共同体”,激发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基于主题语境的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学习既能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又能深化主题意义。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考英语试题存在的问题,依据考纲考点,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既使他们为中考作好准备,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篇语法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跟踪导练(二)4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放松一点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