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Unit 3 Family matters中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部分 Like Father,Like Son 为例

2022-03-17 09:29张佩珍
英语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篇戏剧环节

张佩珍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育部 2018)。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英语这一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英语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程晓堂、赵思奇 2016)。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举措。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意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 2018)。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施路径是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这种逻辑的进阶、发展、提升能够实现基于语篇、聚焦文化、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学习目标。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理念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探究,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主题语境中,基于不同的语篇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理解其文化内涵,汲取其文化精华。教师要把对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语言学习,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和育人价值(梅德明、王蔷 2018)。

以活动为载体的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创设合理的阅读教学活动前要研读语篇,即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作深入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体现三个层次的活动,即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活动,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全面贯彻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基于语篇主要是从获取、梳理事实性信息入手,建构知识;深入语篇主要是阐释和表达,内化和梳理,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超越语篇主要是通过批评、想象、创造的方式形成素养(梅德明、王蔷 2018)。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引领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重组教学内容的各要素,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其设计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梅德明、王蔷 2018)。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设计通常包括六个层次:(1)创设语境,激活已知,发现问题;(2)依据问题,获取新知,弥补旧知;(3)重组信息,形成新的知识结构;(4)围绕主题,开展语言实践活动;(5)赏析语言,分析语言表达特点;(6)运用所学新知,解决真实问题。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课例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1 Unit 3 Family matters中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部分Like Father,Like Son为例,探讨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阅读教学。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融合了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部分的内容。Starting out部分提供了与家庭主题相关的视频和漫画、影视作品图片。该部分内容旨在导入学生感兴趣的家庭生活的话题,激活他们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生活关系及生活理念,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作铺垫。

Like Father,Like Son语篇类型为戏剧,讲述了父亲与儿子针对未来职业规划产生的分歧和冲突,并最终由祖父调和的一段故事。文章开始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父与子的矛盾,再写父亲与祖父之间的矛盾冲突、解决方案及最后结果,最终写祖父对孙子的建议。同时,文本结尾以省略符合的形式为读者留白。

(二)学情

授课对象为天津市海河中学高一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认真。学生在课上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积极配合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此时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正在不断地走向独立,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和相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学生需要思考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担当的责任,理解父母对他们无私的付出。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特点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1)完成课文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挖掘文本内涵;(2)提取戏剧的基本要素,利用文中的语言及词汇进行角色扮演。

(四)设计思路

基于语篇和学情,通过听、说、读、看等学习活动,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了以任务为核心的学习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实践,并联系自身实践,完成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

主要环节包括:读前以家庭主题图片导入(新、旧知识衔接);读中提取戏剧要素、猜测标题含义、完成思维导图、鉴赏和学习语言表达(初阶、中阶思维培养);读后确认标题含义、选择新标题、角色扮演(高阶思维训练);作业环节的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的矛盾冲突(“立德树人”为本的理念渗透)。

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互关联,从阅读理解到口头表达,从语言信息的输入到输出,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充分理解文本内容,读懂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主要矛盾、冲突;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将本堂课所学语言知识和相关重点语言表达得以应用,形成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学习理解是活动观实施的第一步。在此步骤中,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教育部 2018)。

(一)读前:导入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Step 1:图片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提供的与家庭生活主题相关的漫画、影视作品图片(如《父与子》《家有儿女》《音乐之声》《超人总动员》等),提出问题: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families?(关于这些家庭,你了解什么?)

(2)Which family do you relate to most?Why?(你最认同哪个家庭?为什么?)

【设计说明】读前热身环节,教师主要从背景知识、学习兴趣和目标词汇三个方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首先,以家庭生活相关图片的描述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其次,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每个家庭都是温馨的、充满爱的,有时会有摩擦或冲突,从而导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来阅读这个家庭的故事,看看在他们的家庭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他们对目标课文浓厚的兴趣和阅读的渴望。最后,引导学生探讨这些家庭素材,从而引出与本课相关的目标词汇,如conflict(冲突)、solve(解决)、solution(解决办法)、approach(方法)等。

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还启发了他们的先行认知,进行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对英语语言能力要求的“看”的目标,进行了微型看图口头表达,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为下一环节作了充分的准备。

Step 2:猜测标题含义

读前环节设计的第二个内容为猜测文章标题Like Father,Like Son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本身及文本所给图片进行猜测,并预测本课的主要内容。起初,学生给出了一些与文章内容不符合的猜测,教师适时激发他们继续阅读文本并对自己的猜测加以验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推理判断能力和预测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文本内容学习的积极性。

Step 3:提取戏剧要素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a play?

Please read the“Learning to Learn”part and find out the features of a play.

读前环节的第三个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戏剧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先让全班学生朗读Learning to Learn部分关于戏剧特点的学习策略,然后结合文本指导他们提取戏剧的要素:settings(背景设置)、characters(主要人物)、plot(情节发展)、actions(人物动作)及dialogue(对话形式)。

【设计说明】本环节旨在读前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学体裁基本特征,理解阅读戏剧类文本的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即了解戏剧类文本的思维方式,并引导他们根据戏剧的要素对文本进行解读。

(二)读中:培养学生的低阶和中阶思维

读中环节是阅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在这一环节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等。在这一部分,学生要学习并训练特定的阅读策略,在具体语境中对文本语言进行学习,并强化总结、概括、运用、分析等低阶和中阶思维思维。

Step 1:扫读、梳理戏剧要素

T:Scan the text and find the setting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text.

Ss:Setting:The living room,with a table and two chairs at front center.

Characters:the son,the father,and the grandfather.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设计了针对戏剧文体特点的低阶阅读活动,即找出本篇戏剧的背景设置(setting)和主要人物(characters),属于低阶思维训练。学生可以运用跳读和扫读等策略,迅速、准确地找到信息并加以总结。

Step 2:略读、概括文章大意

T:Skim the text and find out how many conflicts are mentioned.

Ss:Two.

T:Between whom do the conflicts happen?

Ss:Conflict 1:the father and the son.

Conflict 2:the father and the grandfather.

【设计说明】结合对戏剧基本特点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扫读文本,总结、归纳文本中出现的冲突,让他们对文本框架有基本了解。这一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对文本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从宏观角度对文章进行整体思考和解读。

Step 3:精读、构建思维导图

改变以往碎片化的控制性阅读活动,提出整体阅读任务,并给出整块时间,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炼文章结构和表层信息,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框架,提取关键信息,并将这些关键信息进行排列组合,绘制思维导图。读后,让学生建构框架,提取、整理信息,实现读者和文本更多、更有效的互动。下图是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之一: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戏剧发展的情节对文本中父与子、父亲与祖父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信息的收集、提取、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着重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对文本结构脉络有了更清晰、深入的认识,而且引导他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文本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归纳,并对两次冲突进行了对比。另外,在归纳总结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在语境中完成了语言知识的理解及输入记忆。教师将整个思维导图以板书形式呈现,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Step 4:鉴赏戏剧的语言表达

T:Let’s follow the characters’actions and find the languages they used and appreciate them.

Ss:Here comes my boy,approach,turn to somebody for something,raise one’s voice,calm down,ignore,jump in with both feet...You can’t be serious!Take it easy.

【设计说明】文本中出现了很多既地道、有趣、幽默又能反映戏剧主要人物内心活动及情绪的表达,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积累的语言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以人物的动作行为为线索,引导学生找到了相关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感知、鉴赏和学习。

语言能力是在不断地感知、积累和运用中提升的。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鉴赏、运用并记忆、积累重要的英语表达。学生只有积累一定的语言,才能发展思维品质。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尤为重要。

(三)读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第二阶段: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育部 2018)。

Step 1:验证题目含义,选择新标题

T: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now?

Ss:The son is just like the father.In Chinese it means“有其父必有其子”.

T:In what way are they like?

S1:The ideas:they both have their own opinions about the future career.

S2:The behaviors:...

S3:Maybe the results:...

T:Choose another suitable title and give your reasons:

(1)The secret to a Happy Family.

(2)A Generation Gap.

(3)A Dream Job.

(4)Grandfather’s Advice.

(5)My Career,My Choice.

【设计说明】在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充分理解两对父子的矛盾、冲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题目,猜测其含义,对一开始的预测进行验证并继续引导他们思考:父与子究竟在哪些方面相像。激励学生用英语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他们的高阶思维品质。

教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3提问:“如果给文本换一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一个题目并说明原因。”这个活动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思考文章内容,选出自己认为最适合的题目并阐明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对之前所读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这道题目是开放性的,学生言之有理,用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所选题目的合理性即可。在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评判、思考的同时,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增加了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Step 2:小组合作,表演戏剧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知识是把握具体情境中语言知识的形式和表意功能。Work in groups and choose one of the conflicts to act out.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运用绘制的思维导图和相关英语习惯表达,对文章中的矛盾、冲突进行表演。

【设计说明】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内化。学生需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体会人物的矛盾、冲突心理,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整合后表演,从而培养高阶思维。

略有遗憾的是,学生的表演热情很高,但由于课堂导入环节用时过长,导致他们完成表演的时间不足,部分小组没有将人物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四)作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开展迁移与创新类活动

迁移与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赏析语篇的结构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强对主题意义的推理,进而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新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转化为素养(教育部 2018)。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要围绕主题意义创设合理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利用形成和内化的结构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T: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we’ll share next class:

1.If you were the son,what would you do?Why?

2.What conflict did you have with your parents?How did you solve it?

【设计说明】本环节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是在文本基础上的情感升华,激励学生对文本主要矛盾、冲突进行深入思考,对文本内容进行评判、分析和创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高阶思维培养。

第二个问题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由输入到输出,完成思维转化的过程。教师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其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新的情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实现从能力的提高到语言素养的形成。

结语

通过对戏剧Like Father,Like Son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三个层次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矛盾,并学会寻找解决家庭矛盾的恰当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了解了戏剧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

猜你喜欢
语篇戏剧环节
有趣的戏剧课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戏剧类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