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理论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效
——以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为例

2022-03-17 07:46
英语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支架高中英语理论

顾 婷

引言

基于支架理论的支架式教学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支架”,促进他们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支架式教学对写作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将支架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支架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得到众多教师的关注。以支架理论为基础的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源于建构主义的高效教学模式(蓝山钫2015)。

支架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种理论由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和建构主义理论两方面组成,强调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要求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也就是为他们搭建“支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时,教师就需要撤除“支架”。

支架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理论,在写作教学中应用这种理论,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他们的学习需求,精准地知道他们需要提升的地方,如结构、内容、修改能力等。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找到他们的“短板”,提供针对性帮助,采用提问和互动的方式,引导他们达到目标。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支架理论,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创建问题情境,引导他们独立探索、合作讨论,最后对其写作成果给予评价和反馈,从而促进其写出有内容、有质量、有思想的文章。

二、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下面,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1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为例,探索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围绕写作主题,为学生搭建“支架”

阿基米德(Archimedes)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英语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给学生搭建“支架”,直接给题目让他们去写,那么学生就会处于十分茫然的状态。因此,教师应围绕写作主题,为学生搭建“支架”,即在了解学生认知情况的前提下,给予写作提示,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围绕单元内容,教师可以把写作主题设计为“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为他们搭建写作“支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It is said that getting along with each other is a kind of knowledge.Why does it come into being?”引导他们思考相处方法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以此为主题进行写作,从哪些方面写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诀窍”。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不少学生可能会对此感到迷茫,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丰富经验进行点拨,如“You can ponder from the way to speak,the way to solve conflicts,and the psychology of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等。

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支架理论,教师应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课前整合教学资源,优中取精,为他们搭建写作“支架”。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渐进式地达到写作目标。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以支架理论为基础,为学生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是写作教学的关键。支架理论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写作的语言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促进他们在正式写作中思如泉涌,出口成章(李娟 2020)。

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人与人之间相处技巧的短视频。以说话的技巧为例,如可以把“我不知道”改成“也许我可以了解下”,把“随便”改成“听你的”,把“买买买”改成“可以考虑入手”,把“明白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等等。虽然意思一样,但是给对方带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让对方感到舒适,是说话的技巧。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日常生活中“祸从口出”的经历,如有没有因为说错话或者说话方式不当与人发生冲突。一个学生说,曾经因为和好朋友约错了看电影的时间而闹矛盾,自己在气头上说“爱看不看”,导致朋友掉头就走,两人不欢而散。还有学生说,有时候拜托朋友事情,对方却没有完成,自己会说“就这样吧”,结果不仅事情没有办成,还失去了一个朋友。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分析“爱看不看”“就这样吧”的不当之处,以及人与人相处的忌讳是什么。

教师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熏陶,从而有助于开阔视野。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问题的想法,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从而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写作充满信心。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快速进入写作状态

在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且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时,就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探索的内容包括写作内容,文章框架结构,开头、结尾技巧等。在学生开始探索时,教师先启发、引导,然后让他们自己分析如何写、写什么,从搭建“支架”过渡到撤除“支架”。

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也是独自对作文进行构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从哪些方面去写,具体可以参照教师的引导谋篇布局。虽然“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的写作难度并不高,但由于说理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性思维,导致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如不会表达的句子、没有学习过的词汇、结构的设计等。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比如,某学生不会表达“难得糊涂”,教师可以提醒:“Where ignorance is bliss,it’s folly to be wise.”如果教师不提醒,学生就可能写成:“It’s difficult to be confused.”这样的表达不仅有歧义,而且显示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时提示,帮助他们按照文章的框架结构逐步写作。起初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然后逐渐减少,直至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使他们做到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能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四)组织小组合作讨论,集思广益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里的合作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合作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交流、分享写作思路,以及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样能够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有助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单伟 2018)。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名英语水平很高的学生,负责引导其他组员;有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学生,负责活跃气氛;其他两个可以是基础薄弱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围绕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同伴进行讨论,又可以将自己的写作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让他们提出意见。如果某个组员想从与家人、朋友、老师相处的方法等方面写作,那么他所在的小组就可以给他出谋划策,说一说与不同的人相处的异同之处和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用英语简练表达等。在完成写作后,还可以将写作初稿交给同伴评价,让他们指出优点和不足。

小组合作也是生生互动的过程。相对于教师引导而言,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收获得更多,因为同伴之间的合作可以达到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效果。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时,他们不仅能获取更多的写作思路,而且能及时发现对方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

(五)及时评价,积极总结反馈

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这里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写作结果的评价,而且包括对学生整个写作过程及表现的评价。教师的任务是检验和反馈,给出科学的指导意见,督促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信心,同时要给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比如:“这次写作大家能同伴互动,遇到难题积极寻求帮助,学习态度认真,作文质量较高。然而,少部分学生可能对写作主题有些误解,把写作内容集中在与人相处的误区方面。希望大家以后在审题时注意关键词,把握写作的正确方向。”

当然,对学生写作效果的评价不限于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是否达到教师提出的写作要求等。

结语

综上所述,将支架理论应用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当然,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后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搭建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在已有知识水平基础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从而使其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支架高中英语理论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