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变式·运用: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对话教学
——以Unit 4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为例

2022-03-17 09:29霍春香
英语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深度情境语言

霍春香

一、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教学的定位与现状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4 Section A创设情境,呈现话题,体现单元的基本教学内容,重视听说训练,先以听力形式输入单元话题内容,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理解单元话题后,在后续任务和活动中通过模仿与创造,获得使用单元目标语言做事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的示范对话既呈现了单元话题,又再现了单元目标句型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真实表现了语言交际中的情绪表达和话轮衔接,为学生理解和发现单元主要语言结构的特点和规律提供了鲜活的语言素材,同时为后面Grammar Focus的语法教学提供了语境支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为由,设计的对话教学缺少深度:通常先提出一到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听找到问题的答案,理解对话的大意,再跟着录音朗读;或者让学生先比赛背诵,再解释语言点。这样的程式化处理导致学生对对话内容缺乏深层思维的参与、情感层次的理解与互动、对话策略的学习与总结,以及实践创造的展示与评估,错失了培养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极好机会。

二、深度学习与对话教学

深度学习自诞生起经历了从索求理解到追求迁移、从注重过程到侧重结果两个方向的转变。目前,深度学习已不再仅仅是为了理解基本知能而采用的学习方式,它更多的是为了获得高阶知能及其迁移而采用的学习策略。马顿和萨尔乔(Marton&Saljo 1976)提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认知结构,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田慧生和刘月霞(2018)认为:“所谓深度学习,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对话教学语篇呈现的是围绕话题的角色之间的话轮。指向深度学习的对话教学则要“依据会话的话轮,找到完整的会话脉络”(万红红 2020)。通过分析对话文本,帮助学生把握对话主题、理解会话者情绪变化、创造解决生活场景问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对话教学应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话轮体系、关注情境迁移、问题解决和创新,以及学习者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对话教学案例分析

(一)创设情境,联想并唤醒对话主题

导入环节是思维活动的开始。教师创设符合对话主题的真实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话题图式,使其形成初步的话题意识。

【课堂片段1】

上课伊始,教师借助PPT展示人们日常不同情绪的动画形象后,询问学生:“How are you feeling these days?”学生与动画人物迅速产生共鸣,自然袒露心声。随后,教师巧妙地用“Like some of you,Kim also has a problem.She is now talking with Dave about it.Now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Kim’s problem.”把学生从自己的情绪感知带到文本主人公的情绪感知中。

【评析】“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指向目标话题,关联文本语言。”(汪向华2017)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主题,为其进一步学习作好语境铺垫。

(二)模仿朗读,体验并归纳对话策略

模仿朗读可以让学生对人物情绪的发展、心理的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归纳对话策略,让学生感受、学习并实践真实情境下礼貌、得体的交流技能。

1.运用语音语调表达情绪

对话中的语音语调可以表达对话者的情绪。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深层理解对话内容,并通过对其朗读的指导,为他们后续的对话输出作充分的铺垫。

【课堂片段2】

在学生泛听并获取“Kim’s problem and Dave’s advice”之后,教师深入分析文本中描述金情绪变化的语句。师生对话如下:

T:Now let’s take a look at Kim’s feelings.At first,how does Kim feel?

S:She feels sad.

T:How do you know that?

S:From the sentences:“You look sad,Kim.What’s wrong?”

T:What does Kim say?

S:He says:I found my sister looking through my things yesterday.She took some of my new magazines and CDs.

T:You see,Kim just uses two sentences to tell others her problem.So when we speak,we have to be clear.

T:How about next?Is Kim angry with Dave?

S:No,she is angry with her sister.

T:So is Kim angry at this time?

S:Of course not.

T:Pay attention to this sentence.“What should I do?”What do you think?

S:She is worried.

T:Who can read this sentence like you are really worried?

T:Sometimes when we speak,we will stress some of the words to show our feelings,like this.(展示了第一个对话策略:Speak with stress to show our feelings.)

T:How is Kim feeling at last?

S:She is calm.

T:How do you know that?

S:From the sentence,“Yes,you are right.Thanks for your advice.”

T:From this sentence we can know when we speak,we should always be polite.

T:First,if you are showing care,how will you say it?

S:...

T:Really soft,right?Now let’s listen and imitate.

T:So tones will show your feelings when you are talking.When you want to show care,I think you can look into the other person’s eyes like this,to make eye contact.(展示第二条对话策略:Speak with tones to show your feelings.)

【评析】从体悟人物情感角度出发,教师紧紧抓住了文本中与主题语境相关的核心信息,即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形容词,并适时给出对话策略。学生通过模仿朗读、实践展示,在学习过程的演进中明确了对话中需要关注情绪变化,体验了随着事情推进而发生的情绪和语气变换,深度把握对话内容、体悟人物情感。

2.运用肢体语言传达意图

肢体语言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包括头部移动、面部表情、眼睛接触和身体姿势等。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做出身体反应,可以更好地体悟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

【课堂片段3】

在指导学生朗读戴夫的句子时,除了要求他们把握语调、重音外,教师还引导他们利用肢体语言传递语言意图。

T:Then,let’s look at this sentence.“Hmm...That’s not very nice.”Listen for the stress.

T:Who can show me your stress by reading it?

T:What kind of body language will you use at this time?

Ss:Shake your head.

T:Yes,shake your head,right?Let’s do it together.

T:So maybe you can use some body languages when speaking.

【评析】肢体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对话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对话并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同时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判断、分析、理解其含义,既有情感体验,又有高阶思维提升。

3.运用衔接问题延续交流

衔接问题(Follow-up questions)是让对话得以延续的“纽带”,帮助对话者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达到预期的交际目标,也是有效的对话策略之一。对衔接问题关注和理解是深度对话教学的重要路径。

【课堂片段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戴夫和金的话轮,理解戴夫如何通过追问了解问题详情并给出建议。

T:What does Dave do to comfort Kim?

Ss:...

T:Before Dave comforts Kim,he shows care and asks.Then,he gives comments and asks follow up questions:“Did she give them back to you?”to get more information.

【评析】衔接问题对于对话的延续与推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让戴夫了解更多对方的信息,另一方面让戴夫的建议有的放矢,达到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关注衔接问题依循了对话教学的教学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使他们批判地学习新知识”(田慧生、刘月霞 2018)。

(三)范本讨论,探究丰富对话变式

范本讨论把对话策略从具体语境中抽象出来,和学生一起总结普遍的对话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刘月霞、郭华2018)是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和建构性学习的重要路径。瑞典学者马飞龙指出,学习结果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和组织(即教学内容知识)有比较大的关系。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学中相同点和不同点、变与不变的内容的呈现和处理。

【课堂片段5】

教师把对话中戴夫语句的功能提炼后醒目地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考虑和对话中句子有相同语用功能的其他语句。通过brainstorm活动,学生获得了多种表达方式,拓宽了思路。

(You look sad,Kim.What’s wrong?)

—show care and ask:

What’s the matter?What’s wrong?Are you OK?

(Hmm...That’s not very nice;Did she give them back to you?)

—comment and ask for follow-up questions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That’s bad.That’s not good.What happened next?And then?

(Well,I guess you could tell her to say sorry.But why don’t you forget about it so that you can be friends again?Although she’s wrong,it’s not a big deal.)

—give advice and comfort:

Maybe you can.../In my opinion,you could.../I think you need to...

(No problem.Hope things work out.)

—send good wishes:

Hope that can help out.Hope you can make it.

【评析】发生深度学习的学生能够抓住学习内容的本质属性,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够由本质推出若干变式。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把握的过程,也是他们与正在学习的内容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的过程,即“从‘这一个’演进到‘每一个’,一是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二是在科学认知的结构基础上,融合和选择不同策略解决同一问题,从而形成最优路径,为达到‘自动化’作准备”(胡航、李雅馨 2020)。

(四)解决问题,迁移应用对话语言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批判性地获得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是深度学习的目标之一。学生在有提示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和合作品质,“让学生有‘活动’的机会,有‘亲身经历’(用自己的身体、头脑和心灵去模拟经历、简约化经历)知识的发现(发明)、形成、发展的过程的机会”(刘月霞、郭华 2018),从学习到实践、从“半控制”到“自动化”地运用语言。

【课堂片段6】

在Role play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以下四种情境:

1.You had a fight with your friend.

2.You want to be slim but you really want to eat junk food.

3.Your friend told your secret to others.

4.You found your mom go through your diary.

学生选择一种话题情境,根据呈现的目标短语、话轮框架和语言支架,运用本堂课所学对话策略,创编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评析】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聚焦主题意义表达的情境。在这一具有开放性和交际性的综合性语言输出活动中,教师呈现“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了‘活’的语言材料和交际模式”(朱国祥 2017),让他们的课堂所学与真实生活接轨,使他们对课堂所学对话进行演绎和再创作,从而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学生在迁移阶段逐渐形成稳定的图式,并将其迁移到不同的情境和问题中,同时不断修正和改良已有图式。

(五)价值导向,评价保障对话有效

马顿和萨尔乔(Marton&Saljo 1976)认为,深度学习达成与教学评价的导向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在重视和鼓励学生个人理解的评价中,学习的层次才可能达到较高级的程度(转引自王葳然,2017),深度学习才可能达成。

【课堂片段7】

为保障语言输出的有效性,教师在学生演绎新情境对话前呈现以下评价量表:

images/BZ_109_323_2338_2156_3129.png

(续表)

教师引导学生在创造对话时参考评价量表中的条目,先组内活动,然后选出一组在全班展示。其他学生作出评价,并选出自己认为的最佳表现组。

【评析】教师在评价量表中关注了对话结构的完整性,对话语言的有效性,对话、朗读策略的实用性,日常交际的得体性,涵盖了关于问题解决话题的各种因素,有很强的指导性。学生在创编对话时关注对话结构和策略,以便评价他人对话时有据可依。“价值与评价使学生自觉思考所学知识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优势与不足、用途与局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学习过程主动进行质疑、批判与评价。这是手段,也是目的,其终极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自觉而理性的精神与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刘月霞、郭华 2018)

四、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的思考

指向深度学习的对话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对话板块的意义和功能有充分认识;理解和把握对话教学目标;全面定位、关注对话教学的主题意义、对话策略、话轮框架、语言迁移、对话的有效性;注重发展学生在真实交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深度对话教学要链接真实生活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设计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与真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任务和活动,在有意义的情境素材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知识内容到核心素养的转换。

(二)深度对话教学要外显学生思维

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义的、开放灵活的任务和活动中不断质疑、讨论、反思和实践,在教师层层深入的连续追问中获得对对话的深层理解,使内隐的思维外显化。这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建构、纠正和重建,外显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设计的重要策略。

(三)深度对话教学要增加多维互动

在教师设计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学生被带入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主动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并参与结论的反思和成果的交流,实现他们与任务之间的深度互动。在学生学习新知、完成任务时,教师既要尊重他们的生成性回答,又要把握其学习的方向和进程;既要适时质疑和追问,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拓展思路,又要指导他们提炼方法,构建模型,实现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深度互动。在组织学生互动交流、研讨中,教师要鼓励他们互相倾听,开放性思考,有分歧地合作,引导他们共同讨论、启发、修正、评价,实现生生之间的深度互动。

指向深度学习的对话教学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知识发现、发展的过程,使他们亲身经历知识(再)形成和(再)发展的过程,从而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了解并认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深度情境语言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语言是刀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