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视角下Unit 2 Integrated Skills教学探究

2022-03-17 09:29徐洪利
英语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丽贝卡语篇导图

徐洪利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 2020)。其中,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发展思维品质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同时,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学难,学生进步难。

综观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现状,发现在实际读写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进行有效的写作铺垫和指导,如缺少过程的台阶搭建指导,且常常读写分离;学生的关注点放在对文本内容和细节的理解层面,不重视篇章结构、语言运用和情节描写等,导致后期写作要素不明确、语篇结构不清晰、语言形式不准确、写作标准匮乏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ner)提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支架式教学作为写作教学中的常用方式之一,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学,使学生掌握、内化和建构所学内容,并搭建支架,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知识和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张星虹 2019)。

下面基于支架理论探索牛津版高中《英语》(2020年版)Book 1 Unit 2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的主题是giving advice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包含两个语篇。第一个语篇是三个青少年给《青少年时光》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写信寻求帮助,内容是关于与父母的相处问题,语言难度不大,不会给学生阅读造成障碍。第二个语篇是主持人给第一个人回的建议信的听力材料,需要学生通过听抓住建议信语篇的篇章结构、内容、特点和语言知识,难度相对较大。同时,该课除了听、读活动,还有说的活动,它们都为后续写作铺垫语言表达和句型结构。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江苏省南京市某普通四星级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英语水平中等,语言表达能力不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相适应;同时考虑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所设计的活动应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既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能让他们有台阶可上,即教学应具建构性和启发性。

三、课堂教学过程

本堂课教学涉及读、听、说、写的活动,读和听是为写作的主题、要点和语篇体裁服务的,说是为写作的语言知识准备的,最终的落脚点是发展学生的写作技能,旨在帮助他们以“听和读”促进“写”。一方面,学生带着写作目标,有目的地理解语篇主旨和细节,领悟语言内涵,体验思维情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完成相关的英语读写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张星虹 2019)。

1.在“读”中搭建问题支架,明确写作方向

问题支架可以让学生的写作主题更明确,写作内容更丰富。然而,形成问题支架的一系列问题并不仅仅是关于what的问题,还应有更深层次的why和how的问题,这些问题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原则。围绕本堂课的主题——giving advice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教师先以问题“Do you quarrel with your parents?What caused you to quarrel?”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真实情境,引导他们探讨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然后提问“If he turns to you for help,what will you suggest?”,从而把他们引导到advice这个主题上。这部分的问题是教师在进行新的教学活动前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储备,从而使他们在新的学习材料与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文本阅读和理解,指导他们阅读三位青少年——丽贝卡(Rebecca)、西蒙(Simon)和劳拉(Laura)的求助信,并进一步提出问题:“What are their problems with her parents?Can you find the key points concerning the problems?”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活动,依托问题支架,抓住了文本的关键信息,即找出了三位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如丽贝卡求助信中的问题是“She wants her mother to pay less attention to her grades.”),为后续理解听力文本作好了铺垫。在进行听力活动之前,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How many pieces of advice can you get from Cynthia’s reply?What are the key points of the advice?”在学生回答该问题前,教师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罗列出一些可行建议,并构建思维导图。这是一个由支架搭建引发学生自己建构的思维过程,与即将进行的听力文本语篇理解和导图支架形成“环节扣”(曹伟华 2020)。

2.在“听”中搭建导图支架,明晰写作结构

思维导图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条理化,从对文本语篇主题和结构的把握延伸到写作框架的构建。通过问题支架,使学生明确了阅读文本的要点信息和写作需要构建的要点,再呈现导图框架,让他们建构和发展写作要点信息的论据,帮助他们实现段落结构的条理化。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把已有知识、经验作为重要基础构思写作,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朱巧锦2020)。

本环节是学生听一封建议信的语音材料。在听之前,教师启发学生发现结构、呈现结构。学生先结合已有背景知识对丽贝卡的问题构建建议思维导图,然后听辛西娅(Cynthia)给丽贝卡的建议信,迁移思维导图,并根据所听文本内容列出辛西娅所给建议的思维导图,再比较自己构建的建议思维导图和辛西娅的建议,从而能更加明确建议信应如何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作出条理性的回应,以及建议信的内容如何可行和有效。比如,学生在听力活动后构建以下思维导图框架(见图1)。

图1

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前面所搭建的思维导图支架发展创造性思维,并针对西蒙求助信中提到的问题,根据辛西娅对丽贝卡的建议信中所提的建议,设计关于西蒙与父母之间问题的建议信的思维导图,为后续写作扣好“框架之环”。在搭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向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并通过适当的提问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图2是某个学生设计的西蒙与父母之间所存在问题的建议信的思维导图。

图2

3.在“说”中搭建范例支架,丰富写作内容

在完成辛西娅对丽贝卡的建议信听力文本的学习和思维导图框架搭建后,学生对建议信写作有了直观的了解。思维导图支架让学生对建议信的写作内容“言之有据”,范例支架的搭建使学生对建议信的写作“言之有道”。在本堂课的实施中,说的环节让学生一问一答角色扮演,启发他们思考在提建议时运用何种句式或者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建议信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同时引导他们在品读辛西娅对丽贝卡的建议信的过程中捕捉建议信的写作要素和标准:一篇优秀、完整的习作在内容上除了要有主体部分(body),还要有开头(beginning)和结尾(end);一篇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建议信的开头(beginning)和结尾(ending)要具备语言的情感性和语气的委婉性;文章整体上还应做到要点与要点之间的衔接过渡,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连贯,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additionally、what’s more、last but not least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范例时应从整体入手,观察范文结构、行文逻辑、写作手法和语言运用等,鼓励他们在模仿教材语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以体现写作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交互学习,积极主动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在“写”中搭建评价支架,提升写作质量

在问题支架和导图支架的铺垫下,在范例支架的整体引导下,学生开始独立写作,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产出。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写作评价支架,让他们明确写作标准,达到基于标准的有意义的输出,并能依据标准进行自评、互评、修改。在围绕主题giving advice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的写作中,教师搭建了“生生互评”的写作评价支架。

根据教材上Integrated Skills中的评价标准表(见上表),教师让学生从6个维度批改同伴作文。例如,在给劳拉的建议信中,一位学生在评改同桌作文时发现“Second,show your parents how responsible you can be is important.”这句话存在语法错误,主语是“show your parents how responsible you can be”,谓语动词是is,应把show改为动名词showing。同伴互评对双方提高写作水平都大有裨益(李莉 2019)。在同伴互评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修改作文,并选择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借用多媒体在全班进行批改。教师的及时反馈和示范,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评价标准表

结束语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刻不容缓。以读、听、说等英语活动促进写作输出,通过搭建支架实现有内容、有意义的输入,从而刺激有思维深度的语言输出。基于支架理论的读写教学把教师的“主讲”角色改为“主导”角色,同时使学生在英语活动中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与创造。教师要大胆尝试,不断探索,精心设计,通过搭建不同类型的支架,提供相应信息支撑,深入指导读写环节,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曹伟华 2020)。支架理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对课堂教学很有帮助。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支架理论的运用,让它在课堂中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丽贝卡语篇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换个方式守护你
换个方式守护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