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凌泰封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2022-03-17 19:54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鸿雁飞鸟意象

蔡 伦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凌泰封(1783—1856),字瑞臻,号东园,安徽定远人,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一甲第二名进士,解褐编修,迁翰林院侍读,后出守宁波、湖州等地。鸦片战争爆发后,因与上司就海防问题产生争议而被针对、弹劾,皇帝命其以原品休致,他因此心灰意冷,归家隐居。其著作现存《东园诗钞》十二卷,共计670首诗。综观《东园诗钞》,能够发现凌泰封在其诗歌中多用鸿雁、鸥鸟、鹏鸟等飞鸟意象,这些飞鸟意象内涵丰富,能够表达出他丰富多彩的情感,亦能传达出他对生命的思考。

一、平生燕雁飞相背——借飞鸟以道兄弟、师友之情

凌泰封三十余岁出仕为官,先于京城盘桓十数载,后出守湖州、杭州、宁波等地,待道光壬寅年(1842)被迫以原品休致时已近耳顺之年。常年在外为官,与族中的兄弟聚少离多,因此诗中多了对兄弟之情的描写,而他对昆季间深厚情谊的表述,则常借“鸰原”与“雁”等飞鸟意象来完成。鸰原这种水鸟名称繁多,又可称之为鹡鸰、脊令、雝渠等,凌诗中多作“鸰原”称,此典出自《诗经·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是谓人处困境之时,兄弟往往能相救于困境之中,好友则只有同情,无相救之意。这无疑凸显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而后人选择此典以道手足之情便再正常不过。如凌泰封《秋怀五首次松雪翁〈和姚子敬秋怀〉诗韵》(其五):“松楸魂恋肝肠断,溟海鸰飞梦寐俱。茅屋三间田二顷,何时料理辟榛芜。”诗人以魂牵松楸、鸰飞溟海比况睦亲亡逝、昆季飘零之状,倾诉此身孑然、萧疏凄寂之伤。另如:“廿载伤鸰原,同辈多未葬。牵补待沾溉,谁知余恻怆?”(《六客堂杂书用元遗山〈学东坡移居八首〉韵时长夏逭暑实移榻于兹堂云》其五)“鸰原剩得几人同,六载团圞复是空。马鬣未封先宿草,蛇年戹运又凄风。”(《九秋将尽旋里有期触境寻欣归思益切即事书意九首》其八)等,以“鸰原”喻兄弟的现象比较明显,且不难看出,诗中传达出来的感情也多显悲戚与伤悼。

除了“鸰原”,凌泰封还以“雁”来书写兄弟之情,此典出自《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后人因此多以“雁行”喻指兄弟,凌泰封诗中就运用到此典,只是换用“雁序”一说,如“翘首重洋羁雁序,一缄聊复慰相思。”(《秋怀五首次松雪翁〈和姚子敬秋怀〉诗韵》其二)诗言自己只能通过简短的书信聊慰对兄弟的深切相思之情。此外,凌泰封也学前人,把对举巧妙、同含兄弟之意的“鸰原”和“鸿雁”运用于同一首诗中,如“雁序嗟何在,鸰原思惘然。”(《喜树绩侄来浙省视甫及旬余李表侄太和又回乡缘其多病未能久留也欣慰无几复用怆恨书示子侄兼赠行人三首》其一)该诗谈及昔日兄友弟恭如同鸿雁飞翔前后有序,但今日兄弟分别,亦或天人永隔、不复得见,差距之大令诗人怅然若失,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雁”意象在凌泰封诗中不仅能喻指兄弟,亦能用来指称知交旧友,如“平生燕雁飞相背,暂聚开襟总细论。送我独披风帽雪,如君太迅日车轮”(《念至京同年内有不得见者感叹之余喟然有作三首》其二)凌泰封与同年挚友龙元任因繁忙的公事总是聚少离多,该诗记述了这一情况并对此充满了惋惜之情。其中“燕雁飞相背”化用自“燕雁代飞”一词,是指春天时燕南来,而雁北飞,秋天则相反。形容二人各自一方,难以相见,从中可感诗人的无奈之情。另有“一代龙门久墓碑,五人鹤瘗皆秋草。痛断肝肠是友于,失群孤雁屡惊呼。”(《豫章行》)诗人面对老师、兄长及孔(继治)李(春荣)阮(颺烈)王(震徐)四位友人的相继辞世,感觉自己像是离群的孤雁,满是悲怆凄恻之感。

二、中夜披衣独慨喟,鸿雁嗷嗷何所求——托悲愁于哀鸿

凌泰封还通过借哀鸿以自喻、托悲愁于飞鸟的方式抒发自己被谗见疏、屈心抑志的仕宦之怨和行役劳苦、漂泊无定的羁旅之愁。如《秋怀五首次松雪翁〈和姚子敬秋怀〉诗韵》(其一)云:“薄云欲酿深秋雨,老树初号落叶风。中夜披衣独慨喟,嗷嗷畿甸正哀鸿。”昏暗的云层与风中飘摇的老树结合营造出凄冷的意境,处此凄清愁苦的环境中,因不受重用而产生的愤慨之情、长期远离故乡而导致的漂泊孤羁之感顿时涌现出来,难以入眠的诗人披衣而起,无奈地发出人生不得意喟叹。诗中那身处畿甸的“哀鸿”正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另如“忽不称心翻百忧,提壶啸侣櫂扁舟。白鸥泛泛还未去,鸿雁嗷嗷何所求。”(《饮酒》其三)在京为官而难得重用的诗人身心疲惫、愁思满腹,遂而招呼好友泛舟湖上、开怀畅饮,但这样逍遥自在的时光毕竟是短暂的,因为诗人并未完全看透功名利得,不忍就此弃官而去,水中那浮游不定的白鸥与空中哀鸣的鸿雁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矛盾、愁苦的内心。道光癸巳年(1833),年过半百的凌泰封出守湖州,但在京为官的艰辛经历使其对此并无太多喜悦,反因精力不足间有案牍劳形之叹,如“官事难辞暑炽侵,凉湖好趁夜沈沈。一声嗷雁艣离岸,几点疏星镫出林。”(《仲夏以事晚出郡城将赴杭州》)难以推辞的繁重公事、夏日炽热的天气都使诗人感到愁苦,处此境况下的诗人还要因公事赶赴杭州,夜晚微凉的湖水虽给了他一丝欣慰,但行役的艰辛与凄苦并未减轻,遂而以鸿雁哀鸣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诗中“嗷雁”典自《诗经·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诗人亦是借此表达自身为官的辛劳。

道光二十二年(1842),凌泰封被御史黄宗汉弹劾,言其:“年力渐衰,精神委靡,屡次称病不出,尽日上楼看书,于地方公事置之不问。”[1]道光皇帝交由奕经查办,奕经奏曰:“凌泰封人尚端谨,惟才欠开展,性情迂拘。”[2]皇帝因此认为凌泰封值国家危乱之际不能振作有为,难资表率,着以原品休致,凌泰封因而心灰意冷,归家隐居。而在这期间,凌泰封亦有表达自己愁思的诗作,如“寂坐一声雁,鸣哀自是孤。高春下寒日,只影向平芜。”(《闻孤雁不见》)身怀抱负却遭谗去职的凌泰封恰遇发出哀鸣的孤雁飞过,逢此情景,他不禁又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孤寂、凄凉之感喷薄而出,诗人遂把自己比附为孤雁,以孤雁之“悲”传达出了己身的愁苦之情。除此以外,“搘颐惟送雁,长啸故惊鸥。感叹增心恻,苍凉与目谋。”(《纪九月廿五游一百韵》)“可怜曾逐市朝回,桃已成阴柳更栽。蛩咽秋悲向邻去,雁衔边冷作宾来。”(《初秋遣兴九首》)等皆借用鸿雁意象来表达诗人不同境遇下的孤苦愁思。

三、少日多交鸥鹭侣,中年懒着鵕鸃冠——借“鸥”“雁”道别官场

凌泰封为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一甲第二名进士,前途本应一片光明,奈何时运不齐、仕途蹭蹬,在京城为官十数载却沉抑下僚,后虽被外放湖州、杭州、宁波等地任知府,却不见重于当朝者,再加之为官期间漂泊无定、案牍劳形,使得他常持远离官场、隐居遁世之愿,此意也多蕴于飞鸟意象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鸥鸟”与“鸿雁”。如在“少日多交鸥鹭侣,中年懒着鵕鸃冠。”(《杂兴再次松雪〈和姚子敬秋怀〉诗五首韵》其三)两句中,诗人便借“鸥鹭侣”这一意象传达自己希冀悠闲自在地生活,以“懒着鵕鸃冠”委婉地表示愿意远离官场,不再追求“闻达于诸侯”的政治愿望。“避缴飞鸿须自远,入云矫鹤未应低。”(《枕上放言六叠韵》其二)传达着与上述同样的意思,诗人用“避缴”喻远离名利的牵绊、脱离官场的束缚,同时以“飞鸿”和“矫鹤”自喻,自称闲云野鹤,其中所蕴含的远离尘世、隐居遁世的志趣显而易见。而处于“以案解职待理”状态下所作的《约山篇》事实上是一篇欲与官场隔绝的宣言,诗中“那知印绶一缠纠,牛鼻已穿马络口。”是说诗人自觉身处官场便如牛穿牛鼻,马戴络头,被束缚住一样,而“嗟余本是山野人,一落尘鞿染腻垢。未免名声系缰锁,己取手足自拲杻。”则言诗人自认是闲散的乡野之人,追求的是自由和闲趣,却难免被名利所牵绊,诗末“鸥鹭实与闻斯言,山灵有知肯许否?”两句运用鸥鹭意象表达了诗人意欲脱离尘网,寄身于山水之间的志趣。

除了“鸥鸟”,鸿雁意象同样能够表达诗人隐居遁世的意愿,如《秋日寓居杂书三首》(其三)中有言:“山头南飞雁,折翅犹须回。嗟余亦何事,委心任去来。”此诗作于凌泰封被迫休致后,诗人于诗中把自己比为南归的折翅之雁,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便是官场失意的悲愤和羁旅行役中的愁苦,这明显有“鸟倦飞而知还”的意蕴,而“委心任去来”是化用《归去来兮辞》中的“曷不委心任去留?”一句,道明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另如“茅庐侵晨起,晴阳薄西阿。长空无片云,归雁过益多。劳生老获息,田里任婆娑。”(《春日杂兴五首》其一)“三年家里逢人日,不作思乡老道衡。北首归鸿寻故路,东风小鸟有新声。”(《人日存甫侄招饮观棋》)与上述诗歌饱含愁苦之情不同,这两首诗中“归雁”“归鸿”意象蕴含着从容娴雅的情致,这是因为此时的诗人已经彻底脱身官场,归乡隐居、安享晚年,与“折翅犹须回”的被动情形相比,“茅庐侵晨起,晴阳薄西阿”“东风小鸟有新声”这些富有生机的意象与画面,更突出了诗人与官场断绝后的欢愉之情。

四、早共沙鸥结伴定,应容云鹤自由飞——托逸兴、精神自由于飞鸟

作为一介怀才不遇的文人,凌泰封的思维观念常常偏离儒家入世思想,转而追求道家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凌泰封也常于其诗作中借用飞鸟意象表达自己的这一追求,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有“鹤”“鹏鸟”和“鸥鸟。鹤意象在先秦时期就带有隐迹江湖、追寻自由的感情色彩,如“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诗经·鹤鸣》),是以鹤象征隐居贤人,这种借鹤自喻、以托避世之意的现象于凌泰封的诗中颇为常见,如“身魏阙,心江湖,官闲职冷一事无。云鹤在园未铩翼,野鹿得食还相呼。”(《遣怀次前韵》)诗人以闲云野鹤自喻,反映出诗人远离尘世、不慕荣华、向往自由的精神追求。此外诸如:

徙鹏不倦南溟意,骄鹤翻从下界飞。(《漫成三叠秋柳诗韵》其三)

茅屋逋仙难放鹤,小车伯厚尚栖鸡。(《乍寒四叠韵》)

早共沙鸥结伴定,应容云鹤自由飞。(《初归志喜》)

何处扬州兼跨鹤,有人燕市尚骑驴。(《再和》)

鹤出樊笼中,宇宙一何宽。”(《春日杂兴五首》其二)

矫矫云中鹤,洁白好羽仪。既传九皋响,因下建章池。(《鹤》)

人生有暇须行乐,纵不能跨扬州鹤。枋榆决起尽逍遥,何为苦作纥千雀。(《春尽日作》)

梅花多处是孤山,和靖当年此往还。向晚惟招鹤归舍,清晨不报客当关。”(《春日杭州感兴四首》其四)

不画任公蹲钓鳌,不绘谪仙宫锦袍。旧斋兀坐似轻舠,翛然野鹤在江皋。”(《次元人题〈夜山图〉韵自题〈桐阴问字〉图》)

诗人或以鹤自喻,或以鹤为友,还多化用《诗经·鹤鸣》和林逋养鹤的典故,借此表达自己渴望归隐的志趣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凌泰封颇好庄子学说,因此他常引用或化用《庄子》里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愿,《逍遥游》及其中的大鹏、学鸠等飞鸟意象就被他用来表达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如“鲲鹏鸠鷃均逍遥,彭祖殇子竟谁寿!”(《忆郡斋四小石供为追赋之》),诗人把鲲鹏和学鸠、斥鷃相提并论,不因体型大小和有无壮志而有所褒贬,而认为他们均逍遥于天地之间,便如郭象所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3]诗人在该诗中没有着意于表明自身是大鹏还是学鸠,而是通过描写他们均达到“逍遥”境界表达了自己对闲适不拘、自由不羁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另如“轩轩檐前鹊,饥寒神不悴。厌占高树枝,啄雪下平地。知我无机心,入户行自恣。一生免网罗,缘无羽毛异。因悟斥鷃适,大鹏何必贵。”(《冬日雪庐杂兴次昌黎秋怀诗韵十一首》其二)因与上司产生龃龉而被迫休致,失落消沉的诗人在心境上已与扶摇直上、搏击万里的大鹏相去甚远,而普通平实、颇具高洁精神的檐前鹊和微不足道、安时处顺的斥鷃更能与作者达成心灵上的契合,保持高洁的精神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才是诗人此时真实的想法。

凌泰封诗中的鸥鸟意象同样能够表达出他对精神自由的积极追求,如《偶书杂意效崑体四首》(其二)有言:“莫向蜃楼看幻境,海边鸥鸟自逍遥。”诗中的“幻境”有多种解释,既可作功名利得讲,也可解释为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悠闲自得,诗人表示这些只是蜃景,而自己真正追求的,是像海边的鸥鸟一样逍遥自在地生活,这里的“鸥鸟”已成诗人羡慕的对象和追寻的目标。另如“竟烦霜简呼苍鹘,应有江波托白鸥。”(《罢免二首》其二)“早共沙鸥结伴定,应容云鹤自由飞。”(《初归志喜》)等诗作均是诗人晚年所作,这其间的“鸥鸟”已经成为他不羁人格的象征,是其希望寄情于山水之间、享受悠闲自在生活的真诚表达。

五、鼓翼分张旋相失,常寻征雁通缠绵——以“鸿雁”表思念之情

凌泰封还借鸿雁意象来传达自己对朋友、亲人的思念,且多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来表情达意,如《有鸟谣》有言:“鼓翼分张旋相失,常寻征雁通缠绵。”“祗凭雁足附书知,地北天南眼流血。”诗人在一首诗中连续运用“征雁”和“雁足”两个“传书雁”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兄长深沉的思念与深切的缅怀,感情之浓厚,使人颇有缠绵悱恻之感。另如“偶封鱼去未沈水,便有鸿来不待秋。他日相逢须痛饮,此心应识总虚舟。”(《阅诸同年所与书信题后》)该诗是凌泰封外放为官之时怀念昔日同年所作,诗中运用了“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典故来传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惦念。还如“时复买鱼听泼剌,早凭去雁报平安”(《即事四首》其二)“急急先归雁,迷迷续降霜。”(《夜坐偶书四首》其二)“吟诗寄诸男,即此当书函。老眼惟望北,雁翅方投南。”(《代书寄家》)这些作品作于凌泰封被免官后,彼时的失落消沉、孤独寂寥使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日趋浓烈,遂而在诗中以雁为信使传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而所传之情急切、醇厚。

诗人还运用鸿雁意象营造出动人心魄的诗歌意境,使所传达的思念之情愈加浓郁,如《闱中携有阮亭集翻阅至秋柳诗因次其韵》(其三)有言:“西风残月双愁绝,南雁秋江独自飞。回首灞桥攀折处,良辰相赏莫相违。”诗人运用“西风”“残月”“秋江”和“南飞之雁”四个萧瑟、凄冷的意象于诗中营造出秋日苍凉寂寥的意境,在此意境中诗人独自离去时的孤寂落寞之感和离别之后对亲人、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都被突显了出来。另如“衔芦雁早避新霜,一片萧疏夜月塘。游子惊秋犹北地,闺人忆远自东箱。长条今日章台道,废圃当年异姓王。白下丝丝更愁絶,可怜草没大功坊。”(《再次韵》其二)此诗是诗人充任浙江文闱乡试监试时所作。诗歌整体营造出一种苍凉、沉郁的意境,诗人行役中的愁苦与久别家人后对他们的思念在此意境中被映衬得更加明朗。诗人直言自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他想象身处家中的妻子必定思念远方的自己,这何尝不是在表达自己对家中的妻子的思念。这种创作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颇为常见,如《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等,诗人欲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却不直接描写,而是用曲笔的方式从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写,以表现自己思念之深切。

六、万古浮生一雪鸿,百年劳攘各西东——用“雪鸿”展人生之思

凌泰封一生历经了“在京为官不顺——外放——以案解职待理——重新任用——被迫休致”的仕宦经历,这样蹇拙的人生遭际,使凌泰封产生了人生有如梦幻泡影般的空漠之感,因此他的诗中多了像“人生何所似,俱烬同次炭。天地一遽卢,暂憩逆旅馆。炙手热瞬凉,未若本无煖。谈空更何时,相与寻晏粲。”(《有怀梅麓西谷二诗人次前韵》)这样寄寓深刻的人生体悟。凌泰封在表达自己类似的人生感悟时也常借用飞鸟意象来帮助自己进行阐述,最明显的莫过于鸿雁意象以及由其生发出的“雪泥鸿爪”的典故,如《秋兴三首》(其三):“万古浮生一雪鸿,百年劳攘各西东。巢痕扫尽三霄露,岁晚荒余一亩宫。老眼皇天何意白?小花微雨旧能红。棋残酒罢浑无事,侧耳萧萧落木风。”此诗是凌泰封在“以案解职待理”的状态下,于秋日游山览水时触景生情所作,诗歌借用苏东坡“雪泥鸿爪”之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变化无常、时光短暂如白驹过隙的认知。诗中虽然有“棋残酒罢浑无事,侧耳萧萧落木风。”的无奈与失意,但是诗人的情绪和面对人生的态度并非一直走向低落和颓废,而是在看破功名利得后转而表现出“唳鹤吟猿明怨惜,粗巾大布是生涯。天台雁宕看完后,从此归田未日斜。”(《秋兴三首》其一)般的任性随缘与放旷达观。另如“甘从封户蚁分地,谁说抟风鹏负天。富贵由来灰灭易,浮荣陆陆只堪怜。”(《闲适四首》其一)当诗人生命进入总结期后,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不再计较利弊得失,对待人生的态度更显从容与潇洒。此诗中,诗人把至小者与至大者相比较,在二者之间,他宁愿像蚂蚁一般蜗居于一隅,也不愿做不得机遇、难以翱翔于天际的大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富贵易灭的深刻认识。此外还有“小庭闲印鸿泥迹,慎莫推详去住因。”(《寓斋即事三叠韵》)“萍踪莫强分南北,古往今来总雪鸿。”(《杂兴再次松雪〈和姚子敬秋怀诗〉五首韵》其一)“苍茫身世均鸿爪,万事终归马少游。”(《莲舫以溯洄叠韵和寄因更参差和之共得八首亦取溯洄往复之意尔》其四)等,皆通过鸿雁意象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如寄”的深刻感悟。

七、鸾凤随万举,剑佩趋双阙——借“鹏”“凤”以抒壮怀

凌泰封一生仕途不顺,且归隐思想浓厚,因此书写自己远大志向的诗作较少,但也不妨碍他偶有壮怀激烈之作,如“天公真怜愚,请从初伸说。鲲鹏见变化,豫章非芽蘗。既入射策等,遂给尚方札。鸾凤随万举,剑佩趋双阙。”(《苦热次甫里集中酬袭美苦雨一百韵韵》)这八句诗是已过耳顺之年的凌泰封对于他昔年高中进士、得到了皇帝特殊礼遇的记述,凌泰封在诗中自比为由鲲变化而成的鹏鸟、《神异经》中所记载的豫章巨树和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鸾凤,这是因为彼时的凌泰封金榜题名,正值人生大喜之时,颇为自傲与自负,所以诗中选用了鲲鹏、鸾凤等体型雄大的飞鸟意象,以此展现诗人志存高远、胸怀抱负。另如《日长渐暖用山谷新凉示同学韵示诸男》:“汝曹年少惜分阴,那可时光虚弃掷。日长渐暖寒暄中,莫负花香袭几席。不见余龄归里晚,同学彫零少旧识。闲来犹取古诗和,决起鸠飞慕鹏翼。”这是一首用来勉励晚辈的诗歌,诗人寄语正值青春年少的晚辈们,希望他们“决起而飞”,但不能“抢榆枋而止”,而是要像大鹏一样,身怀远大的抱负,以极远的南方作为目标。结合全诗来看,这也是作者的自勉之语,但诗人更多是希望能够在诗歌创作上和对生命深度的探索上取得成果,并非全指仕途之显达。还如《于途见松因思物性有与松近者随意咏之得四首·凤》云:“婉婉丹穴雏,五色被文藻。奋翅过碣石,游戏在三岛……昔时黄鹄群,追随托末少。黄鹄多遇风,高飞薄清昊。翻疑凤羽短,形容何潦倒!岂知余力劲,举则凌八表。”诗中描写了曾经追随凤的黄鹄因能多获机遇而高翔于苍天之上,世人因此怀疑凤的能力,但他们哪里知道,凤积蓄的力量非常充足,一旦发动起来,就会轻易地到达八荒之外。凌泰封于诗中自喻为凤,通过描写凤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展现出自己的凌云之志与桀骜不羁的一面。

在一个传统士大夫的思想世界中,飞鸟意象是其丰富情感与深邃思想的承载者,其进与退、仕与隐的矛盾心理,对生命的思考、对亲朋的思念之情皆通过飞鸟意象清晰地呈现给世人。虽然这些意象在经历清前历代文人的书写后早已拥有了其特定的内涵,但凌泰封在运用它们的过程中,仍会根据自己的心境、想法的不同面恰当地、具体地使用,所传达出来的感情真实醇厚、思想深沉透彻,一吟一咏皆动人心旌。此外,凌诗中飞鸟意象在诗人的不同人生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诗人不同的情感,对它们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揭示凌泰封对不同人生阶段内的思想活动,这对我们一步了解凌泰封其人、解读《东园诗钞》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鸿雁飞鸟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飞鸟与少年
意象、形神
鸿雁飞
雄鸡和鸿雁
雄鸡和鸿雁
飞鸟
岛与飞鸟
飞鸟